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王权,以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和人性说等为视角论证了其国家本质观,即作为“中立者”的人权维护之工具的国家本质思想。建立在个人主义认识论和个人本位价值观基础上的古典自由主义国家本质理论缺乏系统思维和辩证方法,对社会现实的片面分析导致其国家本质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性国家治理理论,新自由主义表面上主张要为了维护个人自由而从国家内部限制治理权力的实施,但实质上却是在为重建资本积累创造条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新自由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的移植与扩张已经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这些危害正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批判和质疑新自由主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两大主流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主要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4.
洪堡论国家     
洪堡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在1792年撰写的<论国家的作用>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最小国家"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国家应以单一的个人为本,它只能在保障公民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而在其他的一切方面国家都要退出,这样才能让个人和社会自由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遭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责难.国内学界先后提出过四种关于国家本质的新论,都声称自己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本来思想,但实际上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工具观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停留于国家本质的抽象认识.忽视国家多重属性的研究,割裂国家本质与多重属性的辩证统一.试图用国家的抽象本质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国家问题作一劳永逸的解释.这也是时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的诠释在当代陷入困境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总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国家观: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的机关,同时还是平衡阶级利益的仲裁者.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多重属性是一块不可分割的完整钢板.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其实也就是自由主义话语的形成,也即西方语境中的"个人"和"自由"转移成汉语语境的言说和表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建构深受两大话语的影响一是西方自由主义话语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有关人及其国家民族话语的影响."自由"在汉语语境中最大的衍生就是把在西方本属于与"自由"对立的社会、群体、国家等内涵包容到自由之中来,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在自由的主题上始终是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民族自由"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中国,个人主义具有否定性,它的作用主要是工具,个人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具有终极性.中国现代自由主义一方面认同西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同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优先原则与最高原则.在现代中国,"自由"绝不仅仅限于自由主义作为思想和政治的派别,同时还是一个精神范畴,正是在精神的意义上,许多反自由主义的思想派别和政党事实了奉行了自由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崔建树 《江淮论坛》2006,(3):112-116
黑格尔认,国家的本质在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即个人的自由必须得到充分而活泼的发展,国家的普遍性也必须予以促进。只有这两个环节保持平衡时,国家才能被看作一个肢体健全的和真正有组织的国家。黑格尔的国家学说突破了传统上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研究国家问题的理论框架,也突破了以自由主义和极权主义界定国家权限的理论,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观上,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主要围绕国家中立、公民政治参与和“弱国家”与“强国家”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其核心在于对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关系的歧见。实质上二者是互补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及政治实践的进路,决非在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作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而是通过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良序社会结构,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共生与张力中维持平衡,从而构建正义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张佛泉的自由观念经历了一个从积极自由观到消极自由观的转变.1930年代,身处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中,张佛泉批评古典自由主义所持的消极自由观即个人自由是“免于他人干涉的领域”,会加深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鸿沟,因而他援引新自由主义的积极自由观,力图调和二者的关系.但他很快就注意到积极自由观可能导致的“以自由之名行奴役之实”的危险,转而主张消极自由观,并与新儒家发生了激烈论争.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与“消极自由”主义。“消极自由”主义以不可知论为其理论根据 ,坚持实现国家的最小值。这种国家观依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尤其是政治理念的不同 ,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前者以感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建构什么样的国家个人是自由的” ;后者以理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自由的个人将形成怎样的国家”。然而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实践维度来将其进行改造 ,“消极自由”主义国家观才可能是合理和彻底的。  相似文献   

11.
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以维护个人权利为核心,因而他在国家问题上主张,最好的国家 是一种管事最少的国家,一种除了只有保护性功能的国家。诺齐克的国家观在形式上虽然不 过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一种回归,在论证方式上也多少带有契约论逻辑主义的色彩,但 它的确是在一种全新的意义上对国家权力的无度扩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 保守自由主义重新规范国家、社会、个人权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价值取向,指出了一条通向 “最弱意义上的国家”的可能道路。所有这些对我们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政府、大 社会”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逻辑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人权利出发,分别延承国家路线与社会路线,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形成了两条基本路径。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将这两条路径发挥至极致,而自由主义则走在中间,强调个人权利优先,倡导消极国家观,主张以社会制约权力,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关系模式。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诠释和解析是当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最为直接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认为个人是自由的,更是理性自主的。自由主义相信个人理性自主的利己行为能够形成一种可以扩展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起和谐,并能够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然而,从自由主义内在逻辑理路角度看,自由主义个人观还过于单薄,不足以完备的支撑起自由主义的理论大厦,尤其是以它为基石的国家与社会理论往往在现实实践中走向其反面,难以在历史中实现它对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国家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旺 《江淮论坛》2002,(3):64-68
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且相互对立的政治哲学,它们的分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国家观。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的争论,在国家问题上体现为“弱国家”和“强国家”的区分。从理论分析和政治实践看,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国家观都有其局限性,二者的分歧正好说明了它们的互补。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在批判理性主义国家观、自由主义国家观以及各种冒牌社会主义国家观的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国家观的三个重要命题:社会决定国家、人类解放高于政治解放、无产阶级专政=“阶级专政”+“阶级民主”.马克思在国家观上所提出的这一系列重要命题,对于我们当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张君劢的思想脉络承接于拉斯基,但对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层面的落实,张君劢有其独到的见解。《政治典范》一书涵盖了拉斯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他在《政治典范》中所构建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系统学说,给苦苦寻求中国出路的张君劢极大的启发。张君劢译介《政治典范》,既有为自己寻求建构民族国家的理论支持的想法,也有为当时知识界提供参考样本的考量。通过译介《政治典范》,张君劢形成了其立国思想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元并存的学理框架。此外,张君劢民主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的提出,显然也受到拉斯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群梅 《兰州学刊》2012,(9):145-150
自由主义面对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共生中的权界冲突性于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主张并付诸于实践:传统自由主义显示了权利的傲慢与权力的卑微;现代新自由主义进行权力提升式纠偏,却陷入了国家干预主义的权力扩张困境;当代自由主义权利复归下的分歧犹在,但面对现实的折中已是必须。不断地自我否定是自由主义寻求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实践合理性的具体呈现,权利域中的权力制约是自由主义构建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基点所在。实现权利与权力关系具体性与历史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洪堡论国家     
洪堡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在1792年撰写的《论国家的作用》一书中全面阐述了“最小国家”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国家应以单一的个人为本,它只能在保障公民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而在其他的一切方面国家都要退出。这样才能让个人和社会自由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家的构建使得国家自主性成为国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还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主义,其共同特征是在很大程度上将国家自主性作为描述国内层面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概念.新国家主义虽然也"以国家为中心",但是主张在"把国家找回来"的同时"不踢走社会",并尝试将国家自主性置于国际系统、国家结构和社会因素的网络中来探讨.由于国家具有国际、国内、个人三个层次的含义,因此,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自主性应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将国家置于国际和国内的力量交汇点.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需要"强国家",但必须通过"建制性权力"使得同时出现"强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张天上  于宏 《兰州学刊》2007,(11):105-107
新自由主义认为权利优先于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麦金太尔从语言学和历史学两个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的权利观进行了批判,指出新自由主义建立在抽象自我观念基础上的权利必然是虚构的,并不具有历史真实性,永恒与普遍的权利并不存在.麦金太尔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指出了新自由主义的道德困境,同时也迫使我们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