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辛稼轩笔下的青山,异彩纷呈,具有不同的精神气度与审美韵致.本文拟从此角度入手,透视稼轩词中青山意象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辛稼轩笔下的青山,异彩纷呈,具有不同的精神气度与审美韵致.本文拟从此角度入手,透视稼轩词中青山意象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1):93-96
“风神”本指人的风采神态,也有人用以指诗词的艺术风格。“风神”一词既指稼轩其词的意境和又见稼轩其人的风采,稼轩田园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神,大体分为俗我之境、忘我之境、大我之境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孙丽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2):88-91
辛弃疾丰富而又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豪迈而又复杂的个性色彩,铸就了稼轩词雄深雅健、沉著痛快、意蕴丰富的总体风格。稼轩词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稼轩词的赣文化意蕴。二是稼轩词的隐逸文化意蕴。三是稼轩词的儒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稼轩词风的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与稼轩词风的个性□王延荣《庄子》与稼轩词的关系,一直很少有人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似乎以英雄词著称的稼轩词,很难想象会受到《庄子》深刻的影响。这样的认识源于两种误导而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事实。误导之一是:长期以来把《庄子》的影响框定在思想消极、...  相似文献   

6.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相似文献   

7.
辛稼轩是宋代婉约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 ,其词如 :“异军特起 ,能于剪红刻翠之外 ,屹然别立一宗”① 。 6 2 9首 ② 稼轩词中 ,那些悲壮淋漓的豪放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体现了稼轩词的主要风格 ,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 ;而那些情致缠绵、词意妩媚的婉约词却大量存在。研究稼轩婉约词 ,不仅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稼轩词 ,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辛稼轩生平、思想和创作全貌的把握。一、辛稼轩婉约词的内容及成因稼轩婉约词的内容涉猎非常广 ,一些婉约词的传统咏题 ,稼轩词中均有表现 ,其婉转柔媚 ,绝不减前辈巨匠 ,神采风韵 ,…  相似文献   

8.
"稼轩式用典"使稼轩词获得了"格式塔质"--审美超越境界.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有明显的类型化特征,其典故人物意象的人格美主要呈两种类型,即崇高悲壮美和魏晋风度美,实质上都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和折射."稼轩式用典"对稼轩词主导美学特质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性;3)对悲壮、阔大而又沉郁、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丽 《南方论刊》2011,(11):97-98,96
稼轩田园词大我之境的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其壮词的千古名篇,同样雄深雅健、丰神俊朗、独此一家,散发着大丈夫的浩然正气与英雄之风神。独特的人生经历、道家的高洁旷达、豪迈的军人意识、儒家的济世情怀、超越自卑,共同造就了稼轩田园词的大我之境。  相似文献   

10.
康熙九年,京师词坛上演了"赠柳词唱和",此为"秋水轩唱和"之前的一次重要的稼轩风词学唱和活动.它是在江南词坛稼轩风唱和的影响下发生的,标志着京师词坛对稼轩风接受的扩大和深化,是"秋水轩唱和"能够发生的重要前提,表明清初稼轩风运动的方向是江南一京师,在清初稼轩风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稼轩词与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稼轩词与理学戴武军一提起理学,人们就想到它在文学史上起的阻碍作用,突出它背时、消极的特征。把它与豪视一世、独绝古今的稼轩词扯在一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但理学作为南宋最有影响的哲学,它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哲学思辩能力。理学,作为儒家创造精神的凝固,它有不...  相似文献   

12.
1162年,辛稼轩自金南归宋,至1207年辛稼轩死,45年间,辛稼轩怀北伐雪耻之大愿,然南宋偏安朝廷,苟且偷生,佞臣当权,残害忠良。辛稼轩虽有文武奇才,而身居下僚,且仕途险恶,三起三落, 壮志沉埋。其间,歌以述怀,写下了不朽的壮丽、悲凉词章。以婉约、豪放区分历代词人,实为研究者的方便说词,而这种方便是多余的。辛稼轩不只拓宽了词之境界,且于语言上开旷古未有之自由疏放特色,无法以门户限之。  相似文献   

13.
稼轩词在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元人推崇辛弃疾革新词体、扫荡绮艳词风的意义。明及清初视辛弃疾为变体的代表,稼轩词的雄健词风和情思寄托也受到了清初词人的喜爱,充分肯定了其词史典范地位。浙西词派对辛弃疾多持排斥态度,常州词派将稼轩词推举为最高典范之一。民国旧派词学家对稼轩词的尊崇有所弱化,而新派词学家则用全新的视角和价值观将其推向了极致。历代词学家对稼轩词的解读和批评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词学旨趣。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整个文化学术事业和词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稼轩词研究仍保持了旺盛的势头,见诸报刊的专门论文约一百五十余篇,有关著作约十余种。不仅数量较多,有不少问题也在前此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鉴于有同志已对1987年前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全面而扼要的介绍,为避免重复,本文拟对近年来新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略为述评。 一、稼轩生平补疑的几个问题 自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辛稼轩传》、《稼轩词编年笺注》问世之后,稼轩一生行藏出处的轮廓已经大体清楚;至于稼轩对待开禧北伐的态度,与陈亮、朱熹、韩侂胄的交游以及弹压茶商军等较为重要的事历行实,前些年通过讨论,也已基本得到澄清。但这并非说稼轩生平中的所有问题均获解决,比如江阴签判任满后的行踪、南归后初寓何地、几次被劾  相似文献   

15.
稼轩之后的词人几乎无不受到他的影响。蒋捷便是其一。他们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际、性情禀赋都有相近之处。蒋捷词在家国之恨与人生之慨中充分继承了稼轩词内涵,并且以曲折含蕴的方式传达出来,这与稼轩言志词的特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稼轩词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李善阶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伟大爱国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的年代,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①志在报国,力图恢复,本非志终于词者。但由于南宋统治者苟安退让,近好信佞...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北方论丛》2004,(6):35-37
辛弃疾、陈亮二人的鹅湖之会是辛、陈交往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稼轩词派形成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这次会面中,辛、陈二人以词相互酬答,为后世留下了一段难得的佳话,更在实际的意义上强化了稼轩词派的显性特征,扩充了稼轩词派的创作队伍,壮大了这一词派的创作力量,使得稼轩词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为辛弃疾研究者所忽略的金源文化,实与稼轩词主体精神和词体特征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金源文化的性质看,将稼轩词以抗金恢复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为抗击外族入侵,挽救民族文化精神衰亡的通行观点,是缺少历史根据和理论支持的。稼轩词爱国精神的科学定位应在消除民族分裂恢复国家一统这个层次之上。“苏学北行”,金源文化深受其影响,以“言志”为特征的“东坡体”词为金源词人广泛接受和仿效。稼轩词对东坡词体革新精神和“豪放”风格上的继承和发展,与辛弃疾早年学词于金源,受金源文化的熏陶分不开。而金初词坛追步东坡的“吴蔡体”对稼轩体形成有着直接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实为由东坡到稼轩之间的薪火传递者  相似文献   

19.
在清初词坛上 ,伴随着易代鼎革的风云 ,在以陈迦陵为宗主的阳羡词派那里又鼓荡起“稼轩风”的洪音巨响。迦陵以稼轩为旗纛而纵横于词坛 ,充分显示了“中兴”的清词那旺盛的生命活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迦陵对稼轩的接受 :一、生命际遇与词风 ,二、词风之渊源 ,三、语言和笔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作词只不过是以词为“陶写之具”来抒爱国忧民之情。他作词“或闲中(?)石,兴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故多散逸。他作词有时“挥毫未(?)而客争藏去”,流布海内,传诵极广。关于稼轩词历代的刻本所见不多,第一个将(?)轩词收集成书的是辛弃疾的门人范开。他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编成《稼轩词》,后称稼轩词甲集.至于南宋时稼轩词的其他版本,只能从南宋一些文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得知一些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