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独立隶属——归口管理。西汉刺史巡视制度确立之前,负责监察的主要有三类官员:其一是因袭秦朝的“监郡御史”,其二是来自于汉文帝时的丞相史,其三是汉文帝时因事而临时派出的“派遣史”。元封五年,汉武帝把“监郡御史”“丞相史”和“派遣使”三者糅合为一,名为“刺史”,行使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职能。关于刺史隶属,《汉书》记载:御史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刺史则是御史府的官员,  相似文献   

2.
官高食难俭     
当官当大了,吃吃喝喝的事情自然就会多起来。有时候,想节俭一点简直都难做到。难做到,当然不是做不到。历朝历代,大臣之中不尚奢华者,总能扒拉出几个来。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原来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时,丞相赵周死后,石庆接替了他的职位。 依照习俗,每年八月都有国家的祭奠,不但要给皇庙献酒,诸侯还必须按照职位高低献出黄金。那一年,献金的成色普遍不足,很多人往金子里掺铜,以次充好。事发之后,武帝震怒,下令严查,  相似文献   

4.
印信是镌刻、印制在固定材质上,代表机关、组织或个人权力、职责的文字或标志。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法定性,只有依法成立的组织经过法定程序才能取得并合法使用;二是权威性,机关、组织的印信是其权威的象征;三是效用性,带有印信的文件在一定范围内会得到承认、执行,产生相应的管理和经济效用。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印下有性命关天,印下有财产百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对印信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管理失范而引发的经济纠纷或诈骗案、失密案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川国薛县(今山东寿光)人,汉武帝朝丞相。读《汉书·公孙弘传》,掩卷沉思,公孙弘由拙朴刚直的铮臣向官场"老油条"的嬗变,颇为耐人寻味。一、三起两落,博士待诏金马门公孙弘自幼家境贫寒,年轻时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得以到薛县监狱做了狱吏。有了这样一个固定的职  相似文献   

6.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07,(12):38-39
魏文帝黄初四年(蜀后主建兴元年,即公元223年)五月,蜀国东曹属典选举杨颙逝世,丞相诸葛亮获悉噩耗后亲临祭奠,十分悲痛,连续哭了三天,双眼都哭肿了。后来,诸葛亮从汉中给留府长史参军张裔和蒋琬写信,提到杨颙和丞相西曹令史赖宏的死时这样写道:“令史失赖宏,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  相似文献   

7.
罗晓雪 《科学咨询》2009,(24):34-34
刘邦统一灭下后,汉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萧何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死后,第二:任丞相是曹参。曹参的治国理念同萧何大不一样,他平时基本上不理政务,只要求下属照章办事,不得随意生事扰民。  相似文献   

8.
正卫青原本是平阳公主的一个骑奴:在公主上马时,跪在地上让公主踏着上马。然而,这位骑奴后来却被汉武帝册封为大将军,统领全部汉军。"一个养马的有那么多想法"卫青初入宫时,被安排到建章营当马夫。汉武帝有一次打猎时,一箭就射中了马的咽喉,随行的羽林军纷纷夸赞汉武帝箭法精准。唯独身为马夫的卫青喊道:"陛下不能杀马啊,陛下你射杀  相似文献   

9.
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是封建时代的顶级领导,萧何是汉代的首任丞相,是顶级秘书。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的七年内,刘邦削平了主要的异姓王国,“汉初三杰”中,张良在抑郁中病死,韩信在忧愤中被杀,临死前喊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因当烹”的惊天话语。众多的属僚中只有丞相萧何是个例外,不仅论功行赏时刘邦让他坐了头把交椅,死后还“谥为文终候”,更是泽被子孙若干年,  相似文献   

10.
田梦 《领导文萃》2009,(17):126-126
问题207:西汉有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他到外地视察民情.走到半路有人拦轿喊冤,查问之下原来是有人打架斗殴致死,家属来告状,而丙吉却不予理会绕道而行。走了没多远,发现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却下轿看了很久,并问了很多问题。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丞相不称职。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曹参当了九年的齐国丞相,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齐人誉之为"贤相".  相似文献   

12.
西门豹但任邺县的县令时,廉洁自守,涓滴归公,从来不曾为私利设想,尤其不愿逢迎魏文侯左右的宠臣,因此这些宠臣都憎恨他。 西门豹任期满一年时,他循例向朝廷述职。魏文侯没收了他的印信,并免了他的职。西门豹  相似文献   

13.
聂勇 《秘书之友》2013,(7):39-40
古代众多先知圣贤为推销自己,创作了许多自荐文,现辑录于此并加以评析,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启迪。汉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天下奇才东方朔在汉武帝继任后的首次"公选考试"中,向汉武帝写了一封自荐信,妙语如珠,不卑不亢,汉武帝啧啧称奇,并花了两个月时间详读了他带来的两车三千片竹简上的建议。唐朝开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一个制约系统,即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就在其帝位之下设置了三个最重要的官职: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其中丞相掌管政务,太尉掌管军务,御史大夫掌管监察。这种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5.
借调的日子     
1999年2月4日中午,准确地说,是主持完初二76班的学期休业仪式后,我被借调到了镇政府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大嗓门、身着草绿色上衣的书记见,着我便喊:“小王”以后就辛苦你了!”  相似文献   

16.
霍光入侍汉武帝三十余年,受托孤之重,行废立之权,是西汉中期最有权势、最忠心、最有功德的重要政治人物,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第一。但在其死后仅两三年,霍氏就被他主持拥立的汉宣帝以谋逆大罪灭了族,同时被连坐诛灭的还有数十家。霍光家族的惨剧,  相似文献   

17.
何山 《领导文萃》2007,(6):101-103
汉武帝即位之初,下诏征求贤良有识之士。东方朔也赶来凑热闹,他上书说:“臣自幼失去父母,由兄嫂养大,12岁开始学书法,3年之后文史知识足资运用;15岁学击剑;16岁学诗书,背诵22万言:19岁学习孙武兵法,战阵排列,也背诵了22万言。  相似文献   

18.
田澍 《领导文萃》2007,(6):92-95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相似文献   

19.
司马懿务实     
三国魏臣司马懿(公元179-251年),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闻名于世,1700多年来盛传不衰。从他29岁被曹操以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召为丞相府的文学掾,到他72岁仍重权在握,临终前四个月还率中军乘水道讨叛臣王凌,四十多年间以其多谋略、善权变的精明机智,为我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一毕业我就被分到县政府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上班的第二天,办公室老主任就让我为曹操写一份对赤壁之战的总结。刚参加工作就能接受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不用说有多激动了。我花了十天时间采访参战人员,五天时间整理资料,三天时间深入思考,客观地分析总结了曹操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做到知彼知己。希望这份总结能让曹操头脑清醒,今后能多打胜仗。谁知道老主任说我写的总结不行:"曹操是丞相,你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于领导,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