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思嘉、素芬作为<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氛围中孕育出的同题材影片中的主人公,她们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曲折的爱情.分析了这两位同为乱世中的佳人不同的命运结局所寓含的情感载体和情感归属,同时又指出了在战争与爱情主题背景下两个伟大民族强大而又不同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催生。文章将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自身性格弱点的合力,处理各种情感问题时激化的矛盾以及“雷雨”式的性格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情感的忽视。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则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情感的浓重的个人主义观念。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态与中西不同的经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从悲剧美学的视角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蕴,以求重新审视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定位他的创作风格,认识他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远大前程》中的郝雏仙小姐这两位女性人物,虽然造成她们各自扭曲人性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但她们有着同样的怨愤和悲剧。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婚姻给她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社会习俗压抑她们正常的人格发展,最终导致她们精神失常。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与《红楼梦》中尤三姐情感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探讨张爱玲和曹雪芹对女性命运描述的异同。作品中,他们都揭示了女性在生存问题上对男性的依附性,都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不同的是张爱玲从对女性主体的关照出发,着眼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面对情感的坎坷,悲伤过后她们仍能坦然处之;而曹雪芹把造成女性命运的悲剧归因于封建制度,她们一旦失身,留给她们的只能是人格被彻底毁灭的绝望。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是一位具有鲜明悲剧意识的作家,<我爱比尔>体现了作者浓厚的悲剧意识.作品通过对比尔、马丁、阳春面等一系列情感及文化层面上的对比,展示了阿三无可选择、不可逃避的悲剧命运,从中隐隐透出作者对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如何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忧患,以及对任务关怀的现实悲剧意识、情感悲剧意识和命运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雷雨>与<安提戈涅>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悲剧的杰出代表,不同的文化土壤养育出不同的艺术特色,但两种悲剧艺术所追求的崇高与真挚却是统一的.文章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文化特性,悲剧舞台效应等方面来论述两部作品的悲剧艺术.  相似文献   

9.
在中外文学史上,苔丝和尤三姐是两个非常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家庭环境,男权社会以及她们自身的性格特征都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她们两人悲剧的成因和她们个人对待悲剧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从这点出发,对苔丝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戏《白兔记》与藏戏《朗萨雯蚌》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1.
"夷齐心结"是陈寅恪先生用尽后半生心力都未能解开卸下的精神包袱。此一"心结"的形成及日趋加重,乃是历史、时代、家世背景与个人遭际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夷不惠之间",是特定时代处世方式选择之自嘲。陈先生的晚年理想,则在于"桃源"之寻与"河汾"之梦。  相似文献   

12.
扬雄《太玄》把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分为思、福、祸三段,福居三段的中心地位,是《太玄》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在《太玄》中结合各种情况加以论述。文章分析了《莹》篇中关于福与祸、福与乐的关系问题,并与弗洛伊德以及康德有关思想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扬雄的身世及个性,分析他产生此类思想的根源。福与祸、福与乐的关系,是《太玄》思、福、祸三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专题论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扬雄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十五”期间残疾人就业的数据为基础,结合残疾人失业现状及其自身的特点,分析我国残疾人失业形成的原因。通过完善特殊法规、合理使用就业保障金、加强自身素质和劳动能力等措施保证其就业权的实现,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侍萍是一个被损害的悲剧女性,但是她所受的苦并非仅仅来自外在的社会,也与她的自我选择有关。曹禺通过侍萍这样一个苦命形象的塑造,想要表达的决不仅仅是对周朴园及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控诉,更有对复杂的人性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崛起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时期,琅邪王氏凭借其深厚的儒学根基和重孝悌的门风而博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以多玄学清谈名士而为时人所宗,再加上他们善于趋福避祸,在乱世中保全家族利益,这一切使得琅邪王氏家族在士族形成的关键时刻迅速崛起,成功地晋身于高门士族的行列,为琅邪王氏日后数百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的《母亲》与余华的《活着》在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虽存有个体差异,但皆具有"苦难家运的深沉描摹,顽强民族的生存史诗"的特点,而它们的成功皆"因中国之情,立小说之体;即小说之体,成畅销之势"。  相似文献   

17.
性虐活动是欧洲古往今来特有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时有隐现,小说中加西莫多受鞭刑和克罗德观看对爱斯梅哈尔达的拷问并自虐致伤等情节隐含着性虐色彩,这和渗透在欧洲绘画雕塑中的性虐艺术趣味相似,透现出一种苦乐相生、痛快相承的残酷痛苦之美。  相似文献   

18.
《后宫甄嬛传》是近几年来后妃题材剧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该剧以传记形式展现宠妃甄娠的一生。并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角全景式地描绘了后宫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后宫生活的险恶和不幸,塑造了包括主人公在内的后妃群像,以这些人物各自的不幸命运揭示了皇权之下后宫女性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王氏家传世系族谱》的检索,考定了蒲松龄郢中社友王鹿瞻及其相关史料。蒲松龄与王鹿瞻从郢中时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王妻虐父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关系最终破裂。这一变故既是蒲松龄创作《马介甫》的主要诱因,也是蒲松龄创作的心理和现实双重郁积倾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独龙族宗教信仰中用“卜郎”来解释疾病与不幸的发生,并有一套处理疾病和不幸的宗教治疗仪式。以“卜郎”为中心的象征体系成为了事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在国家行政干预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宗教的象征桥梁正面临着“拆迁”,人们正更多地寻求医学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求医行为出现了“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情况,前者不再相信宗教治疗的效果,只相信医学治疗,后者同时寻求医学治疗和宗教治疗。“激进式”转变者更多地受到了国家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放弃了对宗教治疗信任而使得自己处于一种“欲渡无桥”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