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的非均衡性,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使用,这种非对称性的形成,既有人力资本投资偏离了现有产业结构的轨道,也有产业结构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周边省份对安徽省在吸引人才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安徽省人力资源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周边其他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分析了安徽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现状,认为安徽省人力资源数量较多,但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从大力发展教育、调整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和优化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安徽省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战后台湾经济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伴随着台湾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转变为新兴工业化经济的进程,职业技术教育也实现了由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向高级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化,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台湾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实现了动态吻合,保证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的动态需求;二是建教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为产业升级提供合适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保障;三是定位的职业教育与职业证照制度为产业升级提供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不断进行着。本文就农村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和制约因素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省产业结构中的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增长的建设和质量,也极大地影响我省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后劲,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引发了我省的就业结构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改善就业结构与缓解就业压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人力资源支持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市区域创新人力资源支持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促进区域创新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为此,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优化人力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配置,使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协同发展;建立面向技术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软实力"塌陷"现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中部地区目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就在于科技人力资源软实力的"塌陷",即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发展水平、研发与创新能力、对支柱产业的支撑效率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拉大.中部地区各级政府需要尽快采取措施以提升科技人力资源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中部地区目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就在于科技人力资源软实力的“塌陷”,即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发展水平、研发与创新能力、对支柱产业的支撑效率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拉大。中部地区各级政府需要尽快采取措施以提升科技人力资源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形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一三二”转变.但是,山东产业结构还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层次不高、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未能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等问题.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及其优化调整通过对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作用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布局产生影响。安徽省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其产业结构的适应度不够,应对之策是:第一,调整完善职业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努力适应产业结构的布局结构;第二,调整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结构,努力适应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变化;第三,调整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结构,努力适应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强力支撑,而贸易开放则是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根据产业结构变迁所表现出的矢量特征,从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刻画了中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并基于空间β收敛模型,利用199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收敛特征及贸易开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在数量、质量和合理化三个维度下的转型升级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贸易开放促进了产业结构在质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但加剧了数量和合理化维度下转型升级的发散;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主要对产业结构在数量维度下转型升级的收敛具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收敛速度在东部地区的质量和合理化维度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数量维度下更快,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维度下的收敛速度均有明显加快;贸易开放的收敛效应主要在东部地区的质量维度和金融危机之前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贸易开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收敛则主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质量维度下更为显著。因而,应加快全局性战略举措的制定,增强地区间的空间联动性,充分发挥贸易开放的扩散效应,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要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而其在延边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地位尚未充分显现。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延边人力资源总体态势与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存在关联特征,同时延边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也存在共性和特性问题。实现延边区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与均衡就业,主要应从产业结构升级、劳务输出转型、特色经济培育以及教育结构调整等视角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国企职工下岗及再就业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亟待解决。根据目前南昌市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现实状况,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的的思路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规模结构入手,并辅之以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3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结构变化以及第一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对中国产业结构30年的调整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回顾,认为中国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的更替、改革鼓点的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国际产业的转移而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含义,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世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特点,走向富强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和规律;提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煤炭企业重组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煤炭企业重组的实际情况,全面剖析了煤炭企业重组后人力资源整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即员工心理变化、流失率增加、薪酬冲突、文化冲突、岗位变换和冗员等;阐明了煤炭企业重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力资源冲突,提出了挽留核心员工、调整组织结构、重建组织团队、建立切实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和畅通的员工沟通机制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指出了当前煤炭企业重组后的人力资源整合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不仅在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对产品、技术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在推动产品、技术结构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中小企业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为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却不尽人意,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与素质低下并存,另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源浪费严重且创新意识不强。所以,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有关农民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采取措施,激发现有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制度环境通过"合法性机制"迫使高校采取与制度环境相适应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产生了相应的制度行为。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力资源配置行为主体的能动性发挥,包括政府、高校和教师群体在内的行为主体将会对教师人力资源配置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最终导致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1997~2015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财政支出的环境效应进行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既存在直接的污染效应,也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剧污染;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但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的污染减排效应;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偏重于扶植第二产业。因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产业政策和以市场化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等措施有利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