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模型的拓展,采用Johansen的协整方法检验本币需求与本外币货币资产收益率差、本币货币资产与本币非货币资产收益率差、制度变量、汇率及规模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建立我国货币反替代模型.研究表明:货币反替代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人民币稳定及日益开放的国内市场等因素引起的.对于货币反替代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供给状况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1988年以来的历史统计数据,论述了我国货币供给的总体特征,进而从基本模型M=KB展开,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货币因素及经济因素,最后对货币供给与经济关系进行论述和评价,从而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具有泡沫的戴蒙德模型进行扩充,通过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将货币因素引入模型中,在肯定了泡沫对实体资本具有挤出效应,使经济恢复动态均衡的前提下,指出:泡沫的发展需要货币支持;货币供应的增加会促进泡沫发展;但通货膨胀对泡沫具有稀释作用;并且在不同货币供应水平下,名义泡沫会出现多重均衡--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使原来不处于鞍点路径上的泡沫水平稀释到最优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供给的季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协整理论分析了引起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M2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国外储备净资产、对金融机构债权、现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比率,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央行如何有效控制M2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新华 《统计研究》2011,28(12):49-54
 本文深入研究了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结合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变化情况,利用1998-2010年的经济金融季度时序数据构建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协整模型。根据中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和货币缺口的波动情况,本文还深入分析了1998年以来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原因,揭示了中国在不同阶段的货币供需状况。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个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实力、产品差异化程度、贸易市场份额、贸易地理方向、币值稳定性、国内金融市场深化程度等是决定一国货币能否在国际贸易中充当计价货币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是一国经济实力、贸易实力和货币实力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实力是基础,贸易实力是关键,货币实力是支撑。此外货币联盟也会提高区域统一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地位。  相似文献   

7.
测算并比较了1999-2012年世界31个CO_2主要排放经济体的主权货币碳值。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显示,汇率水平、技术进步、人口数量、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城镇化水平、森林面积,以及外贸依存度、经济发展水平、股市市值、外汇储备与消费状况,均是影响主权货币碳值水平的重要因素。分经济集团实证估计结果则表明,不同因素对不同经济体的货币碳值影响作用并不一致,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这一新的视角分析转型期中国货币供给内生决定机制。货币当局所采取的不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不但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形成过程,而且改变公众的现金持有比率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间接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求解持有现金偏好和准备金需求的效用损失最小化函数,提出了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影响货币乘数的微观机理。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相对于利率因素的较弱影响,以对外净资产持续上升和央行票据陡然增加为主要特征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对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形成过程影响显著。为缓解货币当局所承载的过度压力,货币政策调控应逐渐从以资产负债为主的数量型调整方式向以基准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整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建立起局部调整的货币需求模型,采用2001~2007年的季度数据,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四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选定解释变量均对M1有显著影响,其中M1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以及通胀率、国债发行量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应量依然是较稳定的中介目标,但应逐步由单一货币供应量向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率在内的指标转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各方面因素,确定货币需求函数,探究我国现阶段国情下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指导、推测中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货币需求为研究对象,运用现有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考虑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经济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需求模型的影响,探讨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建立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并得出简单的结论,旨在为中国的货币需求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货币商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如现在的一元钱和一年后的一元钱其经济价值是不相等的。那么,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呢?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它是指货币所有权与货币使用权相分离后,货币使用者向货币所有者支付的一种报酬或价值补偿。可见,借贷关系的存在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货币时间价值的四大要素:现值、终值、利率、期限。①现值即本金,是指货币的现在价值,或是指一定量未来的货币按规定的利率折算的现在货币价值。②终值即本利和,是指货币的现在价值在一定期限后的本息和,或是指一定…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中国现有的电子货币形态 ,分别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角度讨论了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作者认为 ,电子货币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可利用的资金增加 ,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对央行再贷款的依赖 ;另外 ,电子货币的发展还使货币乘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
毛秋蓉  李萍 《统计与决策》2006,(20):104-105
本文仅就货币形式多元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分析.货币形式多元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货币形式多元化影响的货币的内涵,是货币的结构和划分都变得复杂,同时也动摇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货币供给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国库现金管理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实证检验了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均产生影响,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国库现金管理中标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Shibor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且是Shibor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在现阶段,我国国库现金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均在1%以内.这表明,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均较小.但随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启动,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供给影响将愈加显著.为了避免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带来较大冲击,国库现金管理的规模应控制在1万亿元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流动性分析——基于单位根与协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货币供给的研究定义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推导,通过回归1984-2006年的经验数据,得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对近20年的中国货币需求和供给的流量和存量加以对比分析,认为近年来持续的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是造成现阶段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应用单位根和协整的实证检验方法,验证了流动性适度的标准,并提出货币供给应当与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货币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魏彬 《统计与决策》2012,(19):158-161
市场中商品与货币关系问题是经济的基本问题,商品与货币是市场动能的源泉及构造市场的两大基础要素。在独立经济实体内部,利用货币狭义系数诠释市场动态规律,在平衡状态下借助差分算法建立基准货币系数及货币增量基准公式,使铸币税有了定量依据,市场状态定位有了量化工具,继而进一步剖析市场胀、缩变动与切换。货币系数把劳动价值与边际效用自然融合,使经济理论与实际算法有效统一。在世界经济体内,创建货币狭义系数矩阵、基准货币系数矩阵以及差异矩阵,分析汇率实质,提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打破后,由三矩阵调控国际金融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货币总量统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于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它无疑是各国编制或公布经济和金融数据的指南。在探讨国际准则MFS货币总量界定及其选择标准的基础上,评价国际准则MFS货币总量测度方法,从中得到启示,以期为中国货币总量的测度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陆前进 《统计研究》2012,29(5):34-41
本文首先构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指数和篮子货币汇率指数,根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指数和篮子货币相关性指数最大化可以确定篮子货币的权重和数量,并对新汇改后篮子货币的权重和数量进行测度。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参考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权重最高,英镑的权重最小,但是其他货币权重都占有一定比例,我们的货币篮子和央行的货币篮子线性相关性较高。根据每一种货币的权重大小,我们可以计算出篮子中每一种货币的数量。根据最优货币权重,我们研究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篮子货币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人民币汇率参考篮子货币调整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比较接近,说明人民币汇率参考篮子货币调整相对比较稳定。本文检验了模型的预测效果,模型拟合度较高,说明我们选取的货币篮子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欧元明 《统计教育》2010,(8):52-54,60
本文在分析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衡量指标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我国货币替代的因素,并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贸易占GDP比例指标和中美实际利率差指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都是负向的,并且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使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货币过剩法度量了1994~2010年期间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状况,结论为:以广义货币过剩指标衡量的我国货币流动性呈现短缺与过剩交替的周期性波动状态.基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基本稳定的实证结论,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失衡主要源于货币供给变化,最后结合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从过剩到短缺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