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创新—控制”范式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创新—控制"范式,试图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范式进行初步探索。"创新—控制"范式是指企业管理中将创新与控制作为两大基本职能并实现其有机统一的分析路径与理论框架。它以决策为核心概念,强调创新与控制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矛盾,企业管理就是对创新与控制的展开与平衡,从而以创新和控制有机统一的分析路径进行整个企业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王鉴忠 《管理学报》2010,7(6):791-796
职业压力、倦怠,精神分裂甚至自杀以及企业组织的短命均昭示了现行管理的严重异化.管理异化不仅导致企业效率的丧失,更严重的是神圣的人性遭到残酷的奴役.主体性管理新范式的探索正是对管理异化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回应.主体性管理新范式的理论硬核、保护带和解题手段分别是"主体性人性预设与管理思维","组织正义与制度保障","自我管理、主体性开发、内部营销、管理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3.
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激烈的组织生存竞争、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都要求管理理论给出应对不确定性的、综合的、整体的策略,和谐管理理论应运而生.首先,介绍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即它是针对多变环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解决学,它以"和谐主题"作为管理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以人与物的互动以及人与系统的自治性和能动性为前提,围绕"和谐主题",以"和则"与"谐则"的耦合互动来应对管理问题,提高组织绩效.其次,阐明理论的定位并探讨了理论的范式特征,进而提出了一种和谐管理理论的应用操作模式.最后,说明了和谐管理理论的现实应用价值在于提供一种宏观层次、动态发展的全局视野;促进对组织整体基于生成论哲学的复杂性思维;为解释复杂的管理现象提供操作意义上的规范模式;为复杂管理问题的处理提供系统的方法论体系和整合工具.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拓展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应对混沌、复杂环境的整合与重构能力。据此架构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依托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尝试打开近期移动互联网业界热点问题——"微创新"的黑箱,对腾讯微信的"整合"与"迭代"微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度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机理是,在强大的动态能力支撑条件下,抓住了技术范式变化的战略机遇,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以及强大的跨界(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虚拟整合能力,将从组织内外部搜索、学习到的分散的技术知识,基于用户信息体验消费对创新活动进行快速、反复、精确迭代,领导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先导顾客进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微创新质量控制,降低创新失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最终实现颠覆式创新和价值创造。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升华了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从技术范式的高度对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开拓性分析,阐释了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动态能力对创新战略的动力支撑机制,为处在技术范式变革中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早先"国际"视角的评估认为中国战略管理学仍处于"前现代"阶段,但从本土视角出发对近10年来中国战略理论发展的一个不完全梳理表明,中国战略管理学者在诸如战略领导、战略创新、制度环境与战略、文化环境与战略等问题上提出不少反映中国情境的战略概念,并在"环境-战略-绩效"的基本范式下开始了具有本土意识的问题研究与理论探索.中国战略管理学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回顾的基础上,对中国本土战略研究的整体发展道路进行了探讨,特别是从中国作为现代战略知识生产的后来者和知识创新的"缄默知识观"出发,提出中国本土战略研究要走"自觉-能力-问题"三要素融合创新之路,即提高本土化研究的意识与自觉、学习经典理论与方法以提高研究能力,以及深入挖掘本土重要战略问题.以海外华人学者对"制度基础观"战略学说的贡献为例,阐述了这一道路的可行性.最后,对新阶段本土化战略研究的5个基本问题和中国战略管理学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化生活背景下,传统的管理变成或正在变成数据的管理,传统的决策变成或正在变成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从大数据的数据特征、问题特征和管理决策特征出发,讨论管理决策研究和应用的范式转变.大数据驱动范式可以从外部嵌入、技术增强和使能创新三个角度来审视,并体现出"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的"关联+因果"含义.此外,围绕大数据特征和重要研究方向,阐述了全景式PAGE框架及其要素.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生活背景下,传统的管理变成或正在变成数据的管理,传统的决策变成或正在变成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从大数据的数据特征、问题特征和管理决策特征出发,讨论管理决策研究和应用的范式转变.大数据驱动范式可以从外部嵌入、技术增强和使能创新三个角度来审视,并体现出"数据驱动+模型驱动"的"关联+因果"含义.此外,围绕大数据特征和重要研究方向,阐述了全景式PAGE框架及其要素.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超红 《管理学报》2009,6(9):1157-1162
在分析经验、理论的可错性基础上,指出了现行管理的问题;在吸收当代美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移植溯因推理和双环学习概念,开发了一种将具体组织作为实验对象的新管理范式--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认为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是管理者胜任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基于管理的本质特征和其所隐含的逻辑机制,论证了新管理范式的有效性;对实施基于研究证据的管理的难点做了较系统的分析,指出加强"元技能"的培养是推广该范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实施框架与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创新管理作为创新管理的新范式,通过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技术以及产业等方面的特点,使其在实施全面创新管理方面有自身实际特点.结合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构建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实施框架,并初步分析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典型实施模式,以更好的指导中小企业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理(论)实(践)”交叉的十字路口,中国管理学者面临着路线选择的挑战.从理论发展的目的出发,在明确理论的内涵和管理理论的衡量标准,梳理西方管理研究的多元范式、不同方法论特点及理论生产类型之后,以波特等西方著名学者的实践为例,对管理学者的差异定位进行了说明.研究认为,中国的管理学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批判性吸收西方管理学研究的多元范式和方法论,从有利于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出发,确定学者个人的主导研究范式和理论类型定位;有志于管理理论发展的本土学者,应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提升的基础上,发展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中国管理学术共同体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不同学者的合理定位和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庆瑞教授是杰出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专家和创新管理教育家,是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管理科学领域重要开拓者.本文较系统地回顾许庆瑞教授在创新管理领域的理论贡献和学术成就,把他的创新学术思想分为创新理论倡导、二次创新理论、组合创新理论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四个阶段,并回顾这四个阶段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以及他在推进我国技术创新工程方面的重要贡献,旨在为我国创新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提供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孙金云 《管理学报》2011,8(4):524-530
通过将组织研究领域的"二元"思想引申到战略领域,以理论推演为主要手段得到一个二元范式下的战略分析框架。二元范式不但能够解释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竞合理论、共演理论、成本创新理论、全球本地化理论等,而且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将传统的战略主流理论与上述新兴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范式对于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企业和新兴市场企业的战略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管理研究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续作者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学术讨论,从管理学的研究动机,研究对象,以及理论和方法选择方面,讨论作者个人的一些初步想法.其基本观点主要有:1)学术研究的终极动力应该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2)这种追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现有的范式;3)这种创新必须基于严格的训练和严密的设计;4)这种严密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研究对象与理论和方法的匹配;5)中国管理学研究应该鼓励多种理论,多种学说,多种方法共同发展,取长补短,在借鉴国外主流管理学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中国管理学者的特长,解释和预测中国遇到的管理问题和现象,为整个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Each year organizations spen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money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in an effort to satisfy customer demands and manufacture high-quality products efficiently. Both development processes - product and process, are complex, resource intensive and thrive on innovation. They demand a variety of skills and resources, but in particular, participation among all staff in generating ideas, managing projects and implementing change. There are currently a number of software tools and methods that facilitate change in a systems environment. These range from complex modelling tools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ools. The tools have been developed around paradigms, e.g. 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They are often complex, requiring the efforts of skilled designers and managers. Current thinking within a systems environment reflects a more participative and less specialist approach to managing innovation and change. There is a need to create compromise between detailed project engineering and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paradigm centred on good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identifies the critical issues in systems innovation and change. The paradigm is articul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change levers and a methodology that guides managers and designers. It is supported by a series of software tools that together br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to life within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许庆瑞  郑刚  陈劲 《管理学报》2006,3(2):135-142
全面创新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新范式,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全面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和全面协同”。全面创新观与传统创新观的显著区别是突破了以往仅由研发部门孤立创新的格局,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观,并使创新的要素与时空范围大大扩展。向全面创新管理转变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转型升级阵痛中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唯有基于人力资本"视线"实施差异化战略、推进激进式创新,才能变革成功,进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天津市各大工业园区154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逆驱战略转型的人力资本"视线"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战略层面的"视线"有一个:外部环境竞争性、差异化战略、激进式创新与企业绩效。资源层面"视线"有两个:差异化战略、HRM系统、人力资本、渐进式创新、激进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差异化战略、HRM系统、知识共享与企业绩效。这三条"视线"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指明了战略转型、创新变革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周建波 《管理学报》2011,8(7):959-969
和谐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其"谐则"与"和则"、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机制,无疑是中国管理学史上值得一书的理论,但相比于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范式则有明显不足,后者基于微观化现象观察和问题导向,以过程结构观为指导方针,以"分竞转合"方法为过程路线,针对具体问题运用技术工具展开自下而上的科学研究,在归纳出微观理论的前提下,推演到普适性的理论体系层面,并作为普适性的理论知识进行传播。和谐管理理论的缺陷明显在于:和谐管理理论体系的原理、方法论、方法与技术工具都处于宏观层面,导致其理论只能是一种管理哲学,而非技术层面的工具性理论。所谓和谐理论的整体思维源于对系统论的"整体观"认识,实则是不自觉地进入了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逻辑误区,即终极和谐的本体观代替了分竞转合的过程观。按照管理过程结构观的思想,在中国管理情境(特定环境)下,管理理论建构要以"分竞转合"管理四分法为其过程方法,采取管理二元方式建构整合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或者说,管理过程的四分法、管理过程的二元方式是在中国特殊管理环境下,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最为可行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企业创新管理系统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提高组织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管理是企业创新活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目前创新管理研究中,只注重对单一创新活动的讨论而缺乏系统思想的不足,提出了要在企业中建立创新管理系统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从需求导向的创新系统观点出发,对创新管理系统的概念、输入与输出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创新管理系统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系统概念模型的抽象,初步阐述了创新管理系统运行的交互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占全国企业总数99.8%以上的中小企业创新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于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和能力建设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小企业的TIM创新管理模式是企业充分利用已有创新资源并克服自身劣势,突破企业技术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构建中国未来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理论等不同理论与方法出发,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管理的关键子维度,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在实证研究部分,作者以杭州X电器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梳理了企业在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