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生产力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生产力表示的是人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的关系,是人在改造自然、谋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物质力量。它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对生产力进行不同界说。比如,人们可以按照生产力的存在形式及其在人类获取物质资料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将生产力划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也可以按照利用层次的不同,将生产力划分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与间接可能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抛开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形式,即抛开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只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物质变换的能力就叫生产力,它是生产的自然关系。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又总是由人们的具体劳动引起、调整和控制,并通过人们的具体劳动实现的。所以,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力,也就是人们通过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物使之采取适合人们需要的形态即产品形态的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①,“在同一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就意味着“劳动的生产能力更大”。劳动生产力,按其产生的本源和途径,可分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劳动的技术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指的是由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即协作所产生的生产力。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是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按自然的规律决定自己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方法,改变自然客体的物质形态。这样,人们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人对自然的关系就必然要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两种关系。表明人对自然的实践力量的客观标志,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表明人对自然的认识力量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的发展水平。在这里,科学和物质生产力都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生产力”称谓被广泛使用于学界内外,凭借约定俗成的思维惯性,似乎再无需思考它的本真含义究竟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更无需反思它是否尚存缺失、是否需要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修正、充实和发展的问题。靠了这类概念的支撑和推演,便形成几十年一贯制的各种稳定的理论体系。人们所熟知的生产力界定通常有如下表述:生产力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①;生产力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是由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从广义上说,除人类自身生产外,还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是指主体改造客体,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精神生产是指主体认识客体,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物质生产为精神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精神生产为物质生产发展创造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我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产力的三个论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力的地位作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述和我的学习理解,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论点。 1.生产力源泉论:生产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是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类为了能够生存,首先需要有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正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征服、改造、改善、协调、保护自然界,索取和创造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人类这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自然、协调自然、保护自然以获取物质资料的现实的智慧和力量,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变革,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前进。同时,“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淅”。“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7.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曾春晖,谷陵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结成的关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数事实表明:这种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这种能力也是越来越强大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迁,生产力诸要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地积累起来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以智力对自然的征服为前提,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作为独立形态的精神生产力,不仅是人类在理论上对自然的胜利,而且它一旦并入生产过程,转化为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不仅标志着人们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而且还标志着人们从事精神生产,创造精神财富的能力。生产力应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获取物质资料和创造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原始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确立生产力标准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而且是人类社会自我改造的力量,它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与现时代的人们不一样,马克思对作为生产力中心的人始终给予足够的重视,他说:“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人作为生产力主体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人是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主体,而且根本在于:人的发展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只是满足人的主体需要和实现人的主体本质的手段。在创造外在财富的过程中,人的个性、才能及各种主体本质都得到发挥和发展。正因为这样,马克思才强调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可见,生产力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在改造自然中实现和发展人的主体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Ⅰ两种生产同一的规律性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活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改造客观世界(自然和社会)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表现为物质生产过程,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表现为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中国学术界目前或明或暗地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论”,另一种是异军突起的“文化决定论”。对于第一种观点,因其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在此暂不赘述。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不同,可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认同系统三个层次。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是由这三个层次组成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积淀着人际关系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最内层…  相似文献   

14.
中华山水文化的结构特色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山水文化 ,从广义上来说 ,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 ,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或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人类以来 ,中华山水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物质资源的同时 ,也在不断开启人们的思维和智慧 ,为人们提供着精神营养 ;人们在利用山水、享受山水资源的同时 ,也不断地接受山水的启迪 ,汲取山水的精华 ,丰富发展着自己 ,创造着中华民族的山水文化。中华大地千山万水多彩多姿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多彩多姿的自然山水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相交相…  相似文献   

15.
1、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类的这种能动性集中地表现在人类所从事的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之中.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种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又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人类在这两大生产领域及两大生产过程中能动性的体现,既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来为人类自身的目的服务及所取得的日益丰富的物质生产成果;同时也表现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自身的再塑,其中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身生产规律的日臻完善的认知以及创造出的与此相适应的繁衍方式即人类婚姻形态.这两大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共同作用力,是创造和推进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最本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站在社会系统之上从人与自然的系统来看生产力,生产力是一柄“双刃的剑”,具有两重性。它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人类提高了征服、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给人类提供越来越舒适的物质文化生活享受,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全球性的巨大生态灾难,把人类置于毁灭的边缘。生产力的二重性映现在生产力历史的发展中。生产力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应当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起点开始。在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古代原始社会里,人类并不生产食物,而是靠狩猎和采集野生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大自然慷慨提…  相似文献   

17.
资本,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定义它,是指能投入到生产中去带来利润的价值,是一种稀缺的生产资源,是一种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投入要素。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本文所称资本是指物质资本,即在一定时期用于生产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如,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厂房、建筑物等物质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8.
信息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文化可定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为支柱,以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交流、使用为人们普遍的重要的活动内容,通过社会信息化过程引起人类生存方式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形态。可以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探讨信息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对于信息时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当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人们的生产活动还没有进行分工时,根本不需要什么管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中,人们对整个生产过程的了解,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掌握和驾驭,单个人根本无法胜任和完成,必须有个相当规模的经济管理的组织系统。就经济管理的属性而言,它具有二重性,这是由于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决定的。即一方面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代表着不同的生产资料占有者的意志和利益的生产,所以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  相似文献   

20.
<正> 首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三个要素,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并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以及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生产力的主体,但是并没有把生产力的复杂系统包括无遗。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