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主义已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在东亚地区,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建立超越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因而其地区主义成就更多地表现在经济范畴。通过区域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来推动区域合作乃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现实的选择。目前,东亚地区国际经济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10 3”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当然,“10 3”机制的建立尚有诸多阻碍因素,如缺乏互信、同道殊途、亟待整合以及美国的干涉等等。虽然路途坎坷,任重道远,但建立“10 3”机制依然是东亚的未来和发展希望。  相似文献   

2.
地区主义的兴起是“二战”后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在“冷战”的两极格局背景下,欧洲国家探索在本地区实现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消除内部战争和实现欧洲复兴,欧洲一体化的实践成为地区主义的典范.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也进行着不同形式的地区主义实践.发端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东亚地区主义,在“冷战”结束后快速发展,表现为一种与欧洲模式不同的地区主义.欧洲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超越国界限制的利益诉求是地区主义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当前地区主义所面临的困境则与民族主义等深层次原因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战后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内部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在经济产业领域形成了一个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立的相互依存结构,在货币金融领域形成了多元合作的格局.在此过程中,东亚国家还创建10+1和10+3等合作模式,并适时调整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机制,以区域合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奥巴马政府执政后,认识到加强与东亚地区的联系对于恢复和发展美国国内经济,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地区影响,防止美国被边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推动TPP谈判,加强双边同盟关系的政策以达到参与、重塑、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目的。奥巴马政府对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调整削弱了区域合作的向心力,增加合作机制的复杂性,激化了地区矛盾,将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合作从 2 0世纪 60年代起步 ,以其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优势 ,已取得积极进展 ,成为 2 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和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 ,面向 2 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显现出它的必然性。东亚经济合作是提升亚洲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本文介绍了东亚基础合作的形成机制 ,集中分析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现状 ,简要分析了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各区域经济合作中,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处于制度推进的初级阶段。在东亚合作约束条件序列中,经济整合度和贸易开放约束较小,主导国和主导力量约束次之,政治和文化约束最大。与欧洲和北美区域经济合作不同,东亚文化背景殊异;百年殖民历史伤痛犹新;放弃国家主权疑虑重重,还没有形成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稳定制度机制。在内部和外部条件限制下,东亚经济一体化只能通过三个相互割裂的“东盟10 l”机制“迂回”推进,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合作采取的是自由贸易区方式。  相似文献   

7.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 ,而“10 + 3”机制则是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之路 ,但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仍将艰难而曲折 ,而中国则将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起到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从多维影响经济增长率要素的角度入手,引入空间经济距离权重,采用2000—2011年“东盟10+1”国家的储蓄率、CPI、就业率等七组数据作为解释变量,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率的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盟10+1”区域内经济距离相近的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增长的相互关联,影响该区域各国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国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今日南国》2010,(3):59-59
“10+3”和“10+1”是指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以及东盟10国分别与中日韩3国(即3个“10+1”)合作机制的简称。  相似文献   

10.
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在国际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重庆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自身加速发展.充分发挥重庆直辖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评析了重庆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1个重点--长江上游经济区,解决1个难点--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困难,采取3项具体措施--加速自身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协调机制的"113"对策措施.在区域合作机制完善方面,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角度提出建立政府和民间力量并重,以非政府组织--第四方平台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如同两股不可逆流的洪潮,席卷世界。为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积极加入至经济区域合作的行列之中。事实上,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特别是在东盟区域,我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些不足突出地体现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具体法规支撑等多个方面。对此,我们可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借鉴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经验等措施,促进我国实践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并行发展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世界其他地区已经遍开区域经贸合作之花,而东亚地区也开始了区域经贸合作的初步尝试。本文旨在从国际法角度,探讨在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肯定了区域贸易协定在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发挥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区域贸易协定在东亚地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赞成在东亚地区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然后,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一般性问题、相关实体性条款的应有规定、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等方面初步构想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最后,本文呼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示范文本的制定,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地区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国际政治发展的潮流,东亚地区主义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东亚地区主义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而东亚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原因,其在区域内的合作有着自身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东亚国家应转变观念,寻求国家利益和区域利益的结合点,培育东亚意识。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环首都贫困带”是围绕首都形成的贫困区域,该区域的发展状态与首都形成了巨大反差,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环京津的京南地区是环首都地区的重要区域,为了让该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必须顺次经过“丁”、“工”、“王”的空间构造步骤,最终打造成为“田”字型城市发展格局。在充分考虑自然垄断、行政干预等多种区域因素的情况下,应分四个层次使京南城市群得到发展,北京、天津是第一层次,保定、廊坊是第二层次,核心县级市是第三层次,普通县与镇是第四层次。这样就能够使京南城市群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整合,达到以强带弱的目的。环首都的京南地区由此也就从“服务京津”变为“对接京津”,从而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区域合作是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乃至政治格局变化的一种重大的推动力量。以欧盟为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努力,它早已超越经济合作的单一功能,成为推动欧洲政治稳定与和平发展的核心机制。反观东亚,从二战结束时的极度落后到1990年代“东亚奇迹”的形成再到当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可以说东亚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的增长奇迹,不过,为这一成就作出基础性贡献的主要是自发的市场力量,而非自为的区域主义。尽管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的区域合作也逐渐加强,特别是诞生了世界上最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区,但总体看,区域合作一直未能超越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功能主义,而使其成为推动地区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相反,区域合作甚至被一些国家拿来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和工具,从而严重损伤其推进区域和平的应有之义。那么,东亚区域合作目前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哪些?各国应该如何努力突破现有阻力,推动区域合作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本期策划刊发的三篇文章,将从不同侧面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有更多学者参与到这一重大问题的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7.
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为当代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新地区主义不仅是一系列观念的载体,也包含地区层面的一体化实践活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展为新地区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新地区主义也推动着东北亚合作的制度化及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上紧密联系、功能上分工合作的城市聚合体。为了更好地构建区域经济格局,更为全面而清晰地把握单个城市之间、单个城市在城市群中以及城市群整体网络的真实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城市引力模型,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强度、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进行定量化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3+5”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高,8个城市间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网络中心度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整个城市群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凝聚子群之间处于较弱连接状态。鉴于此,亟须进一步大力推进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群内部主体关联度和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是优化长株潭“3+5”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文章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围绕着东北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模式的探讨始终是研究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一个中心议题。因为选择一个符合东北亚情况的区域合作模式.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将东北亚国家的区域合作引向深入,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健康顺利发展的需要,并对当代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增长三角集成”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这里“增长三角”一词并不是笔者的发明,这种提法在有的文章中已经出现。但冠以“增长三角集成”并称其为“模式’侧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了。所谓增长王角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