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原初的创造活动--论马利坦的艺术发生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基督教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雅克·马利坦(1882-1973)的艺术发生原理非常独特.他认为艺术的本源是诗,诗是发生在人灵魂深处精神无意识领域的一种非概念、直觉的智性活动.马利坦的艺术发生原理上溯到文艺活动的源头,不仅还原了文艺活动鲜活的原生态,同时肯定了文艺活动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规定的特点.此外,马利坦还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强调了文艺和智性的共生关系,马利坦的艺术发生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文艺创造精神活动的深层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艺理论和文艺,两者都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及产物,人们之所以要在文艺之外再建立文艺理论,是由于人们要求对文艺活动进行认识,而此任务文艺活动本身是难以完成的,文艺理论就是提供一个旁观的视点;在文艺之外对文艺进行反思。但是,现实生活、文艺创作及文艺理论都在发展,文艺理论反思文艺的“视点”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的  相似文献   

3.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9,22(3):14-18
在西方文艺阐释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文艺阐释思想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原因在于他对文艺的社会之雏的重视与揭示。文艺活动的产生、其构成因素都离不开社会因素,因此,文艺阐释必须揭示文艺的社会之维,并由此出发处理素材、作者、作品意义、读者之间的关系;阐释文艺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离不开中介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艺社会学是当代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它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文艺和社会联系,把文艺作品视为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判断,又把人们的文艺活动视为受到社会结构制约的交流过程,研究文艺活动内在机制和历史沿革。 各国学者曾采用许多方法来研究文艺社会学。早在1800年,法国斯达尔夫人就尝试用社会分析方法来研究作品,此外又出现了以特定方法为区  相似文献   

5.
一 文艺与时代结合,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都分。当前,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新时期,新事物茁壮成长,旧事物急遽消亡,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推动生活前进、站在时代前列的新人大量涌现。在作家、艺术家面前,一个崭新的时代,崭新的生活出现了。面对如此激奋人心的新世界,重温毛主席关于反映新的时代、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论述,提出深入生活问题,对于作家、艺术家们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在文艺问题上的光辉论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了当代作家、艺术家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即使对高尔基这样伟大的作家,列宁也曾强调他“到农村或外地工厂(或前线),去观察人们怎样以新的方式建设生活。在那里单靠普通的观察就能很容易地把旧事物的腐烂和新事物的萌芽区别开来。”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原理,结合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实际,强调了文艺创作和社会生活的依存关系,指出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只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要求作家、艺术家摆正文艺和生活的关系,文艺和人民的关系,而且从“唯一源泉”这样一个根本点上强调了文艺创作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别无他径。这个光辉思想指导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考察了湖北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活动及理论主张 ,认定胡风创办《七月》 ,发表反映人民希望与感情的新诗和报告文学作品 ,并因之组成浩浩荡荡、影响深远的“七月诗派” ,功不可没 ;更重要的是他在战争条件下 ,捍卫和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 ,孕育和形成了完整的“胡风文艺思想” ,从而为指导和推进抗战文艺运动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给当下文艺活动带来了深刻影响,促成了文艺观念、文艺批评的一些激烈变化。交往互动开始成为文艺消费内容,文艺内容开始成为一个个话题素。在话题素的作用下,作者创作的内容与网友的群体贡献已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文艺的集体生产真正得到了实现。在此情况下,一贯重视审美价值的文艺批评应适度凸显交往性,重视社交媒体对文艺活动的基础性装置作用,从交往性去理解数字时代文艺的属性,将交往性当作文艺批评的价值维度,从交往性去分析与阐释文艺。  相似文献   

8.
社交媒体语境中的文艺批评呈现出从“整体性”批评走向“碎微化”评点的趋势。受此影响,文艺消费和生产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线性、完整的消费模式转向对叙事碎片的消费,文艺生产开始强调“弹幕思维”,“段子化”生产瓦解了传统线性整体的生产方式。在文化象征意义上,这表征了文艺从传统叙事文化到社交时代数据库文化的转向。针对这一转向,有必要构建数据库诗学,数据库诗学的引入并非完全取代传统叙事文艺观念,而是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交时代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9.
从久远的古希腊时代开始,文艺理论家们便对作家的创作心理进行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对欣赏者的研究则很少,即使有,也是依附于作家心理研究大题之下的副产品而已。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接受美学的产生,文艺观念发生了变化。接受美学把文艺创作看成是“审美接受与生产的过程”,文艺欣赏第一次被赋予主体的地位和意义,强调接受对创作的决定性的影响。文艺欣赏,是文艺活动的终端,是实现作品客观作用与价值的最后环节,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社会效果,均要通过欣赏这个最后环节,通过欣赏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厨川白村是一个有着"悖论"情结的文艺思想家,在他的文艺思想中,始终贯穿的是他的文艺"情绪主观"论,但是,我们在阅读他的文章中还能看到,他在强调这一文艺主张的同时,仍然是将"时代精神"作为文艺的背景,并且对此做了详尽而周密地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进 《文史哲》2001,(5):26-32
新历史主义渗透到小说、诗歌、戏剧以及电影、电视等多种文艺样式之中 ,体现于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等各个文艺活动层面 ,从文艺思潮高度对其进行总结和评析是世纪之初文学研究彰往知来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种文艺思潮 ,新历史主义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 ;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 ;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 ;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它对这些方面的强调既有一定成效 ,又不无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12.
胡风的《论现实主义的路》拒绝用存在决定意识的一般性原则去阐释文艺问题,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与实践观点,从对感性直观、主观精神、搏斗等概念的论述入手,强调了创作实践在文艺活动中的作用,创立了以“主客体互动”为中心范畴的理论模式。同时论述了与创作有关的创作对象、知识分子和人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的文艺政策,随着《华商报》在港粤地区创办而得以复制和移植。《华商报》副刊的创办与编读活动,参与领导了港粤地区文艺新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吕剑和华嘉等副刊编辑人员,则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文艺活动,为华南地区文艺方言化、大众化的文艺思潮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集中编发方言化文学作品是《华商报》副刊中一个有特色的环节,构成了港粤文艺运动中的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以文艺活动和形式为载体进行社会动员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表明:文艺动员必须要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文艺动员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文艺动员要注重地域性与务实性;文艺动员必须走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路子。抗日根据地文艺动员的伟大历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参加了众多与抗战相关的文艺活动,发表了许多与抗战文艺相关的真知灼见。在西南联大,闻一多组织排演了《祖国》《原野》等抗日话剧,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闻一多认为,在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要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期待着更多“时代的鼓手”出现。同时,他认为民歌中所蕴含的“原始”和“野蛮”,也正是当时抗战所需要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闻一多还认为,中国新文艺应该彻底尽到它反映现实的任务,文艺要下乡,进工厂,回到群众那里去为他们服务。闻一多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力提倡抗战文艺,他认为民族主义是复兴的根本,但他并不因此而提倡复古,而是继续呼唤科学和民主,要求发展新文学,为抗战文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区别于以往统治阶级文艺的少数精英立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然而,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人民性文艺?列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致力于使人民摆脱“文化贫困”,培育人民性文艺的社会精神土壤;明确了人民性文艺的内在要求,坚持文艺创新来源于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成果服务于人民;强调文艺的“党性原则”,反对文化领域的虚无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坚持人民性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列宁的探索为我们在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启示:一是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国家和民族立魂;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7.
王元骧 《文史哲》2001,1(1):38-48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活动”的理论来说 ,活动论文艺观与侧重于从认识的角度研究文艺的反映论文艺观不同 ,它主要从意志的角度 ,把文艺活动看作是作家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 ,它不仅是自由的 ,也是自觉的。并根据这一基本认识评述了当前我国文艺活动论研究的功过得失 ,在肯定其对于文艺理论发展贡献的同时 ,也指出了有些持艺术活动论观点的学者以强调艺术活动的自发性、自由性来否定艺术活动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的偏颇。表明活动论文艺观与反映论文艺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不同视角 ,它们之间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相互补充 ,有着理论自身内在而深刻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金剑啸烈士在东北不仅是现代文学的先驱,而且是一位早期革命者。他把三十年代上海的左翼文学传播到北满,组织进步团体,从事革命文艺活动,推动了东北现代文学运动的发展,并积极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团结、教育、培养一批文学青年。他的诗歌、小说、剧本填补了三十年代东北文坛的空白。歌颂东北抗联活动的长篇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在评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青年德意志派”文艺、四十年代的“真正社会主义”文艺及五十年代的“席勒式”文艺时,曾多次重申他与马克思在《费尔巴哈》中阐述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因此,评价任何一个作家、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应强调他们“是他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个人琐碎的欲望中,而正是从  相似文献   

20.
<正> 王船山以经世致用为其学术的根本宗旨。对于文艺问题,船山也据此宗旨发表了不少精到的艺术见解。船山的艺术真实论,就是他文艺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更准确地说,他的文艺真实论是他文艺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原则。要求文艺表现真实,这几乎是我国古代哲人和文艺家共同的文艺主张。由于我国的文艺是以抒情性为其特点的,所以古代的文艺真实观,也比较注重强调情感的真实。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