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0-191之中国化实践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消除中国传统个体弱创造之异化问题,也在于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个体的创造经验,提炼出“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创造”[1]的观念。中国现代个体在追求文化的自我实现过程里,从自身感性生命经验与文化性生存体验的矛盾张力中洞见自我“个体化理解世界”的独特问题,以之实现对儒道文化的批判改造,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个体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促发中国现代个体文化哲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健全的人格是以个体性发展为前提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结合。西方文学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西方文化以个体自由为重心的人文精神,对于生长在重群体而轻个体的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青年的健全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学中,要使青年人通过文化比较认清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传统的弊端,懂得如何从体现个体自由精神的西方文学中获得可贵的借鉴,同时也要认识到西方个体自由传统的实质及其消极因素,以及经过现代诠释后的中国重群体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批判:鲁迅张扬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的独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生命自由精神,是鲁迅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鲁迅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标。鲁迅现代人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工业文化的批判这种独特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乡土小说他者视阈的迁移与阐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的乡土小说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被仿式,他以西方现代思想为观照立场,构筑了用乡土发现、解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乡土写作语境。  相似文献   

5.
用个体生命本位取代社会群体生命本位,是现代人学思想的根本标志。鲁迅是促使这一转变的核心人物之一。个体生命自由,构成了鲁迅现代人学思想的核心。鲁迅所说的个体生命,是具有独立性、特殊性、神圣性、终极性的生命个体,是具有现实性、具体性、鲜活感性的生命个体,是具有自由性、精神性和超越性的生命个体。在现代化远没有完成的当今中国,鲁迅的这一思想依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精神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而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精神传统与全球化尊重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即重个体自由的精神实质颇有差异。中国要适应全球化,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借鉴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的文化精神以革新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精神传统的弊端。中国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是为现代化服务的,所以必须遵循如下的基本精神导向:有分析地吸收优秀外国文学所体现的重个体自由的精神以革新中国文化重群体而轻个体的精神传统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鲍曼认为,记忆是一种群体的文化建构,表演是一种个体的交流模式。群体记忆关涉集体性和传承性,个体表演则多聚焦口头性和变异性。个体表演者主张、强调传统,是因为传统并不是某种古老的故事或说话方式,而是基于"群体记忆"的对"现在"有用的整合资源和有效工具,正是群体记忆促进了个体表演的完成,使传统融于现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北宋时期就产生了具有一定程度现代契约伦理色彩的共同体组织——乡约。不过,“乡约”这种契约伦理共同体跟现代以个体权利为本,通过契约缔结的社会组织有本质的不同。“乡约”旨在提升个体德性,以便将个人更好地收摄进家族式群体生活方式之中,而不是让个体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体。因此,入明后,“乡约”即被君主专制权力所利用,成了官府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和牢笼人心的工具。于是,“乡约”这种具有一定现代契约伦理色彩的共同体组织终究没能发展壮大并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性转型。探明乡约的契约伦理特性及其产生、变异的原因,有利于推动传统伦理形态的现代转型,有利于提升当代中国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工物自人类制造使用工具时就已诞生,在现代社会其更以产品的方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关注到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工物对于个体的不同影响,分析了传统的人类产品及其设计令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角色,进而剖析了现代人类产品设计让个体存在群体性强化和时空观改变的趋向,最后探析了社会组织形态通过现代人工物及其设计对个体和群体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重宗法人伦 ,西方文化重个体自由 ,这是中西文化根本差异所在。在向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过渡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必须革新重宗法人伦而轻个体自由的传统文化 ,而重个体自由的西方文化及其西方文学为这种革新正可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证明了这种借鉴的必要性与巨大意义。 2 1世纪的中国仍要反封建 ,仍要继续文化革新 ,仍可从西方文学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树立现代个性教育观。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没有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完善个性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完善个性既是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又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理念。尊重和升华个性是古往今来教育成功的真谛,同样也是素质教育实践的真谛,不尊重和升华个性就不会有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个人化写作”的创作主张 ,将个体与群体分离和对立起来 ,体现的不是现代文化意识。创作决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情 ,作家在创作中面向内心要求要与面向现实生活相结合、个人表现的欲望要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相结合、自我艺术追求要与社会期待视野相结合 ,创作个性的追求要与创作人民性的追求相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创作经验证明 ,如果不自觉完成以上这几方面的融会 ,创作个人化追求就会走上“私人化”的歧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CPQ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了佛山市414名初一学生的十四种个性因素,发现他们在聪慧性,对现实的态度和情绪情感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男、女学生个性的充沛性、敏感性等九个因素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同时,还发现学生的聪慧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相关,建议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中国、希腊两国上古神话在文化发展中呈现整体与个体两种不同的形态,中国注重整体与个体的结合,由后世哲学家发展为整体与个体的有机统一,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则;后者关注个体的发展,哲学走上认识个体本体的发展道路,为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的公民地位与权利实现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培育了人的独立性或个性,并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奠定基础。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这一社会主体的公民地位和权利实现的问题,须立足于人学的视野。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分配的不公正。而寻求权利义务分配的公正或合理在于建构以自由平等为价值诉求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王弼的思想当中,本体之“无”需要在具体之“有”当中显现自身,普遍的自然原则同样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事实上,王弼所说的自然原则就是指个体事物的自然本性,普遍的自然原则最终所指向的是具体存在的个体。自然原则作为事物存在的必然法则具有普遍性,但普遍性并不意味着自然原则以一种一成不变的形式展现自身,而是内在地通过具体事物各自的自然本性,以多样的形式展现。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个性,却又都是自然原则的一种具体展现。这种具有多样表现形式的事物内在本性恰恰就是普遍的自然原则,自然原则以普遍言之在于以一种统一性的视角描述事物的本性,从事物具体的现实的存在形态出发又可以得出自然原则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力的充分发挥是形成丰富个性的前提条件 ,是“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但如果脱离人的存在的具体形式 ,单独把人的能力抽象出来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问题 ,很难与“个人本位”价值观划清界限。因此 ,2 1世纪的人的价值观还是应以社会为本位 ,把个人和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 ,为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名词加量词角度分析,汉语中“生命义”名词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生命义”名词一般能带个体量词,但绝对不能带度量词,另外所搭配动词是“自主”动词的典型形式,它的所指是强“个体性”、有较高生命意志的事物。倾向于加个体量词与绝对不能加度量词,已初步成为“生命义”名词的形式“标签”;事物生命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强“个体性”,名词的“生命义”与名词在“空间义”方面的强“个体性”特征相对应,以及与强“自主”的行为性特征相对应;“生命义”、强“个体”义、强“自主”义,是一种跨越了词类层级的、而在语法的释义世界中自成系统的、具有相随性的一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个性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城市个性是城市形象中塑造城市品牌、揭示城市发展内涵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却普遍因过分追求统一、盲目改造和模仿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多元化,注重从城市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等方面深刻发掘和塑造自己的独特魅力,使城市发展真正走向成熟和文明。  相似文献   

20.
指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对党性与个性自由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阐述了个性自由对党性建设的意义。采用"初始问题意识"与历史实践统一的方法,分析计划经济时期坚持党性与发挥个性的内在矛盾,进而在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中探讨党的建设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