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由于世界性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在我国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技能乃至新学科诞生。武汉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吴肇荣的《中国现代作家型记者》(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就是一部在新闻与文学结合研究中推出的新成果,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论著。  相似文献   

2.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观──章罗生《老舍与中国新文学》序颜雄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作家研究无疑占有中心的位置.一部文学史,是作家的劳绩铸造的历史.对文学史家来说,作家研究是基础.只有在作家研究的雄厚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和把握重大的、典型的文学现象,由此引向深层的...  相似文献   

3.
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朱维之的《基督教与文学》是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而美国学者罗宾逊的《两刃之剑》,则是该课题的奠基之著。进入90年代,国内先后出版了《十字架下的徘徊》、《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旷野的呼声》和《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等四部重要专著,打破了这一课题研究中的长久寂寞。这些研究或将宏观视角和微观分析相结合,或从宗教文化角度观照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或以自己的研究填补现代文学史领域的某些空白,或进一步拓展该课题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在文化传布和影响下的深入探索。但更为宏观和理论化的研究、文学本体的研究和与同类现象的国别比较研究等,仍是该课题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这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书写理念可以概括为总体性历史元叙事.总体性历史元叙事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将文学存在视作政治元叙事的表述工具,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广到文学史的阐释之中.这种文学史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作者怀着真诚的政治热情,试图运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去研究新文学史,但是理解未必很透彻、运用未必很圆熟,而且受流行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政治规范的制约,因而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这一段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现象,人们可以从得失成败中获得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赵家璧是一位引人瞩目的文学编辑家,他编的新颖独特的系列化丛书影响深广。如:他的第一部成套书《一角丛书》的成功经验,在时隔50年后为新时期《五角丛书》仿效;《良友文学丛书》“自创刊以来,即掀动全国文坛,被目为中国第一部编选最佳、装订最美、销路最广之文艺读物”(学林出版社《编辑记者一百人》,第433页);《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这部中国第一部以“大系”形式出版的丛书,“不失是一部空前巨著,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茅盾语),“在中国文化史上这是一件大事”(阿英语)。半个世纪后,编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一九二一年,他的《沉沦》作为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小说集一问世,就以其“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成仿吾:《<沉沦的评论>)震动了文坛,“引起文坛极大纷争”(《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尽管毁誉不一,但他那独树一帜的小说风格,却风靡了一时的青年,并且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后来一批作家。  相似文献   

7.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刘大白是早期白话诗的代表诗人,也是继鲁迅、周作人之后越地最有影响的现代作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共创作了800多首白话诗和近400首旧体诗,此外还著有《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和《中国文学史》等六部文学论著。刘大白在文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为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学界既没有对他给予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至于刘大白研究成为中国现代作家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盲点。  相似文献   

8.
我校中文系刘建勋与刘剑锋、鲁原主编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一书,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分体裁的文学史论著作,《中国当代影视文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的历史发展,从思想艺术的具体比较和综合分析中,论述了中国影视文学作品的成就和特点。对影视文学作家和有成就的影视文学评论家及其研究专著也进行了分析评论.它是我国影视文学史研究史方面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它研究的角度不仅着眼于思想艺术评价,而且注重影视文学的体裁、风格剖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相似文献   

9.
前人谈及徐枕亚《玉梨魂》及其改写之作《雪鸿泪史》,大多纠缠其浪漫多姿的情感,而这段爱情+革命历史寓言所表露的感时忧国情绪却较少被人研究。其实两部作品包含诸多个人与国家、文学与历史的张力,是清末民初一代作家身世之感情与家国之感情交叉感染的强烈流露。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它们传达出诸多转型、过渡的信息:它们上接晚清表现男女与英雄的新小说理想,下启现代爱情+革命的革命文学模式;发生在两部作品之间清洁情感突出革命的改写行为,显现了近现代中国文学不断向民族国家这一主流话语靠拢的驱力。而作为大苏州区的作家,徐枕亚延续了这一地区文人的个人抒情与感时忧国相结合的文学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他作品中的个人命运与民族主义话语形成合流。前人多指认《玉梨魂》、《雪鸿泪史》为鸳蝴派代表,但二者其实有鸳蝴文学没能包含的意旨。  相似文献   

10.
《文学人类学教程》的意义大大地超出了教材的范畴,是一部奠定文学人类学学科基础的著作;《文学人类学教程》最突出的创新和主要建树,就是文学人类学新研究范式的建构.百年来,虽然有不少近现代学者探索文化人类学方法的文学研究,但是明确作为一种整体新研究范式的提出,确实是由叶舒宪完成并由《文学人类学教程》集中体现出来的.对什么是“文学”本体论的反思和建构,是继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后最重要的文学思想.从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继承到“四重证据法”的提出,叶舒宪以他倡导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完成了一种对国学传统方法的现代衔接与更新.从这些角度看,《文学人类学教程》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相似文献   

1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国新文学进入了一个沉默期。也就在这个时候,叶圣陶肩负起了主编《小说月报》的重任。他以《小说月报》为阵地,重新组织创作队伍,倡导“写这个不寻常的时代的生活”,培养和提拔文艺新人,开我国现代作家研究风气之先,从而使《小说月报》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填补了新文坛寂寞的空虚。  相似文献   

12.
李欧梵是近30年来对国内产生重要影响的海外中国学家之一,他的文学与文化学研究可谓多姿多彩。他有着深沉的人文关怀,活跃在多个领域,著作丰富多样,堪称多栖学人。他的三部代表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鲁迅研究》、《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都给文学界和文化学界带来新的研究热点。他的治学理念、研究方法,带有"狐狸型"学者的典型特点。他历经中西不同文化的冲击,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场域里游走,自安于文化"边缘人"的地位,拓展出一份拥有国际视野的洒脱大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四作家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是陆耀东先生近四年中所出版的第四部学术著作。他的另一部专著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新诗发展史》正在撰写中,他主编的大型工具书《中国观代文学辞典》即将竣稿问世,同时,他又在为全国文科科研重点资助项目之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文坚理论》一书作准备工作。近年来,陆先生已步入到他学术生涯的一个鼎盛期。《中国现代四作家论》收录了陆先生三十年来潜心研究鲁迅,闻一多、冯至、柳青的论文十三篇。这些论文大都散见于各学术刊物,其中有对历史疑难课题的深入探究,有微观的单篇作品的分析,也有对作家创作道路、生平经历的整体把握,还有史料的搜寻与考证等等,由于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这些不同时期的视角各异的论文又具有某些一以贯之的共同特点,使人们能从研究对象中发现研究者本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关于民国教育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中,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无法绕开的一部重要作品。叶圣陶正是通过《倪焕之》对民国政治、民国教育以及在此历史大潮裹挟下的个人命运进行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展现了历史蜕变的艰难历程。在《倪焕之》这部小说中,叶圣陶在民国教育视阈下对女性困惑和代际冲突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不仅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文学魅力,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一个基本范式。无意于成为作家的叶圣陶,却开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成为中国文学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存在,其内在的缘由值得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建构,既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学发展逻辑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特殊性的体现,但其体制化资源却主要来自前苏联。从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并于1934年8月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奠定了前苏联国家文学的基础,展现出现代民族国家语境下新的国别文学发展愿景及其发展路径,对我国当代国家文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的创作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国家文学构建的一个代表和缩影,并为新中国国家文学提供了创作范式,创造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逐步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对文学现象和思潮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只能在文学研究的有机过程中才能实现,因袭或趋新无助于研究的深入.研究文学既需要敢于争鸣,允许争鸣的气度,更需要科学的求实的精神.基于此,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中青年教师编撰了《中国现代作家探索丛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辑包含五本专著:《张资平-人生的失败者》(鄂基瑞、王锦园著)、《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吴立昌著)、《朱光潜-从  相似文献   

17.
《文选》是我国在《诗经》、《楚辞》时代之后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选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本文拟从李善《文选注》文学导读与训诂专著的双重性质出发,来研究李善《文选注》采用征引式训诂体式的原因,期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文学训释传统与哲学训释传统的不同,以此展现中国训诂传统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由我校中文系傅加令副教授编著的《东方文学名著宝库》一书,新近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了。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重视西方文学而漠视东方文学。如今《东方文学名著宝库》的出版,无疑有益于我国大专院校师生及东方文学爱好者对东方文学的了解和学习。《东方文学名著宝库》是迄今国内第一部简略介绍东方文学名著的工具书。书中选介了除中国外的88位东方文学作家的185部作品。该书的最大特点是从中国、印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文学史上,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是少有的凭借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的作家之一。《飘》的多旋律多变幻使不同的读者感受到不同的主旋律。但长期以来,长篇小说《飘》并没有真正进入文学研究的殿堂,它仅仅算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爱情小说。本文将讨论《飘》无法列入教科书,从而进入文学研究殿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读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李达武民族文化是不同区域的组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将具体显现在作家的创作之中。深化中国义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对中国区域文学特征的深入把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李恰《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