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鲁迅——周树人鲁迅先生未到校之前,厦门大学学生,早就听见他要来本校担任功课。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日开学之前,在群贤楼下右边布告牌上,贴着一张文科办公室的布告,大意是说:“周树人先生,已到校多日,其所担任之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及声韵文字训诂研究,三门功课,定于下星期起,开始上课讲授,希各注意,此布。”当时有许多同学,看了布告,都很惊愕失望,纷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在其创作生涯中,不仅写出了传颂于世的小说和不朽的杂文,而且还精心构思了散文诗《野草》。这类作品尽管数量不是最多,不是“带露的鲜花”,而是“野草”,但由于它反映生活的凝炼,包容思想的深邃,表现形式的独特,其成就和影响并不亚于鲁迅的其它作品。《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优秀散文诗集。《野草》成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陆续发表于《语丝》周刊。其创作时间与小说《彷徨》大致相同。一九二七年四月,鲁迅在广州白云楼汇编成集时,又加了  相似文献   

3.
《哈哈爱兮歌》是许多鲁迅诗歌注释者对《铸剑》里宴之敖者和眉间尺的头唱的歌词的通称。《铸剑》开始写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厦门大学,完成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广州中山大学,是《故事新编》中最早译成外文的一篇。一九三六年三月鲁迅在复给日文译者增田涉的信中指出:“在《铸剑》里,我以为没有什么难懂的地方。但要注意的,是那里面的歌,意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厦门通信》最初发表于《波艇》月刊创刊号。由于该期刊物未注出版年月,这篇通信的发表时间也就成为悬案。一九五六年七月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三卷作过注释:“本篇最初发表于《波艇》月刊第一号(原刊未注明出版年月,应为一九二六年末)。”一九五六年十月,俞荻在《文艺月报》上发表的《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一文中说:“十一月间,草绿色封面的、精致可爱的《波艇》月刊创刊号,终于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出版了。”一九五八年八月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九卷对此又作注释:“《波艇》……一九二六年冬出版两期后即因鲁迅和负责撰稿的学生陆续离开厦门而停刊。”(《两地书·七三》的《波艇》注)此后,这问题似乎就没有人再探讨了。一九七六年九月,内部印行的《鲁迅在厦门资料汇编》(第一集)中的《培育两株文艺幼苗——<鼓浪><波艇>》(以下简称《幼苗》)一文,重新考证出《波艇》的出版日期:“创刊号出版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左右。”以后,内部印行的《两地书》(征求意见本),《鲁迅手册》(试编本)中的《鲁迅著译系年》,丁言昭同志的《鲁迅和<波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它包括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间的二十三篇文字.一九二七年四月编成时,鲁迅又给它写了《题辞》.《野草》记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分化后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转变过程中前进的步伐和战斗的心声.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初期和中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实现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卓越的学者。他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活动,对学术资料问题,发表了不少发人深思的真知灼见。占有资料顾及全篇鲁迅认为,一个学术工作者,不论立场观点如何正确,决不能“以论代史”,他必须占有丰富的资料。他说:“无米之炊,是人力所做不到的。”在厦门大学执教时,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上写道:“我对于编文学史讲义,不愿草率,现已有两章付印了,可惜本校藏书不多,编起来很不便。”(《两地书》五十)后来他定居沪上,屡拟编写中国文学史,但觉得当时上海东方图书馆的藏书还不够用,为此他一直怀念藏书丰富的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散文诗集,而《秋夜》则是《野草》的第一篇。 《秋夜》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个五日,当时,鲁迅住在北京阜城门外西三条胡同二十一  相似文献   

8.
《山东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四期刊用了王锦泉同志的《〈波艇〉创刊号出版日期考》一文,王锦泉同志举出若干广告资料和鲁迅先生的话为证,断定《波艇》创刊号的出版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我们同意王锦泉同志的意见,并愿意提供如下补证。其一:《波艇》月刊第一期封底刊有北新书局廉价售书的《新书特刊》广告,广告上说明了廉价售书的期限为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起十二月三十一日截止。”如果《波艇》第一期的出版“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五日前后”,则北新书局何以会在一九二七年所出的刊物上刊用截止期限为一九二六年底的广告呢?显然,《波艇》创刊号的出版当在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作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当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这本杂文集一九二七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刘和珍(一九○五——一九二六),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中牺牲,年仅二十二岁。刘和珍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革命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0.
《野草.题辞》写于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这时正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不久,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质变的关键时刻。《题辞》包括着鲁迅对《野草》思想价值的辩证的认识,它是《野草》的内容的凝炼和集中,又是《野草》的精神的延伸和发展,它还表达了鲁迅对《野草》的深厚感情。认真研究《题辞》,是很有必要的。一九二六年七月,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鲁迅为南方的革命形势所鼓舞,八、九  相似文献   

11.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杰出的历史小说《铸剑》诞生在风云激荡的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它深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热烈歌颂了“火与剑”,赞扬了“拳来拳对,刀来刀当”(《两地书》七十九)的战斗精神,它是当时在党的领导下席卷南中国的武装斗争风暴影响下的产物,鲜明地标志着鲁迅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编写的。当时,中国正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发展,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旗帜,给予帝国主义和封建文化以沉重的打击。从革命文学阵营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右翼,如胡适之类新型的孔孟之徒、洋奴买办,和封建文人结成了反动的“神圣同盟”。他们适应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镇压革命的需要,狂热地鼓吹“尊孔读经”。“污浊”的空气袭击着当时的整个文坛。在文学史研究中,儒家的观点从来都是占统治地位的。“五四”以后,儒家思想依然统治着古典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这期间,鲁迅翻译了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的理论著作《苦闷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鲁迅的《野草》深深地受到了厨川白村这两部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党伯同志在《郭沫若是何时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一文中,根据个别没加分析的材料,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断定郭沫若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时间“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而不是郭沫若自己所说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初他已就任此职了。我们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第一,还在一九二六年十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蒋介石,即致电邓演达,“准委郭沫若为副主任”。这时,郭沫若在汉口,革命军正处攻占武昌的前一  相似文献   

16.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本散文诗集.诗集除《题辞》外,共收鲁迅于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诗篇最初都发表在《语丝》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录十篇,其中,前五篇是二月至六月在北京写的,后五篇是九月至十一月在厦门写的,一九二七年编定成集,作《小引》和《后记》.全书以《后记》为最长,约六千六百字,以小引为最短,约九百字.本文中最长的是第一篇《狗·猫·鼠》,约五千余字;第四篇为最短,只二千五百余字.厦门所作的《藤野先生》是全书倒数第二篇,篇幅中等,不足四千字,然而,似乎被大家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家 鲁迅     
鲁迅 ( 1 881 - 1 936 )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史家。 1 92 6年 9月至1 92 7年 1月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鲁迅来厦门大学之前 ,在文坛已声誉卓著。他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基石 ;出版《中国小说史略》 ,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新局面。鲁迅来厦门大学后 ,原拟开三门课 ,即“小说选及小说史”、“文学史纲要”、“声韵文字训诂专书研究” ,后一门课因选修人少未开。“小说史”课采用他在…  相似文献   

19.
新版《鲁迅书信集》收录了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致日本友人辛岛驍的信。鲁迅与辛岛驍的交往,始于北京,终于上海。见面次数不算少,互相通过信,然而大多佚失,这是目前仅存的一封信。此信先曾刊载于东京岩波书店一九五六年出版的《鲁迅选集》第十二卷,二十年间一直未见汉译,直至新版《鲁迅书信集》出版,才见编录。  相似文献   

20.
《光明日报》一九七九年九月五日《文学》一四四期上,刊载了钱碧湘同志《关于鲁迅祖父档案材料的新发现》一文.文章扼要地介绍了作者在明清档案馆找到的与鲁迅祖父科场贿赂案直接相关的四个文件,认为它们“是迄今为止有关鲁迅祖父最早最完整的文字记载”,读了很受启发.但据我们了解,“最早”记载鲁迅祖父家世的第一手材料,恐怕要推鲁迅祖父周福清本人编写的《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