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黎巴嫩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黎马龙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接受了以黎巴嫩为"永恒祖国"的原则,并将之作为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的基础.但黎什叶派传统的以封建家族首领为核心的教派认同,在经历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挑战后,转变为以什叶派政治组织和民兵武装为基础的新什叶派教派认同.这种集体认同所具有的亲伊朗和叙利亚的属性,对构建黎巴嫩民族国家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2.
政治化程度较低和教派关系融洽是阿塞拜疆什叶派区别于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什叶派的显著特征。16世纪初伊朗萨法维王朝将什叶派定为国教,加速了阿塞拜疆人的什叶派化进程。19世纪初期以来沙俄和苏联的先后统治,给阿塞拜疆留下了深厚的世俗化遗产。1991年独立之后,阿塞拜疆的宗教政策以世俗化为核心,大致经历了温和规范、严格管控和局部调整三个时期。在此背景下,什叶派以宗教为旗帜的政治化主要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即巴库聚礼清真寺社团的温和政治参与和纳达兰村的激进政治抗争。什叶派大国伊朗虽然力图以多种方式影响阿塞拜疆什叶派,但效果比较有限。当前,虽然阿塞拜疆什叶派与政府存在一定矛盾,但远未达到对抗的程度,弱政治化和弱教派认同将是阿塞拜疆什叶派发展的长期现象。  相似文献   

3.
陷于长期战乱的黎巴嫩是一个教派繁多、政党林立的国家。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忽视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及其新组织——阿迈勒运动的力量迅速增长,政治影响不断扩大,日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的内乱,流血至今不停,除外部因素外,还起因于教派矛盾。黎内战成为中东教派战争的一个悲剧,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严重关切。黎巴嫩曾经是古代腓尼基的一部分。在公元前二千年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的统治;七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随后又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在此期间,世界上各种宗教先后传入,黎巴嫩成了多宗教共存的国家。黎虽属阿拉伯世界,但却是其中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者,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传统的居住区,有自己的行政管理机构和武装力量,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因此,黎巴嫩可称得上是一个“国中有国”的国家。各教派间矛盾错综复杂,不时争夺权力和地盘,不惜诉诸武力,从而酿成了十年内战。  相似文献   

5.
穆萨·萨德尔1928年出生在伊朗,1954~1957年在伊拉克求学,1959年来到黎巴嫩,成为黎巴嫩什叶派宗教和政治领袖,使什叶派进入黎巴嫩的权力中心,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可以说,他改变了黎巴嫩什叶派,也改变了黎巴嫩。  相似文献   

6.
穆萨·萨德尔1928年出生在伊朗,1954~1957年在伊拉克求学,1959年来到黎巴嫩,成为黎巴嫩什叶派宗教和政治领袖,使什叶派进入黎巴嫩的权力中心,什叶派宗教领袖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可以说,他改变了黎巴嫩什叶派,也改变了黎巴嫩.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后,伊境内教派冲突迭起,特别是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该寺金顶严重损毁,引发了伊境内最严重的教派冲突,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报复性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后伊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教派冲突产生催化作用。伊拉克的乱局同中东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不无关系。中东海湾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教派斗争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热点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恐怖活动高发区。阿拉伯国家对伊拉克的走向普遍担忧。大国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和较量。伊拉克教派之争对伊社会产生了严重后果,并深刻地影响伊社会的发展和内部关系的演变。什叶派主导的伊新政府应在四年任期内妥善处理好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派权益的合理分配,缓解教派矛盾,稳定国内局势、避免内乱,早日完成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战争后,伊境内教派冲突迭起,特别是2006年2月22日,阿里·哈迪清真寺爆炸事件,造成该寺金顶严重损毁,引发了伊境内最严重的教派冲突,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报复性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战后伊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教派冲突产生催化作用.伊拉克的乱局同中东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也不无关系.中东海湾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教派斗争激烈,是世界矛盾和热点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恐怖活动高发区.阿拉伯国家对伊拉克的走向普遍担忧.大国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和较量.伊拉克教派之争对伊社会产生了严重后果,并深刻地影响伊社会的发展和内部关系的演变.什叶派主导的伊新政府应在四年任期内妥善处理好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三派权益的合理分配,缓解教派矛盾,稳定国内局势、避免内乱,早日完成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9.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10.
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拉伯世界,族群、国家、民族、宗教多元认同的存在决定了阿拉伯国家的国家认同深受多元认同的困扰。本文主要探讨了种族、语言、宗教、教派等族群认同对阿拉伯国家认同的挑战,分析了阿拉伯国家族群冲突的四种主要形态:权力分割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权力垄断族裔化而引发的国内冲突;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族裔群体的冲突;跨界族群寻求自治与独立引发的冲突。阿拉伯国家的族群冲突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国家建构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  相似文献   

11.
教派隔阂和教派政治、列强的争夺和外部势力的插手、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是黎巴嫩内乱的四大历史根源。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的,且呈现出积重难返的态势。要彻底结束黎巴嫩的内乱局面,只有逐步实现四个目标:教派利益服从民族国家利益;排除外部势力的恶性干扰;建立平等友好的黎叙关系;实现黎以关系正常化并最终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派隔阂和教派政治、列强的争夺和外部势力的插手、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是黎巴嫩内乱的四大历史根源.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的,且呈现出积重难返的态势.要彻底结束黎巴嫩的内乱局面,只有逐步实现四个目标:教派利益服从民族国家利益;排除外部势力的恶性干扰;建立平等友好的黎叙关系;实现黎以关系正常化并最终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引起了黎政局和叙黎关系的危机,亲叙利亚政府被迫辞职,叙利亚宣布从黎撤走全部驻军,长期形成的叙黎特殊关系面临严峻考验.随着叙利亚因素淡出黎巴嫩,叙黎关系有可能走向合理化和正常化.  相似文献   

14.
杨阳 《阿拉伯世界》2005,(3):56-58,43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引起了黎政局和叙黎关系的危机,亲叙利亚政府被迫辞职,叙利亚宣布从黎撤走全部驻军,长期形成的叙黎特殊关系面临严峻考验。随着叙利亚因素淡出黎巴嫩,叙黎关系有可能走向合理化和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伊朗宗教地缘战略是指伊朗积极利用宗教纽带构建以伊朗为中心、涵盖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其他什叶派居住地区的势力范围的战略谋划。伊朗的宗教地缘战略建立在宗教认同的基础之上,而非伊斯兰革命的意识形态上,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但具有防御性和理性特点。鲁哈尼时期,伊朗将会对其宗教地缘战略有所克制,但不会放弃。  相似文献   

16.
什叶派穆斯林是当代埃及社会的一个宗教少数群体。当代埃及的什叶派问题发轫于萨达特执政末期,并在穆巴拉克政权时期升级为严重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中东剧变爆发后,埃及什叶派因公开提出政治和宗教权利诉求,导致其公开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埃及什叶派问题的形成与恶化是内外诸多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埃及国内政治、伊朗和沙特在地区的教派政治角力等构成了主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埃及什叶派问题未来能否得到解决,主要取决于其宗教少数派地位能否得到宪法认可、政治参与能否获得政府信任以及国内教派矛盾能否实现和解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各教派中,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最具政治色彩。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围绕政权归属问题,两派相继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哈瓦利吉派的观点和行为比较激进,后由于种种原因,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什叶派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伊玛目理论。伊玛目存在的必须性、合法性以及权威性构成了什叶派参与政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在战后启动了国家构建进程,建立了民主制度.然而,超越了伊拉克民族构建阶段的民主化进程,不利于民主化进程顺利发展,不但引发了教派冲突,而且对民族构建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推动民族构建进程,才能消除教派冲突的根源,使国家构建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民主制度在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各教派中,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最具政治色彩.先知穆罕默德归真后,围绕政权归属问题,两派相继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哈瓦利吉派的观点和行为比较激进,后由于种种原因,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什叶派则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伊玛目理论.伊玛目存在的必须性、合法性以及权威性构成了什叶派参与政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在战后启动了国家构建进程,建立了民主制度。然而,超越了伊拉克民族构建阶段的民主化进程,不利于民主化进程顺利发展,不但引发了教派冲突,而且对民族构建带来负面影响。只有推动民族构建进程,才能消除教派冲突的根源,使国家构建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民主制度在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