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收录《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的MEGA2Ⅱ/8卷出版问世,在导言中,编者们详细介绍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恩格斯编辑工作情况,他们认为,恩格斯使用包括《修改意见表》在内的马克思遗留的修订《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2版的全部文献完成了出版工作,可以说,德文第三版“遵照了马克思设想”,可以被视为《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但是对比《修改意见表》和德文第三版后得到的事实表明,恩格斯在德文第三版编辑时没有使用《修改意见表》,这一版并非是《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毋宁说是“未完成的美国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1857年8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论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同年1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提出了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1872年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二版第一章中阐明了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法。这三个方法是马克思用来建立《资本论》结构的基本方法。《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和方法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辉煌成就,是马克思留给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项宝贵遗产。研究《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及其方法,对于开掘《资本论》的伟大理论宝库,对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新哲学和辩证逻辑,在《资本论》中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高度水平。深入研究《资本论》的方法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形成《资本论》的基本逻辑结构。这里,对它作一扼要的论述。《资本论》全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从抽象到具体《资本论》全三卷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建立起来的四大范畴结构。第一卷第一篇考察头两个范畴——商品和货币。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到第三卷第五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结构的理论表现。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分别是第一卷中商品进展为资本的过程;第二卷的逻辑结构;从第一卷到第三卷的过程即由剩余价值到各种形态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价值的“释义矛盾”与经济学的微观结构陶江自从《资本论》问世至今,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忽视了第一卷中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现象。笔者本着坦诚求实的学术态度,发表这篇多年前完成的研究结果,期望得到学术界的指教。《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对使用价值一词有这样...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人们就很关注《资本论》中所应用的方法,短短几年,就已发表了“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评析。一百多年来,关于《资本论》方法的争论一直绵延不绝,我国学术界也存在多种歧见。下面笔者扼要介绍国内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方法论的若干观点,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方家。究竟什么是《资本论》的方法?我国学术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资本论》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中山大学的刘景象教授早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如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开篇商品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历史从哪里开始,研究也应当在哪里开始。因此开篇商品应是简单商品无疑。这种观点的论据是,在第一章,马克思处处都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例,来论述商品和货币理论的,在这里找不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痕迹。事实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8.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的同志认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商品的价值,而把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物品的有用性抽象掉了.然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随着《资本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社会使用价值这一经济范畴,而这一范畴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忽视了."并提出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的含义有三点:"一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和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一样,指的也是物的有用性,即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二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自1885年问世迄今,整整一百周年了。一百年来,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资本论》第二卷同整部《资本论》其它各卷一样,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逻辑写成的一部伟大著作,在结构上具有严谨的逻辑联系。列宁曾经指出,不研究逻辑学,从而不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纪念《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一卷的逻辑结构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曾经讲过:“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1卷,第11页)。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根本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成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经济运动规律,而且深刻地剖析了这些经济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理解《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它的逻辑体系,它的方法,对正确理解《资本论》第二卷的核心思想,和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来分析、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资本论》第二卷理解上的分歧,往往与没有正确理解它的逻辑体系有关。列宁曾经在他的《哲学笔记》中写道:“警言: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缘起人们争议的这段话是大家都熟知的:“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357页)我觉得,列宁这段话的意思还是清楚的:第一,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并不是三门独立的科学,并不是通常所谓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客体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专门科学以及关于主体认识能力、源泉、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没有留给后人的就是这种“大写字母的”逻辑,亦即与“辩证法”同义语的逻辑学。第二,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应用  相似文献   

14.
薛志贤同志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6期发表的文章中,就《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的结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他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清楚的解决”,而且产生了新的混乱。例如,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先于货币。”我认为这里有两个错误: 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定金是货币商品”。这就是说,马克思研究货币的各种职能是以货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稿的过程中,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①。在《资本论》第一卷定稿以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规定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逻辑起点(即商品)。对这里的商品,学术界有的认为是简单商品,有的认为是抽象的资本主义商品,还有的认为是指商品一般(或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一般)。这几种观点都值得商榷,而且有的离开了《资本论》本身的研究对象去讲《资本论》逻辑起点,这种方法也不妥当。只有从《资本论》特定的研究对象出发,从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辩证性质出发,从《资本论》的科学抽象法以及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出发,才能科学地理解这种商品的真正性质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18.
任厚升 《齐鲁学刊》2004,1(5):98-101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依据价值交换的,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提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对此,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层面来看,生产价格与价格相比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期商品价值的发展形式,即商品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价格,它存在的历史前提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它在量上等于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依然是批判当代 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研究和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11页)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中论述了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是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双方似乎都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出“根据”。一种含义也好,两种含义也罢,我们认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论述。既不是两种含义,也不能笼统地讲是一种含义。它们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般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的关系。一、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