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术界正在开展对于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其中就官僚资本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取消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划分,将其并归一类;有同志提出可以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概念去划分近代企业的性质,以为这样“在概念上和范畴上明确得多”。我认为唯有坚持以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分类去研究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两个组成部分,才能深刻地揭示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历史作用,科学地反映中国的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企业史料工作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民族资本发展史的科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民族资本一直受到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所以要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民族资本发展史,必须同时研究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资本发展史,而企业史料工作,也应该包括帝国主义资本典型企业和官僚资本典型企业的调查和研究;但两者的调研工作至今还是空白点。所以今后企业史料工作,有其广阔的道路,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科学研究任务。关  相似文献   

3.
几年以前,著名中国近代经济史专家汪敬虞先生曾经提出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即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构成“贯穿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①我个人以为,从经济结构上具体体现“发展与不发展”的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乃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分化与粘连并存,亦分化亦粘连的格局.所谓分化,指中国民族资本按照世界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随近代经济成长而分化为不同的经济利益集团,它与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程度成正比;所谓粘连,既指近代民族资本经济同先前封建农业宗法经济的历史瓜葛,亦指新兴民族资本自身分化程度低下,商业支配产业,以至不能适应近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分化与粘连并存、发展与不发展并存的宏观态势作一尝试性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事物均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中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最早一家企业的出现,自有其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对解放前关于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时期的一些错误记述,早已否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说法,是以广东南海县的继昌隆缫丝厂,为我国民族资本近代机器工业的第一家。然而,亦已有人提出,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无论在使用近代机器设备或使用机械动力的意义上,均早于“继昌隆”。但迄今尚未被一般中国近代史与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界所承认和接受。为此,我们认为有进一步考证事实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1912-1931年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的发展是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从近代东北北部社会经济的历史实际出发,论述了这一时期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发展概况,认为本地区民族资本商业并没有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应划分为:进一步发展;衰退;高涨;危机四个阶段。民族资本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同内地的贸易往来,抵制了洋货的倾销,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初步形成;同时,也应看到“商过于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 民族资本工业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国内私人投资设立的近代机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初出现于1852年。甲午战争前是它的产生时期。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工业经历了1895——1913年的初步发展和1914到1922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数和投资额都有明显增长。1922年  相似文献   

7.
无锡在鸦片战争到民国初期的六七十年中,终于发展成为我国近代经济重镇,有着其自身的发展道路;近代无锡经济的形成实际上也是无锡近代民族资本的萌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 由江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历史研究》杂志社、全国工商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讨论会”于1988年11月5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就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择要综述如下。近代中国是否存在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过去关于官僚资本(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民族资产阶级)的划分是不科学的,所谓的民族资本应与外国资本对应,而不是与官僚资本对应。在民族资本中,可以划分为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两个部分,因此在近代中国,不存在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有的学者则坚持近代中国存在着官僚资本及官僚资产阶级。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这次会议上展开了进一步交锋。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的官僚资本,其实特指国民党时期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它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的近代企业产生并得到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也逐步形成。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一为民族资产阶级。前者与封建主义紧密勾结,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后者曾组织和领导过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①反对封建专制。要求民主共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们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教学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于何时?我们翻阅了一些有关学术论文。有的同志认为:“这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发生时期是旧社会的商人、地主、官僚通过新式企业的经营开始逐渐蜕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时代。这蜕变转化的过程是复杂曲折而缓慢的。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这转化过程还只开始不久,距离着它的完成还很远很远。”这种意见认为投资兴建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商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经济的发祥地,进入本世纪以后,上海的民族资本企业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成为上海这一远东工商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上海民族经济的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其中某些思想观点对当前的改革,不无借鉴的意义。一、对企业改革紧迫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就整个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从中找出其产生的规律性和特点;另一种方法是,就一些典型企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从一个个侧面来考察资本主义的产生。本文试图用后一种方法对中国第一家使用机器的民族资本近代企业——陈启源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二十世纪初年,四川社会经济形态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了四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近代大机器工业,但是,除了清政府的军火工业和造币厂,除了民族资本中的个别企业,四川绝大多数资本主义企业却处于全行业手工工场阶段,直到民国二十年左右,动力机器才在各行业中得到普遍使用。显然,工场手工业是近代四川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本文试图对清末四川工场手工业的一个侧面——棉织业手工工场的发生和发展作一粗略探讨,希望能对四川近代经济结构变化、四川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马俊亚的博士学位论文经南京大学博士文丛编辑委员会评选 ,入选《南京大学博士文丛》 ,于 1999年 6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题为《规模经济与区域发展———近代江南地区企业经营现代化研究》(以下凡出自该书引文 ,仅注页码 )的著作 ,以江南地区规模经济为重心 ,对近代民族资本集中与江南经济、江南区域发展的关系作了有益的探索 ,颇有新意。作者认为 ,资本集中 ,有利于企业内部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可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通过资本集中 ,形成大规模的资本集团 ,是近代中国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在二十年代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人们一般都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所谓‘黄金时代’”,①而“战后各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就立刻造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萧条状态。”②这一看法几乎已属定论。但我从接触到的一些经济史资料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民族资本在二十年代还是有所发展的,而且就某些重要行业而言,其发展速度超过了过去,只是到了三十年代,民族资本才经历危机,发展停滞。这一情况的客观存在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探讨促进二十年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买办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产生的一种形式,是近代中国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上海。在由地缘关系形成的各商帮中,广帮是其中的大帮。本文旨趣,在探讨广帮买办是如何由广东区域性商人群体发展为买办的主流的,探讨以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人为代表的广帮买办所从事的诸方面的活动,以及这个群体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力图作一些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一、天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天津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出现,晚于南方的上海、广州和武汉。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汇报馆》,1874年创办;建昌钢铁机器厂,1875年创办。而天津最早的民族工业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到1878年才开办,并且规模很小,工人才十余人。吴懋鼎和杨宗濂开办的天津第二个民族工业企业天津自来火公司,到1886年才出现。1898年吴懋鼎才创办第三个民族工业企业——北洋硝皮厂,1899年吴又创办天津织呢厂。从1878年到1900年二十多年间,天津的民族资本工业,仅有四个厂,资金共约百余万元。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中国早期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这三种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产生于19世纪中期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中。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建立了他们的近代企业,进行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要方式的经济侵略。英、法、俄、美等外国列强相断在中国开设船舶修造、轮船运输、轻工业加工和公用事业企业,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久,外国资本所设的工业企业共达100余家,雇佣工人约34000人。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30  相似文献   

19.
客观评价外国资本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近年来经济史学界和经济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正确认识外国资本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揭示中国社会经济演变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一个时期,部分理论工作者提出:“中国近代社会中外国资本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一种资本形态,外国资本的存在,不仅是(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同时又是中国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讨论会,8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观点为: 一、关于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 有的同志认为,一开始就存在着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两种不同类型的形态,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定条件下的畸形状态。与此相适应,从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