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代有限性的向度上来重新诠释"哲学是什么"问题,进而在阐述"哲学"本真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哲学内蕴的本质与不同时期的形而上学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论述了康德在为传统形而上学奠基的过程中,把形而上学重新置放在人的认识有限性前提下的难题,继而着重阐发了海德格尔为解决这一难题所确立的"比人更原始的是人的此在的有限性"思路,从而把当代形而上学建构在"此在"有限性的规定上,最后着重揭示了当代形而上学与有限性规定的联系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有限性视域相对于无限性视域如"天道"、"天理"或"太极"等而存在.有限性视域与人的存在相关,主要以经验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之所以存在的根源与人、器物和事理的有限性直接相关.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有限性视域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其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一条现实的有限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由天命这一超越存在的不确定,发现了人的生存有限性;道家则从知识的缺陷入手,阐明了认知的有限性.有限性的存在,给予了儒道两家超越自身的前提.然而,在实现超越的具体过程中,两家都有既肯定知识又否定知识的矛盾性.这种矛盾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即知识的辩证综合是打破有限性、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在有限者超越自身的过程中,先秦儒道都通过命限的存在否认实现无限和圆满境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有限性和直接性是被扬弃而不是被直接否定的东西,否则就会导致有限者与无限者外在的对立以及有限者的无穷递进.这种坏的无限起源干对于直接性的单纯肯定.在黑格尔看来,作为直接肯定的东西乃是自在的虚无.然而,根据其逻辑进程的要求,黑格尔不可能把有限性或直接性视为理念必须加以排斥的东西.精神历程必须始终保留其有限性或直接性.只有这样,作为无限主观性的精神才能自由摆荡于无限性与有限性、主观性与客观性、内在性与外在性之间,并最终上升为或返回到绝对理念中.  相似文献   

5.
贺然 《兰州学刊》2009,(11):145-147,174
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人权的有限性是指人权实现的不充分性,属于人权的实然范畴。人权的普遍性是指人权在任何时候都要不需附加任何条件地及于所有的人,属于人权的应然范畴。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也是认识人权现象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不顾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去评判人权状况,也不能无休止地强调和论证有限性人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庞正 《社会科学》2008,1(2):113-121
代议制立法的有限性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代议制立法活动之产品的法律制度的有限性,二是代议制自身作为一种间接民主的立法制度的有限性.前者在根本上乃是法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体现,而后者则与代议制立法活动所尊奉的多数原则密切相关.在诸多论者为代议制立法提供的制度助益方案中,都透现着间接民主作为一种复合式的民主原则所需要的内在机制,即讲求程序和中间层次,重视市民社会的利益聚合功能和意见整合功能.第三部门对国家立法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将社会成员零散的利益需求集中为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意志主张,更在于其针对立法展开的意见交往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民主立法程序能够使国家立法获致更完整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形而上学把人的生活世界限定在"彼岸"理念世界,从而使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变成一种"虚无"的抽象存在;现当代哲学以"有限性"视域的凸显借助于不同的方式拆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彼岸"世界。随着传统形而上学的消解也伴随着某种虚无主义的盛行,为解决此类困境,当代哲学家基于生活世界的"有限性"规定,提出了当代形态形而上学建构的诸种设想,但由于对"有限性"规定理解不同决定了他们走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深度。马克思哲学真实地回答了何谓现实生活世界"有限性"规定,现实生活世界的"有限性"规定意味着与理论相对的"现实性",它表明了社会、历史的暂时性与过程性以及生活其中人的自我"生成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宗教存在的原因是宇宙本体的无限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探索领域的无限性和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信仰宗教的原因很多,且带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9.
有限政府之合法性论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立宪政体的规约下,有限政府是唯一合法存在的政府形态。近现代以来的观念变革首先从认识论上设定了政府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从而证成了政府职能与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同时,近现代以来的政治与法律实践决定了政府在本质上必须是民主政府与法治政府,前者从政治的角度决定了政府行为能力的有限性,后者从法律的角度决定了政府行动领域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0.
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利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一段文本的解读涉及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的提问法。要研究人的主体性,不可能不充分考虑人的有限性。人有其神性、心性和物性。人的有限性反映在三者之间的各种张力中,充分体现了我思与我能、无性与物性的辩证法。有必要清理人的有限性问题从早期现代哲学向后期现代哲学的演变,这同时涉及在前者中康德哲学与笛卡尔哲学之间的同中之异、在后者中利科哲学与梅洛-庞蒂哲学之间的异中之同。笛卡尔哲学承认有限理性但仍然追求无限理性;康德哲学用有限理性取代无限理性;梅洛-庞蒂哲学和利科哲学承认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进而以有限性取代有限理性。尽管利科哲学力主经由解释学的迂回,它始终都围绕梅洛-庞蒂哲学所说的本己身体展开,既克服了早期现代哲学对抽象无限性的追求,又没有像当代哲学那样把有限性等同于偶然性。  相似文献   

11.
需要有无限性,同时也具有有限性。在量的方面二者的辩证统一是需要的重要规律。无限性的依据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性;有限性的依据是人的现实性、物质性。需要和欲望有不同的规律。需要是客观的,欲望是心理现象,有更大的无限性,容易背离人的实际需要。只有理解物质需要的有限性才能克服贪欲,才能与人分享,这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效率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效益、过程与结果、预期与实际、目的与手段等之间的一种比率倾向,效率根源于人类的发展需求,有其人学根基,即效率根源于人类发展中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展开于个体联系有限性与社会交往无限性的矛盾之中,回归于个体生命有限性与人类发展无限性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3.
按亚里士多德的本意,"形而上学"恰恰是要扬弃存在的分离或者分裂,因而它本身是拒绝抽象的.可是,千百年来,形而上学却作为一种抽象形态扎根于人的头脑之中.其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形下的形上诉求,这是形而上学走向抽象形态的思维根源.以追求世界终极解释为旨趣的本体思维犹如一个蒸馏装置,会把一切现实的内容都过滤掉.二是人的矛盾性存在方式,这是形而上学走向抽象形态的生存论根源.人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人的灵魂总不满足于有限性的束缚,企图超越肉体、"小我"以及有限性的约束而实现永恒.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存既是一种有限生存,又是一种无限生存.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寻求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探索超越生存有限性的可能与途径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历史上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超越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宗教救赎模式、自然认同模式、理性超越模式、本真生存模式和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超越模式有效克服了宗教救赎模式的虚幻性、自然认同模式的直观性、理性超越模式的抽象性及本真生存模式的无助性,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实践的,是实现人的生存有限性超越的惟一科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三十多年来,国企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确定性理论承认知识的不完全和人类认知的有限性,能解释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国企改革还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推进改革要坚持试验,不断学习,谨慎应对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载册  陈继林 《江汉论坛》2012,(10):126-12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种独立的架构,其基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需要既包含着有限性,也包含着无限性,是一对矛盾,符合对立统一规律。它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主体、客体到内容,无一不渗透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运动;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矛盾的内涵及表现,找出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办法,成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中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平 《江汉论坛》2007,(1):91-93
在西方经济学学术史上对萨伊定律的全面批判始于凯恩斯,但凯恩斯的批判并不是基于萨伊定律的自身逻辑,这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得以反击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原因.依据萨伊定律的自身逻辑,其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人们对具体物质财富需要有限性的特征以及这种有限性与个人货币财富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忽略了需要、需求的特性和收入水平、收入分配对需求的影响,因而使得萨伊定律的作用受到严格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产业政策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产业政策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产业政策的新概念,把市场功能有限性纳入产业政策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产业政策的主体和对象,提出了产业政策目标的三个层次.最后,以新的方式对产业政策的类别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可能有七个理论假设:生产方式的一般和特殊辩证关系假设,物质利益假设,资源有限性假设,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有效性假设,分工假设,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劳资矛盾对立统一假设.  相似文献   

20.
程序公平效应强调在不利结果情况下,公平的程序有助于降低员工可能产生的对于组织或者领导的负面态度和负面行为反应。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程序公平效应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具体来说,影响程序公平效应有限性的因素包括个体的自我解释、调节点倾向、互动双方的相对地位以及认同等因素。借鉴国外程序公平效应有限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提出了促进程序公平效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期望借以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