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超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87-90
劳伦斯崇尚基于肉体与血液的人的自然本能--"血性意识",将人的本能冲动视为人类最真实的存在,他主张让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充分、最自由、最完整的表现.他倡导用"血性意识"来抗衡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分析,体现了劳伦斯的"血性意识"和对人性复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游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5)
劳伦斯对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红牡丹》的影响便是典型.人物形象上,两部作品均塑造了青春自然、热情坦率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主题思想上,均表达了“追寻”的主题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在美学风格上,均表现出浓郁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色彩.将两部作品放在中西异质文明的大框架之下来考察,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及其作品中异同之处的比较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查泰菜夫人的情人》曾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这里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认为”本我战胜超我”才是劳伦斯的人格追求,也是其创作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是英国现代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引起过不少争议.作为世纪之交的作家,以弗罗伊德学说为代表的心理学对其影响很大.这里用弗罗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精神分析法解读,认为"本我战胜超我"才是劳伦斯的人格追求,也是其创作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纵观国内外,从"两性关系""俄狄浦斯情结""女权主义"和"伦理道德"等视角对劳伦斯作品解读的文章和著述为数颇多,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关照还不多见。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人类不但要注重自然生态,更要重视维护精神生态平衡。这一启示将唤起人们对人类未来审慎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喻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5):42-46
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隐藏着以“金钱”和以“肉体”为核心词汇的两套相互对立的话语体系。这两套话语体系的叙述主体根据话语系统的语义对立,构成了两个相互依存的“参动者模式”。在参动者模式的作用下,以“金钱”为核心的话语系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具有普适性和穿透性,发挥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以此维护资产阶级的集团利益。而以“肉体”为核心的话语系统只能居于它的强大威势下,仅能以微弱的力量来表示反抗与叛逆。 相似文献
7.
张力浠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4-97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学界解读世界文学作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视角和方法,以此为依据,对劳伦斯最后一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新的审视与解读,采用伦理学中利己主义这一道德判断与幸福这一道德范畴两个方面的视角来探讨女主人公康妮的出轨行为的动机。认为康妮的"红杏出墙"虽然违背了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也是现代中国的一夫一妻制伦理道德,但是,她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行为符合"按照自然生活"和"利己的快乐主义"原则,具有一定的伦理道德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相似文献
9.
贾捷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66-68
劳伦斯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因过多性爱描写也成为一部颇有争议的小说,但这部小说中劳伦斯实质上表达的是自己对美好婚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吴锡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1):64-68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案的被告方胜诉的要诀在于契合相对于一定历史条件下通常价值判断是否公正的真、美、善要求 ;而控告方败诉的主要根子在于对真正文学艺术作品特性的确认不到位。其意义在于 :“真金不怕火炼。 相似文献
11.
吕伟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死亡与再生──谈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吕伟民一簇熊熊的火焰中,升腾起一只昂首振翅的鸟,“火中凤凰”,这是劳伦斯最喜爱的意象,这个意象中蕴含着他一生最关注的两个主题:“死亡”与“再生”。劳伦斯,这个旧世界的诅咒者和新世界的预言者,在他充满紧张思考... 相似文献
12.
邓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83-86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一生最受诟议的著作。其作品的主导倾向究竟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社会的批判,或是对现代性爱彻底解放的极力首肯,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众说纷纭的主题使《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成为文坛最复杂的作品之一。不论评论家对其作品作何种评判,但该小说的主导倾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倡导男女性爱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区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128-132
《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从三方面表征了劳伦斯的和谐人生观:1.对克里夫.恰特莱失落的和谐的严厉批判;2.对康妮缺失的和谐的深刻同情;3.对梅勒斯象征的自然和谐的认同以及对和谐的男女之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生命无奈的归隐--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大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26(1):59-62
现代工业文明宰割了猎园以外的的世界,两颗孤独受伤的心灵为了逃避周围世界的丑陋和疯狂,退隐树林,通过与大自然的太阳、森林、花朵、大雨的对话,重新建立起与生命源头的完整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原型批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慧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8(2):113-115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从与人类学相关的水,森林和母亲的原型意象,以及追求者和回归仪式的原型母题或模式等几方面来探究劳伦斯著名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及文学作品和生活中最神秘的反映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它是同一性的一种状态,是各种矛盾和关系配合协调的理想存在形式。事物之间和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一种发展的美好境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不如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经典的和谐关系读本。作品中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和谐、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都无一不在诠释着作者对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想境界的膜拜——和谐。 相似文献
17.
李志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作为系统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西方各人文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思想与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基础,论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带给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多层艺术启示,探讨了弗洛伊德和劳伦斯在根本观念上的共通之处,以及弗洛伊德主义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具体表现、融合、变异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伟勋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5-8,18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发端于对天和人的认识。天人台一,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司马迁第一次提出“究天人之际”,尽量避免用“天道”来说明人事,如对高祖、陈胜、项羽的成败,就都采用了人文主义的分析方法,而对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则在“义、功、利”三者的谐和统一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20.
D·H·劳伦斯在他的名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地点都具有象征意义,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从不同角度对该小说的象征手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该小说的理解。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该小说的主要人物及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