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艾思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先后出版了30多次。究其成功原因,是书中语言表达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通俗具体;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写作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写作特色上紧扣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正是在此书的启发和影响下,千百万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才看到了光明,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项急需研究而且关系重大的问题,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反映并内蕴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要义.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唯物论为生命线,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辩证关系引入到了实践领域,展现出理论的光辉与思想的锋芒.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普遍规律.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与重要途径.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精髓所在,其本身揭示了一个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共存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效不显著,主要问题在于“大众化”偏离了大众的实践,成了单一的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大众实践的反思,因而是面向实践的精神提炼,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理论特质为它回过来指导大众实践提供了基础.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的在于帮助大众澄清生活的意义,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使大众认清自己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性与目的性,从而在社会活动中能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讲理性.同时,大众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因而决定了大众化的途径的多样性,这要求我们走出书斋,贴近人民生活,积极探索新的大众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具有公认成就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无疑是一种范式.文章以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和成熟的教科书为主要样本,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观上的先验性来自其实践范畴的本体预设和承托,当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认识不足,形成了"实践范式"下以"科学"为表象的种种理论扩张和困境.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出多远,在谨慎地反省、回溯其双重历史文化背景的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哲学大众化是哲学和大众的共同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原点与理论内涵上看,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内在本质和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本身蕴含了生活化的要求,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崭新视角和重要途径。从概念、范畴、意识到生活、实践的"哲学问题域"的转变,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哲学观"的转变,从纯粹学术话语到通俗化、诗化语言的"话语体系"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当从人民大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汲取营养,通过关注大众的现实生活需要与诉求、营建尊崇与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话语体系,实现哲学与大众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不仅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且还在认识论等方面为毛泽东的《实践论》写作提供了经验借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众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新启蒙运动"的前驱,它的成功经验为当前在新历史的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的范本和重要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有三个问题是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向和方法的原则性问题: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问题;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三是中国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以这三个问题为基点,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点上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整体风貌,真实切中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反映时代特征,又引领时代发展.实践内容改变了,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应随之有所创新.哲学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与规律.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交融、立足现实体现时代特征、价值取向和服务对象大众化等原则;遵循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积极推进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化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从社会历史动因和哲学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出发分析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具体情形。分析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推动和实践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学习和借鉴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即哲学社会工作者应该“民众化”、宣传内容现实化与生语化、宣传语言通俗化与大众化、宣传方法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