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9,(23):50-50
海瑞一生坎坷.仕途也颇为艰辛。他为官数十载,受到各处权贵的弹劾打击.身后仅有薪金八两、葛布二丈、旧衣数件,管囊如洗。然则数百年来.其备受后人景仰。引以为为官者楷模,在于其从政清廉,不仅自己两袖清风.更不惧粉身碎骨之危,与贪官污吏抗争。以一人之力开一方清廉之净土.为历史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庞尚鹏是明代中期与海瑞同时的著名经济改革家和清官。他一生为官清廉 ,为民请命 ,首倡赋役改革 ,大力整顿盐政 ,重振九边屯务 ,重视教育子女 ,所撰《庞氏家训》与《颜氏家训》齐名。此外 ,庞尚鹏重视调查研究 ,因势利导 ,兼顾各方 ,民为邦本与反抑商等思想 ,也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3.
翻看《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历史的印迹再次重现:有“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有“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有“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有“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134位任职南京和南京籍的清官、好官、廉吏、直臣、能臣,用他们的高风亮节、公正廉明,共同诠释了“清、慎、明、勤、能”的为官、为人高贵品质.他们的显赫政绩、清廉操守为我辈所缅怀、所敬仰。  相似文献   

4.
《金陵瞭望》2009,(26):53-53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罢《南京历史上的清官》,掩卷沉思.感悟良多。纵观南京历史长河.无论是“刚严守法、仁厚爱民”的包拯、“为官模范、何如刚峰”的海瑞,还是“心念黎民、功在国家”的林则徐,莫不是为人称道的清官廉吏。他们或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或清廉自守、洁身自好,或不计名利、安贫乐道,或谦恭待人、好学敏求,事迹流芳于世,代代相传,令人心生景仰。  相似文献   

5.
随着明代国家教化力度的加强,一批士人通过科举脱颖而出,使得海南从早期的文化输入地,开始对中华文化进行反哺。"初民社会"的海南,"耿介""清廉"成为海南文化独特个性。海瑞是其中极为杰出的代表,并因之而名留青史。在母体文化与海瑞的关系中,本土文化是海瑞的智慧源泉。与此同时,海瑞对地方文化的发展、推介等方面作出努力,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海南琼山人,是明代杰出的政治经济改革家。他自幼“生长于琼”,被罢官后曾闻居家乡达十六年之久。不论是为官还是闻居故里,海瑞一直关心海南的发展,对家乡海南可谓情有独钟。在与人民广泛接触和较多了解海南情  相似文献   

7.
海瑞(1514—1587 )作为一名明朝中后期的封建官吏,留传给后人的是其清廉、刚直的形象。他官至二品,从政二十余年,当过县令、巡抚等地方官,也当过户部主事,大理寺丞、吏部侍郎、都察院御史等中央官吏,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其政绩秉性已为人们广为传颂。然而人们对海瑞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的了解则多是停留在不系统的小说、剧作家文学性的描写上,且往往是一案一书、一案一剧的“公案”话本、剧作,很难了解其全貌。为此,本文将就海瑞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的主要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使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的精神指导下得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 海瑞(公元1514——1587年,明武宗正德9年至神宗万历15年),回族,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人。他曾中举并历住明朝地方和中央的多种官职。海瑞一生清廉,刚直不阿,敢于向权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被历代人民诩为好官、清官,被各代史学家称为深受人民爱戴的言行一致的政治家。但是,以往人们对海瑞的评价,似乎只注意了他做为一个杰出的、人民爱戴的政治家的地位,却忽视了他在思想史上应有的位置。例如,被万恶的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著名史学家吴啥同志,在其《论海瑞》  相似文献   

9.
海瑞年谱(公元1514-1587)李鸿然编者按:海瑞,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忠臣卫士,但他具有为民请命的思想、廉洁勤政的作风、执法如山的意志和刚直不阿的性格。这就是传播久远而令人敬佩的海瑞精神。海瑞,被誉为“海青天”、“南包公”,这是海南的骄傲!海瑞是值得...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的廉洁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为官之法,廉洁为本的廉政文化;勤俭以养廉的思想;以清廉传家的家庭教育思想;重民位民的民本思想。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精神品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设、廉政文化建设以及社会教育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瑞是明代有名的清官,具有执法不阿的精神,也有仁民爱物的儒家理想。面对明中后期皇帝、官僚的腐败,他力主恢复洪武旧制,以明初的简朴来加以治疗。与此同时,他又顺应工商发展的时代潮流,重视物质利益,提高工商地位,推尊具有启蒙意义的王学,批评作为正统思想的朱子学。复旧与趋新在他思想中结合在一起,新思想使他走到了近代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海瑞基本上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格形象树立着。虽然诗歌与书法不是构成海瑞人格的主要因素,但是诗歌构成了海瑞人生的闲逸品格,书法构成了海瑞人生的艺术品格,通过对其诗歌和书法创作的解读,能够补充海瑞人格长期被忽略的其他因素,从而复原海瑞的立体人格。  相似文献   

13.
海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直言进谏的典型人物,他的《治安疏》更是直言进谏的代表作。海瑞对嘉靖帝的"君道"之失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批判,对其崇道修玄进行批驳,对其以刑赏督责臣下进行批驳,吁请嘉靖帝翻然悔悟,与民更始。这样冒死进谏,需要有坚毅的心理品质和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后人将其概括为"海瑞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从微观的视角看,是海瑞母亲谢氏家教以及"严师"教育的成果;从中观的视角看,是明代海南文化氛围的影响;从宏观的视角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积极影响。海瑞的《治安疏》及其直言进谏所体现出的海瑞精神,已经融入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史中的精华,值得认真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海瑞其人和海瑞精神,得琼州江山文化之助。海瑞具有钟爱乡土的情怀,表现了一种生命自觉和人性自觉。海瑞乡土情怀中最令人感动的层面,是他对三州十邑人民的关切之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小民”的关切、为遭受血腥镇压的黎族人民鸣不平,是海瑞乡土情怀中最可贵的情愫;对琼州官场“贪济贪”结构的剖析和“未涉鲸波,先营囊橐”的揭露,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迁琼《海氏族谱》是研究古代著名清官海瑞及海氏家族的重要史料。论题对现存的历代迁琼《海氏族谱》及版本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并对海南现存迁琼《海氏族谱》的刊刻情况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将海南省博物馆的"明代"刻版,考证为清代"光绪二十五年所刻",有助于海瑞及迁琼海氏家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太认同已有的海瑞思想矛盾调合说、多元结构说、哲学转型说,转而认为,海瑞可以说是一位独立的思想者,他置身于儒学学派之外,秉着自己对儒学的一贯理解,对先秦儒学及唐宋以来的儒学思想,可取则取,不可取则予以批评;对于程朱、陆王,也不偏袒于哪一家,没有明显的学派意识。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瑞定理,在处理疑案时,应力争将预期错判损失与证明成本之和最小化,并严格按照符合社会强势观念的预设规则执法以降低当事人不服判决造成的成本,而现代司法制度中的证明责任制度正是海瑞定理在制度层面上的建构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何瑭性梗直,无喜愠言,治学严谨。在哲学方面,他提出了阴阳并立、形神并存的二元论思想及“力主在心为知觉,在物为理”的哲学观点;在道德方面,他提倡格致、躬行的处世准则;在政治经济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是明代中期一位杰出的清廉正直、惠爱百姓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海子并非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超验的、宗教的世界中,远离尘世。海子的诗风深受梵高的画风影响,崇尚纯粹的艺术,用生命的代价换得艺术的纯真,把对生命形而上意义的期盼作为艺术旨趣的诉求。海子是一位用生命为诗歌殉葬的诗人,他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浓烈的宗教情怀,虽然,他不是一个很虔诚的宗教徒。海子的宗教情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尽情的体现。在生死观问题上,海子迷恋上了藏传佛教有关人的生死轮回学说。诗人凭着满腔的宗教精神去企盼着拯救人类精神的祈望,这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宗教式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廉政文化的内涵及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探讨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