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003—2012年浙江省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为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产业集聚及其要素拥挤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集群式产业的集聚程度与产出规模呈同向变动关系;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生产要素拥挤现象,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要素拥挤到一定程度,会使产业集聚丧失对生产效率的显著正向作用;调整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是改善集群生产效率的基本路径,使传统农产品加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分析了2011—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与1998—2018年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与时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截至目前尚未出现从集聚再到扩散的过程,整体集聚水平仍在缓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制造业。就集聚水平而言,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城市整体集聚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就集聚特征而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呈现分布不均匀现象。文章提出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城市建设发展并加大扶持力度,企业也应发挥比较优势吸引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3.
产业在特定区域的集聚和扩散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加以改造,用以解释我国目前的产业集聚格局,并预测我国产业集聚的未来发展演变趋势.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部分运输成本低且主要使用普通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运输成本高或密集使用资本、技术、高技能劳动力的制造业将仍然布局于东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不断完善自身条件,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嵌入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工业集聚的地区差异,分析表明中国工业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工业集聚度明显偏低,呈现制造业"空心化"特征.造成中国工业东部集聚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化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政策倾斜的结果.为促进地区工业协调发展,必须有效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适当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发达程度与城镇化水平高低存在很大关系。首先总结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回顾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部6省市与中西部5省市产业集聚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确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和后期阶段,第三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距离最优前沿面尚有近50%的改善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较低,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动特征: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特定的规律:东部地区按二次曲线规律增长,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按线性规律增长。二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呈线性收敛趋势,而东部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都按二次曲线规律收敛。运用技术无效率函数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制度变迁、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各区域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大量出现在沿海和临港地区是一种突出的经济现象.本文分析临港地区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优势.从供给角度看,物流效率的提高、要素流动与集聚、技术可分性与要素异质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从需求角度看,空间上的接近,以及需求的差异化、时尚性是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输出基地,具有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测算吉林省农业优势产业及集群程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优势产业按照特色区域集群发展的特征明显,呈现东、中、西产业优势格局;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倒马鞍型”特点;林业、渔业和牧业等产业集聚程度明显高于种植业;专业性越强、地理资源禀赋趋势越明显的作物,集聚程度越高.吉林省农业产业集聚的动力在于市场需求的初动力、资源禀赋的诱发力、特色产业集聚种植的稳固力、农产品加工的牵引力和农业政策支持的外在推动力.推进吉林省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依据优势农业产业区域集聚的特点进行布局和规划.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2019年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31个省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数据,分析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变化特征、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结果表明: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时间上呈现上升态势,属于文化产业主导型耦合协调,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到内陆规律性递减空间分异特征;从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态势来看,时间上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初步实现良性耦合,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北降南升"非均衡发展和空间分异特征;就两大产业空间关联格局而论,呈现显著的全局和局部正向空间集聚特征,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分别属于"H-H"和"L-L"集聚类型,中部地区属于"H-L"和"L-H"集聚类型。基于此,建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因地制宜制定促进资源整合、市场共享、人力资源共育的产业耦合发展政策,有效发挥产业耦合发展全局和局部正向空间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性因素可以导致集群发展的分化,辽宁丹东与盖州的柞蚕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印证了这一点。针对辽宁柞蚕纺织产业集群分布的地区优势,建议整合资源,给予相应政策扶持;延伸柞蚕纺织产业链条;借力桑蚕丝织品销售网络和渠道;展开国际间技术合作,以便节约集群企业交易成本,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9.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20.
社会范畴化虽然是人类认知的基本路径,但是却塑造了人的群体资格,进而成为了人完成社会认同化过程而建构认同的基本前提.社会赋予人以多元的群体资格,而人则形成多元的社会认同.多元的范畴资格对应着人们内在的“认同库”,各种社会力量则成为“认同场”上激发一重或多重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过程中,回族的国家认同得到了彰显与强化.捕捉民国时期回族国家认同的表征形式,进而分析其建构、重构过程,刻画出其借助大众传媒而“传播扩散”模式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