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的手段,中国高校招生对部分考分较低的少数民族实行照顾政策,从影响学生成绩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分析,实行这项政策具有内在合理性。根据各民族教育情况,中国高校招生的民族优惠政策逐步具体化,并呈现出不同类型。这些政策在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今后还应继续完善这项政策。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受到了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欢迎。但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人对这些优惠政策提出了质疑,有些人甚至提出取消这些政策的主张。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的优惠政策;二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些政策。本人在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策分两类:非歧视政策和民族优惠政策。非歧视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禁止基于民族、种族、肤色和族源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民族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少数民族采取特殊的照顾和优惠措施。民族优惠政策在美国被称为“积极行动”政策。经过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在法律上已经确立了非歧视原则,但“积极行动”政策却充满了争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院校“并轨”招生的几点思考巴玉玺高校实行“并轨”招生,是国家继“双轨”制招生改革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其主要特征是:将原有“双轨”制下国家任务与调节性计划并存的两种不同的计划形式、录取办法、收费标准等合二为一,成为一种计划形式下的同一种...  相似文献   

5.
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高校招生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从建国之初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在教育上的平等权利。经数十年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有许多负面影响,如少数民族学校基础教育长期落后、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而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很难实现各民族平等,还增强了民族分界意识。对此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质疑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会影响到教育公平。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究竟优惠到什么程度才称得上影响到教育公平呢?以帕累托改进、卡尔多—希克思改进以及外部性3个维度作分析框架,来分析"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正当性,并以此总结出对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正当性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一直以来民族问题倍受国家关注。由于民族地区受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条件的约束,其教育状况较汉族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国家在考虑到民族融合、全面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给予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中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无疑牺牲了某些汉族学生的利益,从而造成了高校招生的"逆向歧视"现象的产生。在此,作者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对此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独立、开放且结构紧密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ace等分析软件的交互使用,能够将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整体面貌可视化展现。分析发现,该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随重要会议召开和相关政策颁布而波动,已经形成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和核心机构群,主要关注民族教育政策基础理论、民族教育政策过程、具体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和国内外民族教育政策比较四个方面内容。基于高频词、共现词和突现词的关键词网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和民族教育优惠政策等话题是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的热点,民族教育招生政策、少数民族研究生教育政策等话题是近年研究前沿。未来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应紧扣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基本矛盾,着力解决该领域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然而,近几年在试行和推广中,却出现了招生目标模糊、缺乏公平性、诚信缺失、考核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偏离初衷。对高校自主招生程序中的问题进行反恩,从而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强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实行“联考联招”制度、设立自主招生考试委员会等合理化建议以保证自主招生公平、公开和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美国都是多民族/种族的国家,由于不同的原初动力,两国都有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在美国,随着来自民权运动的压力的减轻,优惠政策(即“肯定性行动”)的合法性在70年代受到挑战。巴基案件就是一个著名的事例。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以后,政策的拥护者开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以多元社会的需求、多元文化的相互惠利来论证政策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平等的原则出发,正视少数民族的不利地位,制订了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但在中国,优惠政策往往不自觉地被看作大民族对少数民族的一种恩赐。借鉴美国的情况,有助于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待中国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A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其对精英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精英大学入学机会,并且家庭背景较差和家庭所在地行政级别较低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优惠政策。基于此,国家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提高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精准度,同时基础教育资源向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各个阶段的教育质量,促进社会流动和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肯定性行动与美国少数族裔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肯定性行动自从其诞生之日起 ,就受到不断的攻击 ,肯定性行动确实有悖于美国社会公平竞争、机会平等原则 ,但也确实给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带来了好处。进入 2 1世纪后 ,肯定性行动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再次摆在了美国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分类指导政策在云南民族教育发展中一直占据主要位置。在普惠性政策渐渐取代特殊性政策,造成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价值认同低等教育难题一直难以得到破解的时代,分类指导政策需要从历史上的宏观阶段走向当代的微观阶段,从普遍性走向多样性,使其针对性更强,更能体现其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多元、民族文化浓厚,是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典型区与集中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导向。在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发挥西南地区高校育人作用和注重西南地区家教家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动态发展的科学理论,新时代“一条道路”“中国梦”“两个共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全新发展;新时代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时代课题的回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步破解、对新征程的大力推进确立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全新坐标。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通过“缩小政策差异”+“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共建良好的发展机制,运用法律手段创设“处理边疆民族事务”+“协调边疆民族关系”的有序法治机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构建全面教育机制,借助边疆各民族“互嵌”+“沁入”共创共居、共事、共享的协同机制,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一方面人才匮乏,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反映了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待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应该变政策约束为政策导向,重要的是必须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引导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通过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不发达地区经济贫困 ,除了特定的区位和开发迟等原因 ,也与按市场能力和投入政策相关 ;特别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形成了“抽瘦补肥”式的“经济贫血” ,尤其是“信贷萎缩”问题更趋突出。欲想加快其发展步伐 ,必须突破信贷政策、经营环境乃至金融体制的瓶颈 ,制定“金融扶贫”与“有效扩贷”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SCL—90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有其特点 ,较为复杂。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 ;民汉差异存在 ,少数民族学生在偏执方面尤为明显 ;性别差异不显著 ;各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 ;不同办学模式、专业、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较好地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制定了系统的民族政策,包括根本政策,即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基本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体政策,如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等。各项民族政策都是为了搞好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该文认为,我国的民族政策也是民族团结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政策内容不断丰富,对促进民族平等、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其中,农村贫困问题又集中表现在民族地区,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从贫困代际传递的视角,分析了家庭内部包括家庭结构、生育观念、监护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社区范围内的宗教信仰、丧葬习俗方面的致贫因素并呼吁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抓住当前发展的有利时机,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内生动力,充分实现自身发展,同时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民族政策,树立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进而加速脱贫,共享小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