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简·斯迈利的小说《一千英亩》蕴涵多种文学伦理内涵,其中隐性的毒物描写可以将该作品归入后自然小说之列。本文以环境文学之毒物描写为切入点,从环境伦理思考、环境伦理话语、环境伦理诉求三方面分析《一千英亩》的环境伦理主题,指出《一千英亩》等后自然小说中的毒物描写源于作者的毒物意识,是毒物危机背景下人类关于环境末世的环境伦理思考;潜隐在土地之争、父女矛盾等传统伦理话语下,小说揭露人类滥用化学毒物以提高土地产量,忽视毒物对环境和女性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危害,表面先进繁荣的农场暗藏着人与土地的生态危机,构成环境危机背景下典型的环境伦理话语;基于毒物描写的环境伦理主题反映了后自然小说的环境伦理诉求,表现出文学创作对特定历史阶段各种伦理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独特表达与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2.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描绘了"9·11"事件后美国人的生存状态.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分析该小说,可以发现德里罗既表达了对美国民众在恐怖袭击中遭受的巨大创伤的哀悼,也表现出对恐怖分子逝去生命的深思.德里罗从生命平等的角度,通过艺术创作意在使美国人摆脱"我们VS他们"的心态,达到消解美国政府和官方媒体所塑造的官方叙事,激发读者思考恐怖袭击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有产业的人》被公认为高尔斯华绥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主要描绘了19世纪朱英国社会中产阶级生活的图景。高尔斯华绥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个人道德沦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关注。从责任伦理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建立和谐秩序的伦理理想进而认识到这部作品的重要的当代社会价值.即重视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摆脱个人道德论丧和社会伦理失序的危险,是英国社会获得新生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从责任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亲职伦理责任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亲职伦理责任推卸问题、亲职伦理责任越 界问题以及伦理两难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伦理知识缺位造成的亲职伦理敏感性不高、伦理和道德的混淆造成的伦 理责任认识不清、以情感主义为表征的道德文化产生的道德语言无序、伦理勇气缺位造成的伦理实践能力不强。针对幼教实践 中产生的亲职伦理问题可以从构建亲职伦理规范、营造亲职伦理文化、关注亲职伦理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德里罗的《白噪音》中的生态灾难、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破坏了应有的伦理规范,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主义"为工具,以达到"消费主义"的目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生态恶化的图景,同时也隐含了作家对生态危机和生态伦理失衡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行政主体"是指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责任伦理"既是一种责任形态,又是一种伦理范畴,是通过将外在的法律、制度内化为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是关于行为的决策、执行、后果的全过程伦理。在现代公共行政领域,伦理道德失范现象频发,培育行政主体的责任伦理意识迫在眉睫,文章探求了建设行政主体责任伦理的途径,以使行政主体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物化作为消费时代女性小说的一大叙述主题,揭示了女性自我与身体、物质与精神的多重权力关系。它昭示了一种消费性性别伦理形态的存在,并直接叩问其性别意识形态的根本立场问题。从女性主体出发的性别“利用”行为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其实是对父权制的另一种性别依赖。  相似文献   

8.
技术设计是技术研发的起点,其实质是人化自然的过程。关注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是确保技术积极价值实现的关键。纳米制药技术设计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安全性设计、可持续性设计和社会发展性设计,其旨归是人文精神。纳米制药技术设计责任包括对人健康负责、对环境生态负责和对社会经济发展负责三重责任,其责任性质是利益相关者责任,即技术设计者责任、技术决策者责任、技术管理者责任和技术使用者责任。对纳米制药技术设计责任实施有效的责任控制需要建构协同的法律规范、伦理规约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白噪音》是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它以“声音”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后现代社会中噪音与消费及环境伦理的关系.通过小说中听觉意象及声音景观的描写,德里罗指出,后现代商品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媒介文化的过剩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白噪音”——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精神生态的失衡,从而导致广泛而深层的死亡恐惧.同时,德里罗提醒读者,树立生态整体观意识,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关系,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的伦理责任主要是指科学家从造福人类这一科学的最高目标出发对科学的社会后果予以关注。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科学家伦理责任缺失的现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第一,对科技成果弄虚作假;第二,误用或滥用科技成果。科学家伦理责任的落实主要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一方面,科学家本人主动承担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各种社会规范对于科学家伦理责任的现实约束。这两方面都有着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奇鸟行状录》是村上春树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从这部作品开始,村上小说由前期所关注的内心世界转为更开阔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奇鸟行状录》的三个核心意象——棒球棍、青痣和井,与作品抗击暴力的主题相挂钩,最后回到日本现代社会中不断传承的暴力体系的分析,以及作品对于侵华战争责任的反思,讨论作者通过这三个意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抗击暴力、铭记历史、反思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倡导道德的情爱伦理和互助友爱的人际伦理。它的道德观是通过批判“酒色财气”呈现出来的。《金瓶梅》道德观的出场形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情爱的虚无本质,呈现在对偷情、婚姻的反思上,体现情性小说的出场形态;二是冷酷的人情世态,展示在对世俗、社会秩序的批判上,蕴涵现实主义小说的出场形态;三是德性的生活,体现在对欲望放纵、道德沦丧的批判上,彰显道德小说的出场形态。  相似文献   

13.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伦理责任成为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工程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应当对自然环境负有特殊的伦理责任。文章从三个层面探讨了技术创新是工程师实现其环境伦理责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是指船舶发生海事,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时,船舶所有人的赔偿责任可按法律规定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的赔偿制度.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是海商法所特有的一种赔偿制度.关于责任限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船价制度和金额制度.船价制度是将船舶所有人的赔偿责任限制在航次终了时的  相似文献   

16.
列维纳斯主张,在存在与认知的同一性中,西方哲学精神传统带着对他者的暴力,这种暴力遮蔽了真正的伦理。在这个背景下,他以一种超越的他者伦理来克服总体性暴力。他者伦理探求自我与他人、内在性与外在性、有限与无限、同一与差异之间不可化约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于存在论和认识论,朝向神圣与崇高,最后在实践中实现。超越性、圣洁性、实践性在面向他人的伦理责任中高度统一。在技术工具与理性规则充斥的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重拾伦理的本质,回归其超越性、圣洁性与实践性,以此恢复伦理在人类生活中的真正地位与尊严。1  相似文献   

17.
西方技术伦理的嬗变表明伦理对技术是一种责任,责任伦理是对当代技术最好的责任。技术责任主体的审查及其伦理规范的确立、“风险社会”的挑战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成为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的重要组成。社会伦理与个体伦理的统一、“风险社会”的治理、技术政治学的趋势成为技术责任伦理建构的基本维度。顺应当代技术责任伦理的勃兴,推动技术责任主体间的对话、协商、合作,对于树立一种和谐的技术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社会对企业的伦理期待,是指企业的伦理责任,其中包括三种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企业作为一种利益性存在和契约性存在,承担着企业公民角色,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承担伦理责任,而其在社会中过大的权力,也需要通过承担伦理责任来予以制衡。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这些限制包括合法性、成本、效率、范围及复杂性等的限制。同时,由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企业承担伦理责任是一个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经济实力、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及权限等密切相关、逐步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冲突和转换机制来看,网络社会的责任建构最重要的是要以责任观念为指导,建立起强调公平与正义、契约化的责任伦理底线,从而建立起网络社会的责任伦理制约体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和三个角度来分析网络社会的伦理建构。微观针对的是传统的责任主体,中观和宏观指的是"准责任"主体,其中中观为计算机主体,宏观是指政治国家、社会团体等组织,它们都是不同于传统的个人责任主体的"准责任"主体。"准责任"不应被看作是孤立的概念,它是整个网络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联系宏观和微观责任的中介。"准责任"概念的提出,为理解网络社会的责任与伦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伦理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伦理形态与人类的存在形态应当是相对应、相一致的。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类存在三形态说的划分标准来看,“类本位”就成了最高的人类存在形态。而与“类本位”相对应的伦理形态,我们把它称之为“类伦理”。这样一来,“类伦理”也就成了人类社会的最高伦理形态。本文指出,只要人类共同努力,“类伦理”形态的到来一定不会久远。而“类伦理”的到来,对于解决当下诸多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