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将供应链管理引入需求分布自由的市场环境中,以回购契约作为管理的激励机制,研究均为风险中性的供应商—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购—定价决策以及回购契约的协调性问题.研究需求分布自由环境下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缺乏充分历史销售数据的新产品,短生命周期产品而言.基于期望收益准则和需求分布自由,分别建立供应链系统、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上界、下界和最小期望收益模型,并在不同的需求依赖价格模式(加型模式和乘型模式)下,分析供应链的最优订购—定价决策以及回购契约的协调性.研究发现,供应链系统的期望收益在由上界向下界乃至退化为最小期望收益时,回购契约的协调能力逐渐增强.即,在上界期望收益模型中,回购契约无法协调供应链系统;在下界期望收益模型中,存在唯一的一组回购契约参数协调供应链系统;在最小期望收益模型中,回购参数是批发价格的反应函数,回购契约可以灵活地协调供应链系统.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中转节点物流能力计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晚霞  马士华 《管理学报》2008,5(2):183-187
针对供应链中转节点的物流要素能力中的处理能力、流通量等决定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且采用排队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具体的理论模型,得到了使得系统利润最大的中转节点的最优处理能力及最优流量。这一理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供应链物流能力中连线的流通能力、各环节能力的匹配等决定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于确定企业的物流要素能力指标中的处理能力以及流量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218份西南地区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建构了物流能力与供应链整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假设及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物流基本运作能力和物流信息能力对供应链整合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物流信息能力对物流基本运作能力也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士华  谭勇  龚凤美 《管理学报》2007,4(4):493-500
对物流能力中的有形要素能力与运作能力进行了说明,并选定了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衡量的中间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并建立模型,通过对国内近千家工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运作能力比有形要素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影响更显著的结论。实证分析显示,运作能力对响应性、服务质量、物流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并通过服务质量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绩效,而有形要素能力除了与运作能力有相关性之外,对响应性、服务质量、物流绩效均无显著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同步物流系统下准时化生产与配送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加工-装配"行业而言,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绩效的好坏。本文以Supply Hub运作模式为背景,研究同步物流下装配系统中各节点的生产与配送调度问题。建立供应链各参与方的生产与配送模型,并通过规划求解得到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周期、零部件的最优配送间隔以及零售商的最佳采购周期。最后,结合数值实验,对同步物流模式和传统物流模式下的供应链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传统物流模式,基于同步化物流方式的装配系统总成本更低,这主要得益于库存成本的下降;由于采取拉动式的生产模式,因此同步物流系统下供应链中的生产和配送活动更加频繁;生产调整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制造商的平均总成本,由此可见在同步物流系统下,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更需要相互协商和收益共享,从而实现多赢。  相似文献   

6.
不对称信息下基于物流服务质量的供应链协调运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流运作中出现的货损货差是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由制造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措施、付出努力降低货损货差的产生,但其收益却由制造商与其共同享有,因而存在着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激励不足的问题.本文构建博弈模型求出集中式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设计了分散式供应链中基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供应链契约,最后用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废钢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及协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环境立法对废钢回收的奖惩力度,在不确定需求条件下建立了基于废钢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在集中决策系统下比较了传统供应链与闭环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系统实现增值的条件;在分散决策系统下分析了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销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批发价格,并讨论了批发价格合同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条件.最后结合某钢铁公司废钢回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条件下,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价及效率问题。基于物流服务供应链中集成商市场和供应商市场的四种不同市场组合,建立了以集成商为主导的集成商与供应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得集成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订购量,比较了不同集成商和供应商市场组合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效率高低情况。最后,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集成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订购量,验证了不同市场组合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率高低情况。结果表明:集成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订购量同时受集成商和供应商所处的市场环境影响;集成商市场寡头垄断、供应商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形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率最高,集成商市场垄断、供应商市场寡头垄断的情形下物流服务供应链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9.
响应时间不确定下的交货期相关定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供应链企业生产和物流过程中的众多随机因素及信息不对称,带来供应链企业的市场订单响应时间的不确定性,引起实际交货期的延误,如何通过交货期相关定价有效地显示其市场响应能力对于供应链企业竞争来说是极其关键的。本文首先根据供应链企业自身和市场对供应链企业实际响应能力评估差异的分析,构建了时间敏感需求下的供应链企业交货期相关定价模型,并对模型的最优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算例,探讨了市场对供应链企业响应能力具有不同的评价概率时,供应链企业的交货期相关定价最优决策策略,进而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可以为供应链企业竞争中的交货期相关定价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NET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总体架构,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流程,以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和作业流程最优化为目标,提出了基于.NET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终端客户等管理功能.该系统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智能化管理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环境下,各大电商平台相继以自建或并购方式完成了自营物流系统的建设。文章立足于电商平台的物流一体化建设实践,以自建和并购作为电商平台构建物流体系的备选策略,首先采用逆序归纳法分别求得了两平台在均采取物流自建方案、均采取物流并购方案及一方采取物流自建方案而另一方采取物流并购方案时的均衡利润;然后,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不同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演化稳定均衡结果。结果表明:(1)如果物流自建投入明显低于物流并购投入,且买家需求对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将物流自建作为占优方案,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唯一的混同均衡——(物流自建,物流自建)。(2)如果物流并购投入明显低于物流自建投入,且买家需求对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将物流并购作为占优方案,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唯一的混同均衡——(物流并购,物流并购)。(3)如果两种物流一体化方案的前期固定投入差异较小,且后期运营支出对物流服务水平不敏感,买家需求对对方平台的物流服务敏感时,两平台均无占优策略,而是采取与对手方案相同的物流一体化策略,使得双方的演化博弈形成两个混同均衡——(物流自建,物流自建)与(物流并购,物流并购)。(4)如果两种物流一体化方案的前期固定投入差异较小,且后期运营支出对物流服务水平不敏感,买家需求对对方平台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无占优策略,而是选择与对手方案相异的物流一体化策略,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两个分离均衡——(物流自建,物流并购)与(物流并购,物流自建)。  相似文献   

12.
冯颖  张炎治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0):164-175
在供应商批发价格内生、TPL服务增值情形下,研究由供应商、TPL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决策与效率评价。基于不同权力结构,构建了TPL和供应商主导的序贯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了博弈均衡解均存在且唯一。研究表明:两种权力结构下系统利润均出现损失,TPL主导下零售商的订购量、TPL的物流服务水平及二者比值均低于供应商主导的情形,故TPL主导致使供应链运作效率更低。为提高系统运作效率,以TPL的利润结构为出发点,在两种权力结构下均分别引入TPL物流服务费用及成本分摊策略,发现:费用分摊策略下,供应商通过操控批发价格抑制了费用分摊的影响,从而造成策略失效;而成本分摊策略下,当分摊系数满足特定条件时,能够提高两种权力结构下的系统效率以及实现系统帕累托改进。最优的分摊系数仅取决于各权力结构下,无分摊策略时TPL和系统的期望利润。  相似文献   

13.
Won J. Lee 《决策科学》1993,24(1):76-87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ometric programming (GP) approach to finding a profit-maximizing selling price and order quantity for a retailer. Demand is treated a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price with a constant elasticity. The proposed GP approach finds optimal solutions for both no-quantity discounts and continuous quantity discounts cases. This approach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of solving a system of nonlinear equations. Since the profit function is not concav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may require an exhaustive search, especially for the continuous discounts schedule case. By applying readily available theories in GP, we easily can find global optimal solutions for both cases. More importantly, the GP approach provides lower and upper bounds on the optimal profit level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which are unavailable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ese bounding and sensitivity results are further utiliz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mportant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on pricing and lot-sizing policies.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物料供应环节多供应商补货模式下的订货量决策问题,分别分析和构建了供应商同质和不同质环境下的多供应商补货成本优化模型,得到最优补货量,并在此基础上就物流的分散性现实问题提出了第三方物流决策模型,并给出了考虑第三方物流的二级补货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由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供需双方将物流服务联合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共同承担运费的情形,探究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寄售库存两类库存管理模式的引入对供应链运作及合同设计的影响。分别在传统的零售商管理库存、仅引入寄售库存的零售商管理寄售库存以及同时引入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寄售库存的供应商管理寄售库存三种模式下,构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主导、供应商和零售商跟随的序贯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了所有模式下均衡的订购量/寄售量均存在且唯一,并探讨了均衡结果随零售商运费分摊比例、转移支付价格两个关键参数的变化。横向对比三种模式下的均衡结果和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结果,发现:零售商管理库存模式下的均衡订购量总是低于零售商管理寄售库存模式以及集中决策下的结果,而其他库存管理模式下的订购量并非一定低于集中决策下的结果;不同库存管理模式下,均衡状态下的订购量/寄售量及供应链总的期望收益大小关系取决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类边际(毛利)贡献率,从而表明,供应链环境下,上下游成员企业的收益结构、盈利水平等对于库存决策及库存模式的选取有重要影响。此外,在绝大多数情形下,不同库存管理模式下的均衡订购量与集中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一个客户企业与两个竞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TPLSP)、且两个TPLSPs的努力水平同时影响市场需求的模型。利用博弈理论,研究了存在两个TPLSP竞争时,系统集中决策、独立决策两种情况下,客户企业与TPLSPs的最优决策.探讨了TPLSPs的最优努力水平与其市场占有率、服务价恪、服务成本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了协调该模型,给出了客户企业与两个TPLSPs之间的收入共享与成本共担的组合合同,讨论了合同使得系统达到协调的条件;由系统协调条件可以看出,市场占有率越高的TPLSP越容易接受TPLSP分配客户企业收益比重较小的合同;证明了竞争能提高努力水平、提高客户订货量。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DEA方法的供应商评价过程中,会出现供应商同时具有双重角色要素和非期望输出要素的情形。文章提出了一个处理双重角色要素的新思路,认为DEA模型中双重角色要素同时扮演了输入和输出两个角色,所有双重角色要素本质上就是网络DEA模型中的中间变量,并同时认为包含双重角色要素的生产系统一定能分解成为多个子系统,其中的双重角色要素既是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同时又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出。为测度供应商的效率,基于已有关系型两阶段DEA模型,将供应商的生产运营视为两阶段过程,其双重角色要素视为两阶段过程的中间变量,并通过将所有输出以加权和的形式表达,但对非期望输出用负的权重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具有双重角色和非期望输出要素的供应商评价两阶段DEA模型,最后用一个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  相似文献   

18.
旨在以物流系统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进行物流中心选址规划.政府做出物流中心选址规划后,客户会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交易,并根据已有物流中心与交通流分布进行货物运输路线决策,使其总费用最少.论文提出了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考虑投资费用的约束,保证用户平衡的同时使整个物流系统总费用最低.其中上层规划目标是使物流系统总费用最小化,下层规划建立了一个Logit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构造了一个等价的凸规划问题.最后针对模型提出了一个算法,并通过算例说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城镇化进程及物流业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能源要素进行单列,提出了物流业能源需求理论,对物流业能源消费的替代效用和城镇化效用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建立计量方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电力消费能显著替代汽柴油消费,减轻了其对汽柴油的依赖。城镇化、物流路网增长、内贸发展也显著地促进了物流业汽柴油消费。案例研究表明,鉴于客户对于物流环保与低碳的高要求,杭州汤氏物流有限公司总部2014年初以来就全部使用电动叉车替代柴油叉车,较好地实现了电力消费替代柴油消费,即环保又节省了成本。建议政府:改善物流业能源消费结构,走低能耗之路;建议大力推广电动车辆应用于物流业中;建议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并加强内外贸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