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迨至近代,王闿运标出“治情说”,对作家创作心理和读者审美心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王闿运(1832—1916)是湖南湘潭人,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他历经清末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而入民国,终年八十五岁,人称“湘绮老人”。他是当时“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曾被奉为“诗坛旧首领” (《光宣诗坛点将录》)。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等传世,其门人辑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说诗》。  相似文献   

2.
论陈三立诗     
论陈三立诗□胡守仁陈三立诗宗江西诗派开山祖黄山谷。陈三立与郑孝胥并时而出,为清代诗坛两巨子,号同光体。三立服膺山谷,得其法乳,当时以宗匠目之。陈三立的诗渊源于山谷而不局限于山谷,即所谓学山谷而不为,学是手段,不为是目的。他论诗即持此义。他说:“吾摹乎...  相似文献   

3.
陈宝箴“赐死”考谬——与刘梦溪、邓小军两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梦溪、邓小军以陈三立诗歌及相关史料"考实"的慈禧"赐死"陈宝箴之说,因其考证过程中的种种讹误,不足凭信。不论是官私文献记载还是陈三立本人的诗文表述,支持的都是陈三立在《先府君行状》中所说的陈宝箴"以微疾卒"。  相似文献   

4.
袁枚是清代乾嘉时期诗坛上的一代骚坛主。由他倡导的“性灵说”的诗歌理论在当时备受赞誉。金逸说:“格律何如主性灵,早闻诗论最清真。”(《呈随园夫子》)王飞鸮说:“先生(袁枚)说诗皆发人之所未发。”(《续诗品序》)在乾嘉诗坛上,从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的。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派”正执牛耳,他们大倡封建教化和形式主义文风,严重束缚了诗人们的手脚;力图与之分庭抗礼的浙派诗人,虽小有成就,但由于走宋人的冷  相似文献   

5.
李开军 《文史哲》2015,(1):48-68,165-166
陈三立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之前的诗歌写作,可视为他诗歌写作的早期。同为长沙时期(1877 1889),最初二三年里,陈三立的诗歌写作更近"唐音";从《诗录》收诗的光绪六年(1880)起,此后几近十年间,陈三立在长沙追随王闿运,摹写汉魏六朝,尤其重视向晋宋诗人学习。进入武昌时期之后(18901895),即《诗录》收诗的最后五年,陈三立在张之洞、梁鼎芬等师友的影响下,转向对唐宋大家杜、韩、苏、黄等人的学习,呈现出"宋调"的风貌。此一转变,契合了陈三立的性情与才学,并得到黄遵宪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8,(2):95-101
光绪十六年(1890)陈三立漫游武昌,结识张之洞幕府文人群体,诗风由早岁寓居湖湘时的浪漫绮丽转向严谨涩硬。后来陈三立避居苏沪,研磨诗艺,其宗宋之风得以确立。因祭扫祖茔之故,他每岁必往返苏赣数次,江西籍诗人借此契机多向其求益诗学,其亦乐于大力奖掖后进赣地诗人,掀起清末民初江西诗坛诗学创作新高潮,晚近江西诗坛诗风遂由崇尚汉魏六朝转而推尊杜、韩、苏、黄。陈三立以其不囿唐宋的诗学思想指导后进赣籍诗人,开启了近代江西诗坛新面貌。  相似文献   

7.
本刊作者     
马卫中1959年生。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早年曾随钱仲联先生参加《清诗纪事》、《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著作的编撰工作。主要从事明清诗文、近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在《文学遗产》、《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社会科学辑刊》、《文史哲》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佘篇,著有《近代诗论丛》(合著)、《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陈三立年谱》(合著)等多部著作,并整理选注《江山万里楼诗词集》、《翁同稣选集》等古籍作品。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诗坛上,王士禛被誉为“一代正宗”(《随园诗话》)。宋荦在《蚕尾集序》中说:“予以谓先生在本朝卓然为一大家亡疑,如东坡、山谷之在宋,遗山、道园之在元。”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四说: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威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经其身无异辞。”《四库全书总目》卷173在评价王士禛的《精华录》时说:“当康熙中,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下至委巷小说,如  相似文献   

9.
人,小篆作,《说文》云:“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文,象臂胫之形”。甲骨文作(菁6·1)、(甲854)、(前2·31·2),西周金文作(令簋)、(克鼎),均象人之侧立,可见头、背、臂胫之形,许说基本不该。大,小篆作,《说文》云:“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甲骨文作(粹172)若(粹112)西周金文作(盂鼎)或(大保鼎),均象人之正立形。许慎说解字形不误,但训义则失之迂曲。《说文》中还收有字,谓“文大,改古文;亦象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两宋诗坛上,湖南宁远诗人乐雷发这个名字并不响亮,他确实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家。但在“诗格日下”的南宋末年,特别是在“多五季衰丧之气”(《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五《苇杭漫游稿》)的江湖诗派里,我们却不能以小家目之。从数量上看,在陈起所编之《江湖小集》中,诗集在四卷以上者仅五人,乐雷发是其中之一。从质量上看,《雪矶丛稿》中的一百五十多首诗,也不象江湖派中的其他诗人那样光是“求尺书,干饯物,谒客声气”(方回《瀛奎律髓》),  相似文献   

11.
《女神》中最早的诗篇究竟写于何时,解放以来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邓牛顿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八年夏秋开始试作新诗。”(《南开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谷铺林同志说:“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一八年初夏从事文学活动……”,并且具体地指出:“第一篇《死的诱惑》写于一九一八年初夏”(《破与立》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楼栖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九年就开始写诗”(《论郭沫若的诗》一九七八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韩立群同志说:“《女神》写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破与立》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2.
光宣诗坛既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总结期.传统诗人古典诗歌的眷恋使整个诗坛弥漫着浓厚的复古气息,唐宋兼采、师法百家.尽管光宣诗人对古典诗歌的复古态度一致,但各派理论仍存在明显差异.同光体诗人论诗的宋诗化,中晚唐派诗人论诗的唐诗化,其理论都别具一格."厚古薄今"诗学观彰显了传统诗人对古典诗歌深深的依恋和怀念.光宣诗人在复古的浪潮中铸就了晚清古典诗歌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清代以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而格外形成的民族文化交融状况,继顺、康间的开创和准备之后,于乾、嘉之际呈现了多侧面双向展开的恢宏格局.由于文化交融的客观规律所决定,其中以满、蒙八旗为主的少数民族文人广泛学习接受汉民族文化,并在各个领域取得创造性成就,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趋向.当我们沿着这样一种文化视角进而聚焦于诗家并起、流派纷呈、理论建说“黄茅白苇,弥望皆是”的乾嘉诗坛时发现,隶属蒙古正黄旗乌尔吉氏的诗人法式善,不仅在创作上以其“逸韵遥情,味之不尽”(潘瑛《国朝诗萃二集》)的诗歌风格造诣”别立一帜”(洪亮吉《法式善祭酒存素诗序》),分外照眼;而且尤在凝聚着传统文  相似文献   

14.
李庆立同志的《谢榛诗集校注》最近面世(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上下两册,70万字)。谢榛(1495——1575),字茂勤,号四溟山人,山东临清人,是明代嘉靖年间文坛“后七子”前期的代表人物。他后来虽受到李龙等人的排斥,但终归以其独到的诗论和诗作,卓然自立于明代诗坛。谢榛平生所著,除了其著名的诗话著作《诗家直说》(又名《四溟诗话》)之外,都是诗作。近来有人考证他是《金瓶梅》的作者,但证据不足,不足为信。这样,《谢榛诗集校注》与庆立同志前已出版的《诗家直说笺  相似文献   

15.
《尚书》(简称《书》)共25700字。德字出现223次,民字出现274次,奴字仅见于《泰誓下》“囚奴正士”一次。可见当时社会对德很重视,平民占社会成员的绝大部分,奴隶则微乎其微。《书》中德字频繁出现,凡说到开国首领治安之道与王朝丧亡,无不突出德的作用。如说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则分别有“克明俊德”、“玄德升闻”、“黎民繁德”、“咸有一德”、“克明德慎罚”、“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尧典》、《舜典》《大禹漠》《咸有一德》《康诰》《立政》)。说桀纣丧亡,则有“有夏昏德”、“秽德彰闻”(《仲虺之诰》、《泰誓中》)…  相似文献   

16.
刘基(公元1311—1375年),字伯温,青田人。元末进士,官至枢密院经历,行省郎中。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聘至应天,以“金陵对”见重于朱元璋,参与军机,削平群雄。洪武元年(1368年)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归隐。著有《郁离子》、《百战奇略》等。 刘基通经明史,思想卓异。立言“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反复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立说超“管商之  相似文献   

17.
《民立报》是继《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相继遭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迫害、封禁后,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革命报纸。民呼、民吁、民立三报创办人都是于右任,被人称之为“竖三民”。“竖三民”中,以《民立报》办的时间最长,时人称它“振振有辞,崇论闳议,大为党人张目”,是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国内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一九一○年冬,宋教仁由东京到上海,会见了于右任,两人“相见即作深谈,时中国外交正亟,先生(指宋)言其关系与准备之策,旁及报社之宗旨趋向暨进行之方,抵掌而谈,记者(即于)心折。”经于的极力挽留,宋教仁便开始了与《民立报》“困厄坚忍”,“相依为命”的主笔生活。《民立报》成为辛亥前夕一家有声有色的革命报纸,与宋教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于右任曾说:“今日我报之有成绩者,先生实规其先畴。”宋教仁主《民立报》笔政时,署名“桃  相似文献   

18.
黄震 《学术研究》2002,(7):132-133
一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秦始皇本纪》第275页)①案 :此句“杜南”下专名线只应标出“杜”字 ,“南”不在其内。《高祖本纪》叙“汉王之国” ,曰“从杜南入蚀中。” (第367页 )正义 :“韦昭云 :‘杜 ,今陵邑。’《括地志》云 :‘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 ,宣帝陵邑也 ,北去宣帝陵五里。’《庙纪》云 :‘故杜伯国。’”此说甚明。今考《汉书·地理志》 ,②京兆尹属县有杜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③卷五十三陕西二下有杜陵城 :“府东南十五里 ,周杜伯国也。秦武公十一年初置杜县。汉宣帝元康元年葬…  相似文献   

19.
孔子虽然不知修辞学为何物,但在他那里修辞的观念却已萌芽,而且在其语言实践中也有运用,例如,他说“虽百世,可知也”,就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格。夫子虽主张“辞达而已矣”,然其言辞文彩斐然,简洁生动。这是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一) 孔子主张和坚持“述而不作”(《论语·述而》,以下只注篇名)的原则,不仅满足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中庸》),而且甚至于说“予欲无言。”(《阳货》)连话也不想说了。他再三地教弟子“慎于言”(《学而》),“慎言”(《为政》),说话要谨慎小心。对于有点“改革”、“开拓”精神的宰我,尤其是直爽好言的子路等,则时有规劝和批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坛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大历十才子”。他们有大致相同的风格,但又各具艺术个性,而艺术成就的差异尤大。清代学者翁方纲认为:“独钱仲文当在十子之上”。(《石洲诗话》)唐代人们自豪地赞赏盛唐诗歌时,并未忘记“前有沈(佺期)宋(之间),后有钱(起)郎(士元)”(《新唐书·卢纶传》)。高仲武所选的《中兴间气集》里甚至说:“右丞(王维)没后,员外(钱起)为雄;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漫,迥然独立,莫之与京。”可见钱起是由盛唐到中唐诗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诗人,确如《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云:“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元)天(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职志。(钱)起与郎士元,其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