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墨家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不同逻辑传统 ,既有共同性 ,又有特殊性。因此 ,两种逻辑的比较研究只有建基于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之上 ,才能对它们的异同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说明。墨家逻辑依托于先秦文化 ,亚里士多德逻辑依托于古希腊文化。两种文化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不同文化的特征和需求 ,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逻辑。两种逻辑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目的与任务不同 ,逻辑特征不同 ,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 ,推理成分的分析不同 ,后续发展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2.
许锦云 《中州学刊》2003,1(5):153-157
墨家和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中西古代逻辑的典范 ,他们都有丰富的范畴理论体系。本文着重对“实”与“实体”、“故”与“原因”、“类”与“属”等几对与逻辑密切相联的重要范畴进行比较研究 ,在说明其同和异的基础上 ,力图解释它们对中西方逻辑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邦凡 《中州学刊》2003,(2):134-136
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但人们显然都承认:那些具有普适性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思想、观念、意识等等,都属于文化.  相似文献   

4.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墨家科学思想是传统文化反思的另一参照系从1840年至今,中国社会在100多年的现代化艰难历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痛苦而又不可迥避的问题:如何估计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伴随着100多年中国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6.
7.
右派分了韦卓民是一个文化买办,解放之前,用英文写了一些有关文化和孔孟哲学的小册子,但从沒有用中文写过著作。解放以后,他却东抄西凑写成了几篇論文和一本“亚里斯多德邏辑”,来宜揚僧侣主义,以反抗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宣揚欧洲中心論,以貶低祖国学术的地位。韦卓民的“亚里斯多德邏輯”全書共分7章,18万余字,其中只有一章論述亚里斯多德的邏輯,也都是东抄西袭而成的。他虽然处处自诩其渊博,其创見,其細致,但是实在說并无学术价值,內容上确很反动。韦卓民一貫的立場是帝国主义的立場,韦卓民的中心思想是僧侣主义的思想,所以他仇恨共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7,(3):42-48
亚里士多德对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作了系统阐述,也涉及到对类比推理的论述,但没有形成系统。中国古代墨家著作《墨经》中建立了以譬侔援推为形式的类比推理。墨家与亚里士多德的类比推理具备各自存在的合理性,既相似又相异,两者都是在类比主体、类比源和类比项三要素的组成下,以类关系为基础,根据概念的外延关系构成的或然性推理。逻辑学诞生初期的中西方大文化背景下,墨家类比推理是为实用,而亚里士多德类比推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求知,因其或然性无法获得准确的知识,在西方早期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类比推理在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墨家逻辑研究的长期性——纪念沈有鼎诞辰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库恩的科学范式转换论、希尔伯特的理论研究分层论和傅伟勋的创造性诠释学观点与方法,从<墨经>元典的价值、墨家逻辑的文化地位、墨家逻辑的可持续发展和<墨经>的难治等思考重点来看,墨家逻辑是长期性的学术研究.当前逻辑界的重要课题,是使用现代理论和语言工具,对墨家逻辑进行高层次、创造性研究,完善研究的转型,把墨家逻辑改造为与世界接轨,用现代语言表述,适合现代需要的新型理论,丰富今日逻辑宝库,为国人提供有民族特色的思维工具.附录沈有鼎传记资料,原作者沈有鼎,这是第一次全文发表,是研究沈公治学道路和相关课题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狂欢是人类一种普遍性的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现象,中西方狂欢都是被压抑心理的释放和宣泄,都具民间性、自发性、广场性、娱乐性、戏谑性、物欲的放肆、对既定秩序和权威的颠倒等特性,但是中国狂欢与主流意识形态没有截然分开,狂欢的戏谑性远不及西方狂欢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两大传统的差异应当从存在论层面给予阐释。西方文化传统的一神论、超验传统、自我意识、知识论、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普遍主义,本质性地根源于其存在论及其解释系统。中国文化传统的存在论是不同于西方的样式,或可称之为整体性的、生成性的和人伦化的存在论结构,是融道、天、地、人等多样性的元素于一体而成就的自然主义。存在论的差异也展开了中西方文化两种不同的超越方式:对象性的超越和非对象性的超越。开展中西文化的交流应该正视两大文化传统的存在论差异,一方面要重视中国存在论传统,开掘其当代意义,另一方面要克服对存在论的本质主义化,并发掘堪与西方存在论传统相提并论的西方生成论传统,从中寻求两大文化传统的交汇。  相似文献   

13.
逻辑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诸文化要素中的特殊意义,使逻辑与文化成为应予关注的一个课题.逻辑与文化的关系既表现为逻辑对文化的影响,又表现为文化对逻辑的制约.这要求我们对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应给予逻辑的关怀,对逻辑的研究与分析应注意文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战国社会思想与墨子宗教观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是周礼乐文化彻底崩溃的时期。墨子批判了西周宗法等级化宗教,力图创建适应平民需要的宗教形态。战国时期地域国家形成,广阔的地域交往需要更普遍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们建构的各种学说里,墨家尤其具有普遍主义形态和工具化特色。这也深深地影响到墨子的宗教创建,使墨子的宗教思想渗透了理性与信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政府的环境规制方式也逐渐从命令-控制型规制转向基于市场的激励性规制.基于市场的激励性环境规制工具主要包括税费规制和可交易许可证规制,二者特征各异.实践中,政府对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可以是单一的政策工具,也可以是不同政策工具的组合,还可以进行政策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艳杰 《北方论丛》2002,(3):111-113
词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之一,能生动地反映社会以及民族生活的不同侧面.在不同的民族群体中,词汇所具有的意义能独特地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汉俄两个古老民族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世界语言中宝贵的一员.词语文化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比较汉俄两种语言中部分词语的文化差异,可以更深刻体会汉俄两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7.
叶阿次 《兰州学刊》2011,(7):201-20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与此同时中国式管理也是近来提得较多的内容,而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显然离不开影响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儒家理论,儒家心性论研究的“三分法”对于中国人的管理思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基于“三分法”的哲学思维恰恰是中国式管理区别于西方管理的哲学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记录,具有不同的个性,有个性就有差异.就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论,中国文化是大一统的,而西方文化则是多样性的.受各自文化精髓的影响,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西方文化重视法治.正确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促进相互发展壮大,是文化前进之方向.  相似文献   

19.
邹建锋 《船山学刊》2009,(1):145-147
通过对康斋和白沙在学习方法、日用工夫、生活态度和感情的纽带四个方面的学术比较。笔者认为陈白沙不是吴康斋“别派”。而是重要的嫡传一派,是康斋学南传的主要一支。康斋与白沙有直接地学承关系,居于白沙与阳明的先驱地位,是明学的启明者与前驱。明代理学由白沙开始,进入“精微”的心学时代.吴康斋则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  相似文献   

20.
从对重物质功利等"文化偏至"的批判出发,青年鲁迅与胡先骕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文教育理念:前者突出独异个人"自性"的作用,后者强调理智制裁人性;前者以西方的人道主义为理论旗帜,后者以西方的新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在实施这一现代性社会改造工程中,二者都将实践主体赋予少数文化精英,这固然反映了某种思想局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知识精英在这项庞大的人文改造工程中应具有的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