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里见敬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28
《宝文堂书目》所著录的宋人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留存到明代的宋话本,本文通过考证《宝文堂书目》与《六十家小说》的关系,论证《宝文堂书目》所著录的宋人小说实为《六十家小说》里所收者。这对于明代有无宋话本传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了《三言》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着重研究竞奔于科场中的形形色色的读书人的人生际遇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系,充分肯定《三言》这类题材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并进而指出考试型教育制度和选人方式的弊病,对当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姜潮洋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57-59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在“三言”有关复仇主题的篇章中,作者在为复仇主体选择复仇手段时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的倾向,即:身负血海深仇的复仇者大多选择了科举作为复仇手段,通过科举,在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从而达到复仇的目的。这与传统的手刃仇人式的复仇手段有着很大的不同。以科举作为一种复仇手段是有着很深刻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张志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57-58
《三言》是明代的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编纂的短篇通俗白话小说集。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作品着重以都市生活为背景 ,表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思想 ,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其中含量最大、最富于时代特色的就是对商人的描写 ,而且作品中所描写的商人作为文学形象又有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金梅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110-113
通过对《型世言》与"三言二拍"体制、来源、语言以及叙事的比较,探寻其在艺术水平上的差异,认为《型世言》的艺术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要逊色于"三言二拍",体现出较浓的文人参与创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周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2):56-58
文章从语用角度学视域,分析了《庄子》的"寓言"、"重言"和"卮言"等"三言"的语用特色。"寓言"体现了最小信息量原则,"重言"反映了话语角色对"以言取效"之力的运用,"卮言"是语用综观理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刘固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
从建立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方法入手研究<庄子>,将对<庄子>一书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以及庄子思想的特质产生新的认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它们作为<庄子>的独特笔法和思想学说的表现形式,使<庄子>具有了"微妙之理"和"精绝之文".寓言乃借他人之名来论说自己所要阐明的道理.庄子通过特有的艺术形象寄托思想,使自己的理论大都以寓言的面貌呈现出来.重言即借古人之名以自重,其目的在于提高思想的可信度.卮言则是与道相应,符合自然分际之言,是<庄子>书中最精彩、最玄奥的言语.卮言旨在阐扬庄子哲学的精神实质,在<庄子>作品中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在<庄子>中相互统一,密不可分.虽然"寓言"、"重言"之间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别,但卮言将两者巧妙连结起来,使<庄子>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三言"所言说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庄子真实思想的具体呈现.通过"三言"的互相配合,<庄子>书中诗性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结合得天衣无缝,由此构成了<庄子>有别于其它诸子的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8.
孙丹虹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4):55-59
冯梦龙在《三言》中搜集的商人形象大都突破以往习见,以此达到为商人正名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又陷入了另一个俗套里,而这正是冯梦龙规范市民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胡海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1):76-78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和康有为《日本书目志》作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两部著名的译书目录,在宣传西学、开启民智、推动变法等方面,起到过相当大的作用,在中国目录学史中,也具有接轨世界、走向近代、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二者在收录对象、取法借鉴、影响领域诸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展现了康、梁不同的学术风貌以及相互策应、彼此补充的思想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洪兴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5):43-46
直觉体悟是《庄子》"三言"艺术思维的基本方式。为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与艺术感染力,庄子直觉思维中使用了以一统万、以有显无、以物观物、以外托内、正反互见,即"统"、"悟"、"顺"、"衬"、"逆"等方式,使其文章形成了"汪洋自恣以适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徐永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6(2):189-193
《三言》中有许多作品涉及释道,并体现出一定的宗教思想。它一方面对释道的辅教助化的功用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在一些小说中对释、道二教的一些流弊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批判。《三言》中所体现出的释道观是收集进《三言》中的众多作品的原创作者和冯梦龙共有的释道观。影响《三言》释道观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与释、道两教长期对中国士人的影响、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民风民俗的变迁等密切相关;同时,反理学思潮及"主情"思想的兴起也对其释道观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宗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
三言二拍继承了先秦神话、魏晋六朝志怪及唐传奇的生态题材和生态精神.因其商业性与通俗性特征,小说的生态题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以教化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等诸多方面.重新体认三言二拍的生态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曾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0-103
过去往往因《三言》、《二拍》成书于明代而将其视作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其实《三言》、《二拍》中一部分脱胎于宋人话本,是可作宋代史料使用的。宋人话本并无原始的宋本传世,现存的多系元明时期刊印,故后人的窜改就势不可免。《三言》、《二拍》中若干取材于宋人话本者,往往成为宋元明三代社会生活和名物制度的杂烩,这是使用此类史料时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三言>中出现了一千余首诗赋词曲,它们或按照小说创作需要或根据各种文体自身特点融入小说,从而表现出时机选择、方式选择和文体选择的某些规律性特征,展现了中国古典小说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型世言》回避女性正常的爱情与情欲要求,宣扬残忍的节孝观,极端贬抑女性才情,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与同时期略早出现的“三言”、“二拍”相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型世言》呈现出倒退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编撰者的生活环境与境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重估《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文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卮言是一种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语言,它沟通天人之际,介乎言与不言之间.卮言就是载庄子之道的语言,它涵盖了庄子语言的内容、形式与风格等各方面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苏明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6-78
作为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十日谈》和“三言”,在情爱伦理观方面都表现出和封建传统情爱伦理显著乖离:肯定男女情爱的合理,歌颂爱情的力量,讽刺宗教禁欲的虚伪;在已婚男女中对妇女再嫁,婚后偷情的态度较为宽容,在婚姻考量中金钱开始冲击门第。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与当时社会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思潮中产生了人文主主义思潮和反程朱理学思潮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鹤岩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1-3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凤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一相似的社会形态,不仅影响了冯梦龙和卜伽丘的认知立场和文学观,而且影响到二人的文学创作,使他们不谋而合地创作出了主题相似的文学作品。卜伽丘因此而得到广泛承认,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而冯梦龙则被划入“封建文人”之列,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