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隆崩溃外部原因何在呢?浮躁的公众舆论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和舆论环境整体都是非理性的。德隆得势时,即使在熊市也被股民大加追捧,昂着“牛”头高歌猛进;政府、媒体也都对德隆大加褒扬。但德隆并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披露系统,  相似文献   

2.
近期,不断有因媒体采访引发的公众事件,这在掀起舆论轩然大波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亟待探究的现实课题,那就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进程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媒体采访,正确引导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3.
1月15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民政系统视频电话会,一直到县一级。对近期的舆论批评,部长李立国在会上坦言,民政工作发展不平衡有制度建设滞后、安排缺失的不足,也有民政部门在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中存在的一些不适应之处。他强调,民政系统一定要在公众关注和媒体监督中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这个会议也使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又一次浮现在公众面前:政府与舆论,如何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呼案"再审判决,呼格吉勒图被宣告无罪,舆论由此进入高潮。其实从2005年赵志红归案等重大疑点曝光以来,始终有媒体在跟踪报道,这使得"呼案"一直没有脱离公众的视野。舆论一直质疑着,经不起推敲的证据链是如何促成判决的;舆论一直争辩着,该案到底是不是冤案。呼格吉勒图昭雪,公众舆论从各方面审视"呼案"和法制的运行,随后千言万语地聚焦冤案的倒查追责和当年的断案内幕。我们关注"呼案",是因为我们期盼正义早日归  相似文献   

5.
<正>"舆商"是继情商、智商等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领导智慧和领导艺术。当信息以爆炸的态势呈几何式快速增长之时,如何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世界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甚至做到化解危机,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有较高的"舆商"。而所谓"舆商",正如有人所说,就是"树立正确观念,应对媒体和公众舆论拷问,并恰当地发表见解、理顺舆论话题、优化公共关系的智慧和能力"。然而,现实却是"舆商不高""舆伤"不断,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舆  相似文献   

6.
危机环境下的企业与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处在危机时刻,如遇突如其来的媒体“发难”,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媒体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避免由此可能引发更大危局的首要工作。从许多经历过危机的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对于媒体及其报道的漠视、回避甚至对抗,只会强化新闻单位及公众对它的消极印象,并使自身陷于舆论孤立和受威胁境地;媒体因为企业不能及时满足其对危机及其影响的兴趣的需求,会对企业负面报道更加迅猛。特别是一些不良媒体,缘于企业对之的封闭,还会千方百计通过不正当途径捕风捉影进行报道,导致公众对企业行为的更大关注。由此也就引出一个严肃问题,即企业管理者…  相似文献   

7.
<正>信息时代的世界潮流和国内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众具有越来越大的信息选择权,受众的地位日益突出。我们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会同媒体打交道,要善于运用媒体引导舆论。但目前,从总体上看,领导干部同中央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  相似文献   

8.
一个公共话题催生政府“柔性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圣中 《决策》2007,(5):30-31
从2007年3月21日到4月2日这一段时间里,重庆市的钉子户事件吸引了海内外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其缘由就是一对被称作"史上最牛的钉子户"的重庆夫妇和一幢孤立在现代都市高楼大厦包围下的深坑中的旧楼房.近百家媒体聚集在重庆杨家坪,杨武夫妇向记者的宣告,网络的继续点击,一起使这一事件的持续升温,并最终成为一个热门的公共话题.直到法院下达最后拆迁日期以及市政府的出面协调,才最终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9.
问题     
《领导文萃》2006,(10):7-8
为阅读率、点击率、收视率折腰由于利益驱动,使得一些媒体新闻也走向娱乐化、低俗化,只求阅读率、收视率、点击率和吸引眼球。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网络传播方式的普及,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就要"博出位","炒作"就逐渐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成为"恶炒"。舆论低俗化,第一恶果是令传媒的公信力丧失,新闻纸沦为"无良印品"。但更令人担忧的是,"恶炒"汹涌,青少年们却未着盔甲,舆论环境的不良风气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媒体"逐利"现象严重,是传媒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制”改革的几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对公权力的制约,最有效的还是外部的监督,特别是人大、司法、公众、媒体等。如何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对大部门制改革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部门制”改革,已成为眼下媒体和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大部制改革,改革有可能会遭遇什么样的阻力和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传媒所具有的广泛、迅速、多元性等特点,使其已然成为领导者形象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媒体形象”也成为领导形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领导者通过媒体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其视觉注意,甚至会成为公共话题。领导者在公共舆论中的形象一旦为公众所认可,便可以增加领导威信、提高凝聚力、感召力,而一旦在媒体中形象不佳,则会失去公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塑造“媒体形象”,已成为新时期领导者的一堂必修课。  相似文献   

12.
提升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何不断开拓创新,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对主流媒体的重要考验,也是主流媒体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又重大的课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体现主流上下功夫,在打造权威性上做文章,在提升公信力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公共政策在正式出台前,相关议题就会成为媒体与民众互动的主要内容,实现公众议程与媒体议程的互动。媒体与民意的充分融合又使得其可以借力公共舆论对政府形成影响,作用于政策问题建构而与政策议程形成互动。政府则可借力网络平台实现引导舆论的合力效应,达到媒体议程与政策议程的深度交融,即公众、媒体与政府间的议程互动将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关注、讨论与意见表达等具体行为而实现,提升政策内容对社会问题的覆盖度。想要提升公共政策效力,就应渐进调适公众议程设置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性和包容性、政策议程设置的自主性和被动性。  相似文献   

14.
秦德君 《决策》2005,(3):52-53
公众人物容易因“表演心理”而刻意去迎合公众的口味,这会使他们的形象变得缺乏魅力甚至因媚俗而低俗。而媒体在这方面的推波助澜,往往成为许多公众人物最终“败走麦城”的主因之一。理解这些风险,才能明白“为声名所累”和“成也媒体.败也媒体”的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15.
媒体和公众舆论对于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的集中报道,开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北京方面打开信贷闸门,支持国有控股银行向地方政府支持的基建项目放贷之时,其关注度随着近年来债务数字的急速扩大而越来越高. 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债务,当前中国传统主流媒体和专家普遍表示出担忧,赞同对地方债务的过快增长保持高度警惕.他们认为,地方债务的膨胀和累积会扩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恶化社会信用环境、累积庞大的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发生大规模金融危机.财务专家郎成平甚至在2011年年底就倡言,由于中国4万亿投资导致的债务危机已正式爆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在我国一些地方,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尤以邻避类环境冲突事件为主。邻避冲突事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公众的情绪因素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的情绪会受到公众对邻避设施的风险认知、社会信任、从众心理、社交舆论等因素影响,因此,邻避冲突的防治,不仅要重视对公众情绪的引导,还要善于从情绪影响因素入手,对情绪进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场合都阐述了"姓党"问题。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必须坚持党校"姓党"这个党校工作根本原则;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这一系列思想和要求颇具深意,令人对照检查,给人更多思考,让人发现差距,引人不用扬鞭自奋蹄。姓氏在汉语中,是象征家族系统的符号,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都包含着独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媒体的作用持续扩大,主流媒体已由过去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迅速扩展到网络媒体,"随着网络融合的升级,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在"2011年全球传媒产业与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与会专家学者提出这一观点。同时,伴随微博、微信等媒介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在公众平台独立发声,可以说媒体的强势发展为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站在国有企业的视角,从认识媒体特点、把握宣传规律出发,抛开对媒体的成见,纠正对新闻舆论认识上的偏差,以新思想融入新的信息时代,正确认识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二者的关系,力求善于运用媒体展开正面宣传,推动企业内部、企业与地方和谐发展,让媒体成为企业对外提升影响力、对内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李占乐 《领导科学》2021,(2):99-102
新媒体空间信息和舆论的界限日趋模糊,出现信息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当权力在各个主体间的分布状况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权力格局的演变,也必定会出现权力的转移。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能够制约政府公共决策的根本原因是出现了由政府向公众的权力转移,主要体现在:新媒体使公众所获得的信息数量大为增加、质量大为提高,导致权力资源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新媒体能促进公众个体之间的合作,构建集体身份和扩大集体认同,从而改善了公众权力的结构;权力结构由全景监狱式急剧转变为共景监狱式,导致政府权力和公众权力之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本由国家独享的话语权被迫与公众分享,这意味着政府权力的减少和公众权力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胡菡菡 《决策》2012,(11):70-72
公众想要的并不是杨达才的倒台,而是整个政府体系廉洁高效地运转。每位公务员都有可能随时接受公众的拷问,因为他们本身肩负着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重任。"表哥"杨达才的倒掉因为一只手表而栽下马,"表哥"杨达才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这位陕西省安监局局长,在延安特大高速公路事故现场满脸微笑,受到网友质疑,并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紧接着,其佩戴的手表被发现是价值欧元3.8万多的欧米茄。有好事者在微博上发布了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有5块不同款式手表的照片,称这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同志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