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大学生人才增值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从实质来说.大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就是人才增值的过程.研究了解大学生人才增值的模式、规律、特点与方法,对于降低其成才成本,帮助他们驶入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升值,进而提高人才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兰 《人才瞭望》2010,(8):73-74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要求。“人人都能成才”的提出,对每一个在成长路上奋斗、渴望成为有用之才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3.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学会认知"强调"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的知识"。可见,"学会认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会学习"。新教材思想品德课通篇体现了激发学生探知,唤"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才管理学将人才分为两大类:显人才和潜人力。显人才,是已被社会承认的人才,即平常所讲的人才。潜人才,简而言之,即已经成才,但不被社会承认的人才,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才黑马"。  相似文献   

5.
一名我们认为的“薄弱生”,对学校来说,只是万分之一,可对他的家庭却是100%。作为塑造人才的高职院校,我们应该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应该让每一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重新诠释成才的内涵,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具有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精髓所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6.
八岁的孩子懂事,八岁的《人才开发》顶事。识才引才需要她,育才成才也要她,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更离不开她。 我们的时代英雄辈出,而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改革开放春潮汹涌和人才市场兴起的热浪中诞生的《人才开发》,围绕开发成才这个千家万户关心的社会生活热点,进行正确舆论引导,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理所当然会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7.
人才成长规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要成长,学科亦要发展。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众多的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人才规律的研究更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不断地充实自身。本文主要从成功学中的有关原理透视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有志者事竟成、识时务者为俊杰、成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需求层次决定人才成长高度、大器晚成、合作竞争是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行动和速度决定成才关键等成才规律和特点。以期望能对推进人才学的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赫克歇尔与俄林的资源禀赋论认为,李嘉图之比较成本差异存在并引发国际贸易,须有两个前提条件:(1)各国的资源禀赋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2)不同产品生产使用的要素组合比例不同(生产的物质技术方面)。受此启发,可以建立一个成才模型。 一个有用人才之所以能够造就,全面的原因在于他(她)自身的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成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件对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举行成立30周年院庆。很多文化、艺术界的名流。大师莅临祝贺。庆典大会上,教师代表、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的发言虽篇幅不长,但旁征博引,论述了人何以成才,才何以堪用。其好学、力行、知耻的主张,对于我们如何培养人才,有启迪精妙的作用。刘先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专家,著述等身。文化是“化人”的,人之成才,离不开文化的积淀和滋养,亦即需要先进文化的化育。中国文化有许多精粹,化育了我们历代才子骚人,延续了民族创新发展的伟业。在我们大力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的今天,刘先生的一番话,对于我们培养德艺双馨、行己有耻、堪当大任的人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卢鹏 《人才开发》2011,(7):45-48
创造性是人才最本质的特征,人才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发挥其创造力,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过程。创造力在成才过程中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它是成才的前提条件、关键因素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要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近年来,河南省舞阳县按照"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全民人才"构想,探索实施了以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回归、人才激活等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初步确  相似文献   

12.
周俊 《人才瞭望》2009,(9):70-70
张改平,男,1960年生,河南省内黄县人,博士后,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英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河南省动物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才自我埋没就是"成才者或人才自己否定自己的成果和素质"。也就是说人才埋没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成才者或人才自身,即成才者或人才自身埋没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性劳动成果,进而导致自身及其才华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人才的社会埋没相比,人才的自我埋没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才的重要性,似乎是毋需多说的了。一个人才救活一个企业,一个人才造福一方,有目共睹。即使是那些甩掉人才、摧残人才的死官僚,他也不是一点不懂人才的重要。他说不定是正因为懂得人才重要,才忌才、害才的。批评葬送人才的人是不懂人才之重要,这种批评太轻了,是上了他们的圈套。他们是另有图谋。 在经过多年的紧锣密鼓地宣传重视人才之后,当务之急是要学会理解人才。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不同的。人才的能力结构与非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知道人才的能力结构,就可以追根溯源地挖掘相关本能及其能力的成长、发展过程,从人才的能力结构出发,挖掘、寻找相关的形成规律,从而科学地找出规律与教育方法,给出培养孩子成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呼唤高素质的人才,渴望成才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追求,更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企盼。什么是人才,如何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日前,通过对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五所高校学生成才观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对于如何成才以及成才的目标等还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成才观。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成才的理解存在偏差 当今社会普遍认为“上大学一成才”,父母只要将孩子送进大学就认为…  相似文献   

17.
“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而人才的成长既有个人的主观努力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人才成才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才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才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庭“生态论”、“系统论”观点出发。认为影响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马伟 《人才开发》2009,(4):26-27
当今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党和国家对人才高度重视,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国家的人才战略为女性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女大学生作为知识女性人才中最有潜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走进21世纪,作为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人事干部,如何立足岗位成才,是个既关系到提高工作效能,又关系到人事干部队伍建设的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那么,我们要取得人事干部岗位成才的主动权,就必须尊重岗位成才的规律,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既要“立志”,又要“立行”。人事干部实现岗位成才,“立志”是思想基础。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了成才的信念,才能在行动上坚持不懈地奋斗。同时,“立志” 与“立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事干部岗位成才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人事干部对岗位成才孜孜以…  相似文献   

20.
我们正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知 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最重要资源,即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是人的智力的产物,知识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智力经济。因此,进行智力投资、积累智力资本、使自己成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的理智选择。 什么叫成才?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创新性人才?其中有没有统一的成才模式?如果有,这个模式是怎样构成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根据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成才是人生最高需要——自我成就需要的实现形式,是主体人向着某个成就目标持续追求、不断进步的活动过程。成才和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