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社顾问缪进鸿教授,原系浙江省高教厅和人才研究会的领导人之一,是浙江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浙江省校友会会长。曾以科学方法,广泛收集中外历史人才资料,潜心研究比较人才学,经过20年带领一班研究者坚韧不拔地努力,综合分析,得出成果,广泛征求国内外学者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社顾问缪进鸿教授,原系浙江省高教厅和人才研究会的领导人,是浙江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浙江省校友会会长。曾以科学方法,广泛收集中外历史人才资料,潜心研究比较人才学,经过20年带领一班研究者坚韧不拔地努力,综合分析,得出成果,广泛征求国内外学者意见,引起了共鸣,受到了赞扬,终于创立了中国人才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比较人才学。我们认为这一成果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开发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特约专稿介绍;又由我社另一位顾问高胡同志,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同样为省人才研究学会、学界的领导人就此写了专论。一起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王通讯同志系本社顾问。他是改革开发后,我国人才学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央人事部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函中告知王康同志不幸逝世,不胜悲痛,王康同志是中国人才研究会正、副会长,我社顾问。特此表示深切地哀悼。王通讯同志为我社创刊另写有长文章,拟另行刊载。  相似文献   

4.
人才学是专门研究人才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人才问题备受关注,人才学学科的地位与作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人才学学科理论性强,且综合多学科知识,对人才开发与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加强人才学与心理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的融合.重构人才学学科的内涵.有利于人才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是我社顾问、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才学和人才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一直从事人才研究工作,是全国知名的人才学教授、学者。现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此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愿意成才的青年,很有启发和帮助,本刊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王通讯同志系本社顾问。他是改革开发后,我国人才学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央人事部人才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函中告知王康同志不幸逝世,不胜悲痛,王康同志是中国人才研究会正、副会长,我社顾问。特此表示深切地哀悼。王通讯同志为我社创刊另写有长文章,拟另行刊载。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是我社顾问、原浙江高教厅和人才研究会领导,该省清华大学校友会会长、教授,对国内和全球人才比较专心研究多年,富有成果,受到海内外学者赞誉,是人才比较学开创性的著名专家,此文对犹太民族人才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约二万字,本刊分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人才开发》2002,(8):1-1
近日,同时惊悉我社两位老顾问、革命老前辈赵毅敏、陈沂不幸遽尔逝世的噩耗,非常震惊,万分悲痛! 本刊作为全国性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才学类核心刊物,创办十七年以来,供社会各界、各级干部、各类知识分子和广大读者阅览,受到爱护、支持和欢迎;特别是受到我社所有顾问的爱护和支持,其中就有新近慷慨应允担任我社顾问的赵老毅敏同志和担任我社顾问多年的陈沂同志。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才开发》期刊已创办100期,在此期间,《人才开发》为中国人才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为人才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对为办刊作出贡献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深切的谢意!今天,我再次利用《人才开发》这块宝地,就十五年来中国人才学的发展成绩和当前新进展作一概述。 一 1979年,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在科学园地破土而出后历经15个年头。作为三级学科列入《科学分类与代码》学科代码:630.5520。在此以前,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编的“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成果评审学科目录表”,人才学作为两级学科,列在“社会学和其它新学科”之中,代码280701。 (一)人才学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理论体系和若干专门研究方法,人才学的框架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构成: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包括成才主体自我开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和人才研究工作。在他刻苦努力下,获得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他创立的《比较人才学》花了不少心血,博览中外古今大量著作、资料、条分缕析、富有创见,受到海内外著名学者的重视,对人才开发具有重要咨询启发作用,是一项基础、费力的研究工作。他锲而不舍、方法科学、钻研精密。本刊曾发表过他的专文。希望他今后取得更大成就。尤其希望人才学研究者从他的钻研精神和研究方法中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多年来一直在人才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著有以《人才学通论》为代表的10余部专著.1994年他被国务院批准为在人才学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才的定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它是人才学学科成立的"元"范畴,是人才学的逻辑起点,它不仅是人才学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人才开发、人才利用必须解决的问题.自人才学诞生以来,不少学者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人才的定义作过非常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刊十几年前,开始刊出我国人才学领导、前辈兼学者缪进鸿教授开创人才学一门分支学科——比较人才学的文章。那时他的研究刚刚起步,现在经历十八年,终于结出硕果。自现在开始,将陆续出版丛书八集;此文介绍的是第一集。作者具有远见,目标远大,任务艰巨;但他以愚公移山精神,点滴扎实,广搜资料,遍求教益,下了很大分析、综合工夫,坚持科学态度、求实方法,得出大量成果,成为人才开发决策的重要参考。他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赞赏、重视。本刊将陆续推介,以飨读者;期望比较人才学在我国从此更加受到重视,茁壮成长,对人才开发、宏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学者缪进鸿20年前立下宏愿(他谦称做了件犯傻的事),建构一门新兴人才学科分支——“比较人才学”。先是花了4年时间,从大百科全书、传记、年谱、回忆录中收集数千位中外杰出人物,整理归纳出26个群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才学界就人才学的基本问题展开了一些争鸣,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人才学所具有的特殊矛盾一直不很明确,这一争鸣对于明确人才学的特殊矛盾必将有所裨益。 我以为,要科学地研究人才学的基本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两个理论前提。一是确立这样一种社会观:任何现实的社会都是社会主体(现实的人)与社会客体(社会)两者有机的统一整体。社会与人是不可分割的.孤立地讲社会,那将是抽象的社会;孤立地讲人,那只能是抽象的人.这种观点和方法对于人才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是不利的。二是要把价值观念引进人才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有价值的问题,价值渗透于人的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人生过程不过是人的各种价值关系运动的过程.离开了价值观念,人才学的基本问题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人才学诞生17周年,也是中国人才研究会成立15周年。17年来,人才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科自身的建设也有较大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园地里的一株奇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面对现实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和新问题,人才学原有的许多理论,或是失去了现实意义,或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人才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则又显得那样地艰难和迟缓,总是落后于实际工作的步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扭转人才研究落后于现实的局面,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人才学将很难有大的作为。这不仅将会危及人才学的学科地位,更将会对现实中的人才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必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指引下.各行各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迫切需要大批人才。在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才是关键。”针对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人才短缺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专门研究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及使用规律的新兴学科——人才学也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人才定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才学从无到有,从有到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近30年的人才学的发展历史.人才定义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它既是人才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制约着人才培养、开发、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近30年来.专家学者们观点颇丰.但争议也颇多.阻碍了人才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人才定义进行历史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并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对现代人才的定义作出一个较为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才,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第一资源”已为定论。如何让有限的人才资源发挥出无限的效能,这对社会、单位、个人都带来一个合理开发、合理使用的新课题。本刊应读者要求,开辟了“人才学基础知识讲座”专栏,特邀专家学者较为系统地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旨在普及和宣传人才学基础知识。视情我们将举办一次知识竞赛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20.
王通讯简介著名人才研究专家。1945年出生于河北获鹿县。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务院科教组、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在人才研究、人才资源开发方面成绩卓著,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在国际上曾获美国加州蓝带大印模奖,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大辞典。主要研究领域: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人才潜能开发、人才素质测评实用技巧、人才成长规律与生涯设计等。著有《微观人才学》、《宏观人才学》、《人才学通论》、《人才资源论》、《潜能开发论》等。系日本千穗商科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文部省批准),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教授。授课单位有: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组织部、总参谋部、空军政治部、大庆石油管理局、宝钢公司、武钢公司、中国民航、山东胜利油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