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优质油菜绵油 9号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播期对绵油 9号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度、一次有效分枝个数、全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适期早播 ,能显著提高绵油 9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水稻双株秧在不同施N量和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施用90g/m2N肥、栽240苗/m2处理的有效穗和经济产量最高。就有效穗和经济产量两个经济性状来说,施N量和密度间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的互作效应。在施N量低时(如45g/m2),要有较高的栽插密度(如270苗/m2),才有较高的有效稳和经济产量。因此,在施N量低时应加大栽插密度,以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施N量和密度对颖花数、结实率、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因此,栽双株秧必须有较高的N肥施用量和适宜的基本苗数,最后才可能有一个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玉米绵单四号产量 (Y)与密度 (X1) ,施氮量 (X2 ) ,施磷量 (X3) ,施钾量 (X4 ) ,施锌量 (X5)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6 750kg/hm2 以上的栽培模式为 :密度 4 1550~ 4 2 6 75株 /hm2 ,施纯氮 2 16~ 2 2 6 .5kg/hm2 ,施用P2 O5为6 1.5~ 6 9kg/hm2 ,施用K2 O为 6 4 .5~ 72kg/hm2 ,施用ZnO为 2 1.15~ 2 2 .95kg/hm2 。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得出玉米群体最高产量、玉米群体合理密度与合理施氮量值,并用协同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 3种密度下对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分蘖及成穗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分蘖速度和分蘖力皆为中等 ,中等密度条件下 ,有效分蘖期每天可形成 0 .15蘖 ,各期总蘖数为 3.7左右 ,低于绵阳 11号 ;与绵阳 11号分蘖速度的差异主要在有效分蘖期 ;绵农 4号、绵农 3号的成穗率为 55%左右 ,低于绵阳 11号 ;但分蘖和主穗的差异较小 ,分蘖穗重占主穗重的 80 %左右 ,茎蘖穗重变异系数 15%左右 ,穗子大小均匀一致 ,小穗相对较少 ,小穗较大 ,这些性状都优于绵阳 11号。绵农 4号、绵农 3号大穗大粒特性较绵阳 11号更为突出 ,其常规种植密度应小于绵阳 11号  相似文献   

6.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建立了油菜新品种绵油 11号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施纯氮量间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30 0 0 .0 0~ 314 0 .6 9kg/hm2 间的栽培模式 :种植密度 2 0 .5 0~ 2 2 .89万株 /hm2 ,施纯氮量 197.83~ 2 32 .2 1kg/hm2 。  相似文献   

7.
在涪江灰棕冲积潮田上,测定了每公顷施氮素0,75,150和225kg对小麦绵阳403、绵阳11号和京771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参数分析显示,达最大产量(Ymax)时的施氮量,绵阳403为187.3kg/hm2,绵阳11号为161.1kg/hm2,京771为177.2kg/hm2,绵阳11号需氮量最小,绵阳403为最大。以二次项(bx2)系数作为判定过量氮导致减产的测度,其系数依次为-0.284,-0.358和-0.077;以绵阳11号对过量氮反应最敏感。供氮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品种间差异较大:绵阳403除谷蛋白外,其余7项蛋白组分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11号清蛋白、球蛋白、赖氨酸与施氮无显著相关,其余5项蛋白组分呈显著正相关。京771除蛋白氮、谷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未达显著。供氮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为:绵阳403和京771的沉淀值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绵阳403和绵阳11号的烘焙体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建立了水稻冈优 72 5产量 (Y)与施氮量 (X1 )、施磷量 (X2 )、施钾量 (X3)和密度 (X4)的数学模型。经因子水平选优 ,得出产量在 9750~ 1 1 2 50kg/hm2间的栽培模式 :施氮肥 85~ 1 77kg/hm2 ,施用P2 O5 为 40~ 85kg/hm2 ,施用K2 O为 1 2 5~ 2 0 2 .5kg/hm2 ,密度 2 0 .5~ 2 7万窝 /hm2 。  相似文献   

9.
在1985~1986年和1986~1987年两个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年份,于Rothamsted试验站进行了多因素试验,研究了在冬前和春后小麦重要生长发育阶段施N对9月播种和10月播种的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含N量的影响。改变冬前N素供应的处理是在冬前给小麦施用N肥和把小麦种植在具有不同土壤N素残留量的油菜茬地和燕麦茬地上。春后施N在总量为200kg/ha的施肥水平上,设置早施或迟施,一次性施用或分次施用等处理组合。1985~1986年的试验还研究了在夏季增施50kgN/ha的作用。在两年的试验中,9月份播种比10月份播种的小麦产量高。与1985~1986年比较,1986~1987年9月播种的小麦越冬阶段生长较好,但在植株生长和N素吸收方面的早期优势只提高了秸秆产量而未增加籽粒产量。两年中,燕麦茬土壤氮素的残留量都低于油菜茬。土壤氮素的差异不影响10月播种的小麦越冬期生长和氮素吸收。1985~1986年,因不良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小麦冬前生长和氮素吸收,无论是冬前施N还是土壤残留N含量都未影响9月播种的小麦产量。而在1986~1987年,燕麦茬小麦的产量比油菜茬减产420kg/ha,但是这种减产可以通过施用氮肥以平衡土壤含N量来消除。在4月份一次性推迟施N使小麦减产,特别是在9月播种的燕麦茬小麦和冬前未施N肥的处理,而其余的春后N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荞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在适播期含量较低,早播和晚播则提高,晚播尤甚,但早播和晚播由于籽粒产量较低,蛋白质产量也相应较低。在荞麦优质栽培中,播期以比当地最适播期略早为宜,以使籽粒产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蛋白质产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状况,以水稻产量为目标函数,选择水稻播种量,单位面积施氮量、施磷量为调控因子,采用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开展了灌淤土壤水稻优化施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播种量,氮、磷这三个因素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单因子作用对水稻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施氮(正效应)〉施磷(负效应)〉播种量(负效应);水稻产量大于550kg/667m^2以上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水稻播种量20.1-22.7 kg/667m^2、施纯N:17.9-19.3kg/667m^2、施纯P2O5:5.3-6.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成单13进行了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施纯N量等综合农艺措施研究,明确了高产生理指标和相应栽培技术及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1989~1990省区试和1992~1993品种对比试验表明:成单13是高产稳产性品种。  相似文献   

13.
本项研究,“低”播量与“中”、“高”播量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并且低播量较耐迟插,增产幅度比“中”、“高”播量大。“低”播量栽培的高产特性:1、单株茎基宽带蘖多,是分蘖早发增穗的基础;2、孕穗始期,齐穗期提早,有利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宁夏平罗县马铃薯优化施肥模型构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钾互作效应与作物优化模型的研究表明:氮磷钾单因子作用对马铃薯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施氮(正效应)〉施磷(负效应)〉施钾(正效应);因子交互项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P×K(正效应)〉N×K(负效应)〉N×P(正效应);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马铃薯实现最高产量(Y)=2586.151 kg/667时的施肥量:纯N:29.708kg/6672,P2O5:7.515kg/6672,K2O:3.204kg/6672。  相似文献   

15.
英语五种基本句式的认知性除遵循顺序、相邻、包容和数量四条原则的语言认知规律外,笔者还发现:SVOO句式中的O(N1)和O(N2)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SVOC句式中的OC为"手段"意,而"目的"意则蕴含在本句式和受话人所理解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16.
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原油催化酯化脱酸效率的关键。将 K2 CO3 /Al2O3 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原油的酯化脱酸,用 XRD、N2 吸附–脱附、Hammett 指示剂–苯甲酸滴定法表征催化剂性质,研究活性组分含量及酯化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质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K2 CO3 负载量为 25% 时,活性组分呈多层分散,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下降。催化剂的总碱量(H–>9.3)和弱碱量(9.3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榆林地膜小麦的试验、示范、观察和多点调查,结合实际论述了榆林市推广地膜小麦的适宜区域、播期、施肥、管理等技术问题,提出了适宜当地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丘区小麦产量与密肥关系,建立了小麦产量的数学模型,运用微机模拟寻优,找出小麦亩产大于325公斤,投资效益大于12公斤/元的优化方案.对模型进行解析,找出了影响五区小麦产量较大的因子是氮基肥、不同叶龄追施氮肥和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