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龄老人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利用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1998年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对痴呆有较好预测作用的神经心理学量表(痴呆简易量表,BSSD),对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进行简单筛查评分,并对筛查出来的痴呆疑似人群的特征进行描述,探讨高龄老人中痴呆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郑真真 《人口研究》2001,25(5):70-75
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显示 ,高龄老人中有 92 3%女性和 5 8 4 %男性的婚姻状况为丧偶。女性高龄老人不仅丧偶比例在各个年龄组都高于男性 ,且曾经再婚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同龄的男性老人。初婚丧偶发生在 6 0岁以后的老年人中 ,男性的再婚比例为 2 3% ,女性为 0 5 %。同时 ,各年龄组高龄老人的丧偶时期平均值也存在着显著的男女差别 ,女性的丧偶年数比男性老人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龄老人长期护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预测21世纪中国高龄老人数量及分性别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按照"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课题组进行追踪调查所取得的高龄老人分性别与5岁一组的需帮助比例,推算出2050年中国高龄老人中最基本生活需长期护理的人数将比2000年增长7.5倍以上,在2100年将比2000年增长9.8倍以上。提出切实抓好预防与康复、尽快建立40岁以上人口定期健康检查制度、搞好民政福利服务与为卫生保健服务的资源整合、在2010年后调整现行生育政策、逐渐加大养老机构收养生活严重不能自理老人的床位比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为972百万,占世界60岁及以上老人总数的19.9%;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为63.l百万,占世界65岁以上老人总数的19.3%。那么,在这样一个老年人口大国中,如何建立比较合理的养老模式,妥善解决未来老人的生活照顾问题呢?本文将结合近年来中国一些调查资料对比作较深入的探索。一、未来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点1.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相当快。目前中国老龄化的水平较低。199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8.6%,65岁…  相似文献   

5.
高龄老人的自评完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纵向调查数据考察高龄老人的自评完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高龄老人自评完好的总体水平较高,80岁组老人的积极的自评要高于90岁和100岁组老人,消极的自评低于90岁和100岁组老人,但各年龄组之间的均值水平差异不大。多元回归模型的研究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变量后,年龄对积极的自评有显著影响,对消极的自评没有显著的影响;认知能力、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生理功能以及自评健康都是影响自评完好的关键变量。相比而言,女性和农村高龄老人的消极的自评程度高。  相似文献   

6.
有关研究健康老龄化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的分析,对有关健康老龄化方法论进行了三点思考(1)长寿是健康的标志,但长寿又不能充分体现健康;(2)此数据集将高龄老人界定为80岁及以上,建议用75岁与80岁以上两个标准;(3)如何建立衡量老年人健康寿命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龄死亡模式及其与瑞典、日本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发现只有二个参数的莰尼斯托 (Kannisto)模型 (即简化的罗吉斯特模型 )对中国高龄老人死亡率的拟合效果好于其他五个模型。中国与瑞典、日本 96岁以上的年龄别死亡率比较相近 ,而中国 96岁以下的年龄别死亡率显著高于瑞典、日本。我们认为这一有趣的趋同现象可能主要是由中国高龄老人“劣淘优存”的选择性更强而形成的。我们还发现与发达国家模式类似 ,中国的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在 96岁以后的特高年龄段减缓。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分析讨论了我国 2 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 (一 )高速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从目前的 7%增加到 2 0 5 0年的 2 3%左右。 (二 )高龄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 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 (三 )老人数量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 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3 3亿 ,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1亿。 (四 )老年抚养比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 3~ 4倍。 (五 )地区差异大 :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 ,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还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充分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老年照料政策应适当向女性老人倾斜等方面阐述了对策性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2002~2005年调查数据对我国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待遇的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交叉现象进行了研究。运用离散时间的死亡风险分析,文章的发现支持选择性死亡的理论,即无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60岁时死亡率一直高于享受医保人群,使得无医保人群中强健的个体幸存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选择机制的作用逐渐表现为死亡率逆转,即无医保人群的平均死亡率在大约96岁以后开始低于享受医保人群。研究显示,我国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的生存优势一直存在至96岁高龄,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口的健康有着显著而长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资源与照护供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项目2000年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中国超过2/5的80岁以上城市高龄老人需要他人提供某种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超过1/10的高龄老人日常生活严重依赖他人。女性对照护的需求大于男性。这些照护服务主要是由家庭提供和资助的。家庭照护在中国城市老年照护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鉴于中国人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应大力发展社区照护,支持家庭照护,建立完善的分工合理的老年照护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