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清代中原作家李绿园的小说《歧路灯》从创作思想、创作选题、人物形象诸多方面都表明了作者的文化担当精神。小说高扬"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显示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小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的创作选题显示了作者对社会未来的忧思;而小说中王氏的母亲形象所彰显的文化内涵,既是作者文化担当精神的人格折射,也是解读中原文化精神的锁钥。  相似文献   

2.
李永东 《云梦学刊》2001,22(4):82-83,126
人性的透视是贯穿姜贻斌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他前期的小说从两性婚姻角度切入,高扬理想人性;后期的小说,从食色角度切入,披露阴暗人性.纵观姜贻斌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性态度、创作方法和风格都有明显的转向,体现了当代文学创作的走向和作者创作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3.
蔡连卫 《兰州学刊》2005,(6):275-276
作者是文本的创造者,作者的思想观念对文本主题的确立与形成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洪昇的文学观念、创作动机的考察入手,重新探讨<长生殿>的主题,认为只有"情"才是作者创作的主旨与剧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艺术形象的动态存在的描述王汶成艺术形象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具体他说,就是从创作方式、到作品方式、再到交流方式的存在。从生活物象到作者心象的创作存在方式创作方式是艺术形象最初的存在方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艺术形象的孕育和塑造过程。毫无疑问,作者是艺术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创作由于受到诗歌的体格、声调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只能以潜隐的状态叙述。隐含作者是读者从整个文本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形象。叙事诗的视角变化和叙事表层结构并不清晰,其原因在于个人化叙事特点和传统叙事诗创作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玉超  刘明坤 《兰州学刊》2011,(12):156-160
明清小说的作者和作品数量众多,绝大多数的小说作者都与科举存在联系。从地域的角度来讲,具有地域差异的明清科举,对众多的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并成为影响作者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各类科举身份的小说作者数量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小说创作类型的总体选择上存在不同,其中涉及的科举内容,也表现出赞同、讽刺等差异。  相似文献   

7.
明末士人好议时政之风导致党争激烈,时局更加动荡,为时事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增强了作者的创作勇气,强化了作者创作意图的政治意识;扩大了时事小说的读者群体;甚至出现了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时事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8.
何谓读者意识?我把它看作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之中的为读者着想的那种意向和观念,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中对读者的需求、意愿的考虑,对作品将在读者中间产生怎样效果的关注。 那么,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即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是否普遍地具有读者意识?对此,不妨留待一般文艺创作心理学的“情境”理论和“反馈”理论去深入研究,暂不作简单的结论;但是,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著作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法律制度抽象出来的关于著作权立法、司法以及与作品使用、转让等有关的民事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以下内容:一、创作自由原则。创作自由包括创作内容的选择自由和创作观点的发表自由两个方面,任何对创作内容的干涉、对创作观点的轻易否定,都不利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是违背了创作自由原则,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同时,创作自由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施。二、作者权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它包括保护作者著作权,确认作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建立相关的侵权救济制度,并要求作者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三、作者权益与作品传播者权益相结合的原则。作者的创作成果只有经过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传播者的劳动应受到鼓励,他们的权益应得到著作权益的尊重和保护。著作权法对作品传播权益的保护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法所确立的著作权邻接权制度方面。  相似文献   

10.
游记注重亲历性、纪实性,其真实性更在于注重游记中作者的真感受、真情感、真体悟、真性情,才能在真实性基础上创作出精品佳作。写出超乎常人更深细而新奇的感受,乃游记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游记创作应融入作者的真情感,此乃游记之血脉。游记在描述风光中应该给读者有所启迪,使游记具有深刻的内蕴。游记还要努力表现作者的真性情,这构成了不同作者游记写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白雪公主》嫁接于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但二者创作风格迥异。对作者而言,互文性是其"叛逆性创作"的重要手段;对读者而言,互文性带来了"痛并快乐"的"极乐"阅读体验,帮助读者解读后文本的白雪公主角色塑造的矛盾性和悲惨命运,揭示作者的创作深受前文本的传统和作者所处社会背景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祝德纯 《云梦学刊》2002,23(6):65-67
散文的营构,有两大主流:一是随意驱遣;一是以法绾合。本文认为当代的散文作者们既有对传统的承接,便更多的是创新与探索,诸如散点铺排、意旬纷呈、镜头组合等等。既显示出作者极其开阔的营构视野,充分张扬着作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散文创作的艺术内涵,有效地增强了散文文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于自己的作品《心头飘过……》创作过程的再现,向读者展示创作这部散文诗集的过程中,作者用美的感受、美的文字、美的心境来书写生活。指出创作过程中作者注意了唯美主义的生活再现,却摒弃了唯美主义的艺术高于一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宁静之美、意象之美用白描的书写方式揭示于读者面前,让读者在城市的喧嚣之外体会一种都市女性的心灵之美。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界思想争论激烈的那个年代,作者宗璞以"人学"为导向,创作了作品《红豆》,虽然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抛开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的局限,就作品本身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描述和表现作者独特思想的方式上看,《红豆》描写了在革命斗争激烈的动荡年代,以江玫、齐虹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在内容与形式、深度与广度各个方面都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画家传记创作是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新热点。新时期中国画家传记创作繁荣的表现是传记作者队伍壮大,作品数量繁多,出现一人多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汉《郊祀歌》十九章作者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文玲 《学术论坛》2005,9(4):158-162
《郊祀歌》十九章是汉武帝时期创作的一组重要朝廷乐歌,但其作者是谁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文章在对众说详细辨析基础上,认为《郊祀歌》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汉武帝创作了其中的五章颂瑞诗。汉武帝不仅是《郊祀歌》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一名重要的作者。  相似文献   

17.
曹金钟 《江汉论坛》2006,(5):119-122
《红楼梦》中时序“矛盾”产生的原因,除作者创作思想及艺术手法的体现外,另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因作者重写意而产生的结果。写意美学思想和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在这里是合拍的,正是由于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一直贯穿着写意美学思想,才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一些时序的“矛盾”,甚至地点的“矛盾”、人物年龄的“矛盾”以及其他一些“矛盾”等。  相似文献   

18.
李娟 《阴山学刊》2021,(1):29-32
青年女作家李娟,每出一部作品都受到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屡获大奖,其中的过人之处,不仅是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多的是其足迹所到之处都深深烙下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我的阿拉泰》是作者的定鼎之作,源于其中鲜见的地域环境以及作者创作思维的灵动与独特,新疆阿拉泰地区的风土人情、极端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的匮乏是其创作基础,作者的独特视角、多棱的生活体验、精准的描绘、幽默的语言等,构成作品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19.
著作权的客体,即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著作权产生的依托。作者创作了作品而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但并非任何作品都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什么样的作品才受著作权法保护而自动产生著作权,这是实施著作权法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著作权的客体,即依法自动产生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具有创作性创作性,又叫独创性、初创性。具有创作性指作品系作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独立思考创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它与专利权、商标权都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智力创作”早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私有制产生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拥有个人财产的必要性,这诱发了作者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视为个人财产。他们在作品上署名,以确认该作品属于创作它的作者所有,同时这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比如司马迁创作的《史记》。那时,印刷业极端落后,作品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很有局限性,对作者的利益也没有构成较大的威胁,还不足以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