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有的注释欠准确,有的非常用词语当注却未注,这无疑给中学生学习古文和语文教师讲授古文造成不便.现就有些词语进行辨正,以求对教材有所补正,并给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备课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注释的表述原则 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学、训诂学、考证学等。课文中众多注释,一般又不出自一人之手。如果对注释的表述没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注释就会处于一种不统一的混乱状态,因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从教学实践看,目前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表述,就缺少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存在着语法有误、释义不准、口语与文言并存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摆正注释在课本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撰《对高中语文若干注释的商榷》一文,对高中双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里积多年教学所得,再对中学单册课本中的文言文的若干注释提出商榷意见,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一、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新编初五册《羽林郎》) 其中“徒区区”,课本注释为:“不过是白费心机。区区,指心,这里引申为心机、心计。”将“区区”作如是解,不妥。 “区区”在此是“款诚”、“忠爱”之  相似文献   

4.
一、初中第一册《木兰诗》“策勋十二转”.原注:“记功很多次.转,次的意思.”商榷:“转”,指官职调动,可以用于升迁.例:《晋书·李密传》:“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旧唐书·刘祎之传》:“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仪凤二年,转朝议大夫、中书侍郎”.本句“策勋十二转”,即谓多次因战功升迁官爵.  相似文献   

5.
“自己”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未搜录,只作为“自”的注释出现。现代汉语的语法著作都把它归属于代词。对“自己”这个词,中学生往往简单地理解为“我”,或理解为人称代词,理解为“我”是不全面的,理解为人称代词,似乎不够具体。要让中学生全面地、具体地理解“自己”的用法,就必须从课本中的实例出发,加以归纳说明。五年制中学初中课本(试用本)一至五册,用到“自己”的地方就有一百八十六处(文言文,专题没有统计在内),其用法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的文言课文中,有两处出现“步走”这一词语:一处是高中一册《赤壁之战》:“操引军从华容通步走,……”(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另一处是高中二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卞,道芷阳间行。”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全国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注释进行商讨.针对有待商榷与当注未注两种现象共举11个有歧解的词条,并列举若干例子,使师生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有更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28页.以下省“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只写页码.)“倒戟以御公徒”注:“把兵器倒过头来挡住灵公手下的人.”这样注解只是把字面意思翻译过来,没有把“倒戟”准确的含义注解出来,容易使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中古文注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大中学语文教材的古文注释在三个方面未能尽善尽美。一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释用语不统一、不规范 ;二是有的注释不够准确 ;三是有的地方该注未注。以上问题有的是可以解决的 ,有的是可以进一步臻于完善的 ,希望教材编者能在注释的规范性、准确性、针对性方面有所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也释“臧否”《出师表》中对“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一句的注释为:“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臧、否、善、恶,这里是动词。”我们认为该注文对“藏否”的单独释注,自相龃龉,不能自园其说。《辞源》对“臧否”的释义有二:①善恶,得失。《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藏否”。《左传》隐十一年:“师出臧否亦如之”,注:藏否,谓善恶得失也。②品评,褒贬……现以《辞源》所列二义项为依据,说说课本注文为什么不能自园其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注释,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入掌握课文内容,便于学生自学。由于注释还包括题解,因而还有助于学生审题。所以,从教与学两方面来看,对教材中的注释都应该很好地重视它、利用它、研究它。这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2.
“先人”即“先代”;“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区区”当释为“款诚,忠爱”,“随”即“轻易,随便”;“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当释为“大腿上的肌肉;“过”即“探望,看望”之意;“踬踣者”即“跌倒的人”,引申为“死去的人”或“牺牲的人”,严妆”属同义并列,即“穿着打扮”之意:“德”为动词,“感恩,感激,感德”之意。  相似文献   

13.
"翔集"即"时飞时停","游泳"即"时浮时沉","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必"即"如果、果真";"随"即"轻易、随便";"植"通"置","放下"之意;"葛",古代用来织布的一种植物;"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进平技"即"进于技";"结发"当释为"成婚、结婚";"愁思"乃同义复词,即"悲伤、忧愁";"过"即"探望、看望"之意;"冷袖"当释为"罢舞"。  相似文献   

14.
初中第二册《梁生宝买稻种》五说说下边加点的词为什么用得不对,并换上适当的词。 1、旅客们纷纷从车站走出来,一会儿车站上就沉默起来。 2、他要是花费了钱,就不能把稻种买足。 3、区委书记很依赖他,对他说:“你买了稻种来,你们的增产计划就更落实了。” 4、他爱厂如家,常常在车间筹集废料。  相似文献   

15.
初中第五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三用具体事例论证问题是很有说服力的。试从课文里举例说明。解答:论证自己的观点、见解,可以用道理,也可以用事实。这是论证的基本方法。用客观事实证明观点,可以收到具体、通俗、生动的效果,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在许多地方就是用具体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的。例如,为了证明要反对强大的敌人,带动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些病句。词义含混用词不准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清凉山上望下去,见有不少的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也纷纷随着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飞机场。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学教材古文注释中存在着误注和当注未注两种情况 ,对此予以例析辩正。  相似文献   

18.
一释“一盏寒泉荐秋菊”“荐”在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中凡两见。一见于第一册刘鹗《大明湖》中“(古水仙祠)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舫穿藕花’”;一见于第七册鲁迅《自题小像》中“我以我血荐轩辕”句.编者对这两处“荐”均注为“献给”,笔者以为对前者也注为“献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本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选用了一些文质兼优的浅显文言文,这是使学生了解、学习我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语文课本对所选用的古文有些疑难词句、语段注释欠详,或者注释不十分贴切,还有的课文对涉及到的古代典章制度、习俗礼教以及文字通假等今人不易理解或难以把握的地方又避而未注.这样就使得—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有些困难,给刚刚接触文言文  相似文献   

20.
一、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高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其中“赞”字的解释,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一)释“赞”为“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赞者,告也,谓以侯生遍告宾客.”新编高中语文课本采用此说.(二)释“赞”为“介绍”.《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注释为:“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