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浪潮,养老成为政府、社会和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客观描述全国养老示范社区—广州市逢源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逢源社区开展养老一条街、一条龙服务,以半公益的性质满足老人不同的需求,开拓了一条多元化、社区化的养老服务新路子。但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空间资源匮乏、服务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服务人员缺乏专业训练等问题阻碍了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只有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增强服务的精细化程度和覆盖面,打造专业性的服务队伍,提高服务品质,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营造幸福老年社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 ,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 ,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 ,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 :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 ,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而在我国 ,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我国目前的养老工作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养老”:新时期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互联网+"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叠加,"互联网+"与养老相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值得期待的是两者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养老"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现阶段的"互联网+养老"是一个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智能设备、线上平台及软件和线下服务圈这三大板块促进了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然而,现实中"互联网+养老"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依据生命周期均衡收入分配原理,构建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适度水平及其"互补替代"数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经济结构优化。研究发现:(1)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存在"替代"关系,而在退休年龄延长的条件下,二者存在"互补"关系;(2)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替代的均衡点是家庭有2个子女,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边际替代率递减;(3)伴随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子女养老收入再分配系数下降,个人养老收入分配系数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前者下降幅度;(4)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之间的"互补替代"效应呈现为"倒V形"曲线,且其替代的均衡点与总和生育率2.1的更替水平存在契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西家庭养老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家庭养老蕴涵的家庭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方式两层涵义出发,深入地比较中西方在家庭养老模式与方式上的异同。并就目前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两种新理念下的家庭养老方式,即分居型的家庭养老与以家庭为依托的居家型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6.
“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生活现状研究——以海南省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8,(1):56-65
"候鸟式"异地养老是我国近年逐渐流行起来、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型养老方式。现阶段,"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以年龄偏低、身体状态较好、有稳定收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老年人为主。相对而言,有配偶、有子女、在迁入地有亲友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采取"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方式进行养老,采取这种异地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往往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消费习惯、消费喜好等对迁入地的整体消费结构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迁居的原因主要包括:迁入地空气质量及其他环境质量优秀;老年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到迁入地养病;老年人通过"候鸟式"迁移在迁入地重新选择居所,得以与亲人和亲近的朋友集中居住,互助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给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在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养老思路。目前这种养老方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也面临很多困难。如医疗保险跨省异地报销问题,异地居住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协助认证问题,无法真正融入迁入地的问题以及医疗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管理等供需失衡问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为"候鸟式"异地养老人口有序流动和健康快乐地生活提供保障,促进迁入、迁出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是养老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事实上,我国农村养老社会化程度偏低,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存在着种种制约养老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加快农村养老社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是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健全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社会养老与农业政策紧密结合,加大国家经济支持力度,理顺社会养老管理体制,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完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透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养老是中国下一世纪的战略难题” ,而在中国农村 ,家庭养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家庭养老方式既是农村老年人的自然选择 ,更是其精神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家庭的养老功能日渐削弱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型养老方式又不适应我国国情 ,稳步实行“家庭社会”养老双轨制 ,才是中国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与制度完善 ,是中国农村养老走向正规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与农村养老保障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城乡两种不同养老模式,指出我国农村养老方式变化滞后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农村养老问题日益迫切.最后结合国际上有关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制,是城乡有别的结构性养老体制,城乡养老保障在制度与水平上的差异,根源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已远远落后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改变现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二是暂时维护家庭养老这一保障体系,以时间换空间,三是发展市场取向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