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逐步蜕化变质.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并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最后10年,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教训,即:执政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执政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站稳脚跟,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晓刚 《晋阳学刊》2003,37(2):67-73
理论创新的缺失与异化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苏联模式是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曾一度影响着十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理论建设的教训是我国当代开展理论创新工程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着重考究苏联理论创新缺失与异化的表现与特征,并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论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联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解体的,究其原因,不能不反思经济学"西化"所起的恶劣作用.苏联经济学"西化"的严重后果,集中地体现在"500天纲领"上.它渗透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必然造成严重的危害.苏联经济学"西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最高领导层抛弃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吸取苏联的深刻教训,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原因探析杨嘉靖,刘继祥苏联解体的原因学术界已有多种看法,本文试图从原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等深层次原因上作些探索。(一)原苏联的管理体制,在接受实践检验和时;代弃取方面,曾呈现出两种不寻常的现象。一种是在苏联前期,即在困难的革命时代,其体制曾有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史为鉴:苏联解体原因与启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其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有关文献的考察,文章认为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叶利钦的党内投机行为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矛盾是根本原因;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积重难返的弊端是其深层次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反苏战线)是外部因素。研究苏联解体问题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 ,但其决定的关键因素 ,则是苏共自身建设存着严重问题 ,表现在苏共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及作风等方面。思想路线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导致政治路线、决策上的偏差 ;组织路线上“左”“右”两极倾向以及官僚主义、腐败作风的影响 ,都使党组织的战斗力被削弱 ,从而失去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其历史教训是深刻的、沉痛的。研究该问题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由“超级大国”到最终分崩离析的演变过程中,民族问题是主要诱因之一。自民族纷争始,以国家分裂终,民族因素在苏联演变与解体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苏联民族问题的失策,导致了少数民族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在此,我们把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细分为三个层面:文化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通过对这三个民族主义的分析,来透视苏联民族问题的隐患,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苏共党建主要教训(四十一)问题的全部症结在于:苏共领导集团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苏共生于斯、盛于斯、衰于斯、败于斯。这就是苏共下台、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的原因。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说,在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上,苏共垮台地位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教训。(四十二)第一个教训,是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从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起,苏共已经声称,它不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是“苏联人民的先锋队”,成为“全体人民的党”。这里在似是而非中玩弄了一个语法游戏。难道能够说共产党不是人…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领导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苏联领导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黄国安在世界上存在69年的苏联于1991年12月26日解体了。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族动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五十多年前,斯大林曾经宣称,苏联民族纠纷的社会基础已经消失,民族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了。然而,时至...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原因种种 ,主要原因还是苏联共产党违背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没能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沙俄的本土扩张以及苏联时期民族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是苏联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根源.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加剧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矛盾,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夸大民族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文章追溯了苏联民族问题的起源,分析了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的成绩、不足以及民族问题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3.
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次高潮,在经历了凯歌高奏之后,从20世纪中叶开始走向低潮。特别是到80年代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谷底。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内因之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使社会主义的自身形象和声誉受到极大损害,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以后,由于苏联大党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影响,给刚刚形成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国际关系投下了一片阴影。社会主义阵营由潜在的…  相似文献   

14.
1989年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百年前第二国际蜕变的历史在重演,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暂时受挫.东欧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演变,逆转了社会发展方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走向解体;连续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相继丢掉政权,丧失执政地位;各国反动势力上台后的所作所为就是图谋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当年第二国际蜕变还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的话,那么如今苏联和东欧的演变则是赤裸裸的,连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也不要了.面对“和平演变”这一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的战略企图,已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的现实,怎样看待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曲折,成为非常实际而又严峻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况且,认真总结苏联和东欧的失误和教训,分析和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也有利于我们挫败“和平演变”的阴谋,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苏联走向解体和东欧国家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剧变及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在农业政策上的严重失误应该说是深层次原因之一。斯大林时期大搞农业全盘集体化,对农民进行了彻底的剥夺,赫鲁晓夫直至戈尔巴乔夫,虽然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是总体上沿袭了斯大林那种轻视农业、损害农民的理论和实践,使苏联农业生产始终陷于危机的泥潭,导致国民经济最终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和平崛起”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对外战略,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依据: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给我们重要启示,中国周边环境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韬光养晦,我国实行维持现状政策很容易被他国误解。然而仅仅韬光养晦还是不够的,中国必须要有所作为。为了实现和平崛起的目标,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全方位有重点地与各国发展关系,在外交上有所作为;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取在文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王立新自从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东欧、独联体国家开始了政治经济转轨。迄今为上,各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特点、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一东欧独联体国家的转轨主要包括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此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末期的重大事件.本文试图从分析苏联70年代的外交政策入手,考察导致苏联国力衰微的某些重要因素;同时以入侵阿富汗事件为例,着重评价苏联在此事件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人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罗斯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与我国人的问题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理论性质、实现路径、历史命运的不同.这些差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充分体现.通过对比两国人的问题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揭示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苏联(苏俄、俄罗斯)历史上多次对宪法进行修改,通过制宪和修宪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透视苏联(俄罗斯)的制度变迁。1918、1924年的制宪及时而有效地确立了新制度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秩序。1936年的修宪确认并巩固了高度集权政治制度和指令性计划经济制度,全面催熟了苏联的国家机器。1977年的修宪相对平淡,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修宪则是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后,惊心动魄的流血斗争是俄罗斯宪法的助产婆。苏联(俄罗斯)修宪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反复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