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璠《河岳英灵集》的选编理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钟嵘《诗品》,具体可从五个方面管窥:《诗品》“网罗今古”与《河岳英灵集》“审鉴诸体,委详所来”的“编纪”观、《诗品》“文质”论与《河岳英灵集》“文质半取”的芟剪标准、《诗品》“掎摭病利”与《河岳英灵集》选本中植入品藻的编集体例、《诗品》“宗流”观与《河岳英灵集》源流比较法、《诗品》“警策”论与《河岳英灵集》的摘句品次。研究《河岳英灵集》选本理论与《诗品》的关系,可以探究《诗品》的传播与接受,也可以追溯殷璠选本主张的文化渊源,更好地认知《河岳英灵集》的诗歌批评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论诗歌风格的美学论著,历代影响很大,仿作也较多.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后,论者论及风格美,常以.《二十四诗品》.的种类区分.今人肖驰著文论述《二十四诗品》,认为《二十四诗品》.“是世界艺术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一部永远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杰作.”就我细读,决非虚谈.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研究,历代都有一些进展.其间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当推本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成就最为显著.但是《二十四诗品》相当难懂,其难处又不同一般的古代诗文难在文辞和典故艰深方面,而是难  相似文献   

3.
曹旭教授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用新的方法,从注、撰、译、编等多方面的角度,对“百代诗话之祖”,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出版了《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①两部著作,本文就其研究特点略作评说。一、“面向世界”和“集大成”《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其人。但真正的研究,应该是从清咸丰十年(1860)开雕的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开始的。自1860年至本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中外学人写出的有关《诗品》的研究著作约…  相似文献   

4.
《诗品》研究的重要成果——读《钟嵘诗品评论》王之望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被尊为诗话之祖。它“思深而意远”,揭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规律,与其同时代的另一部“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5.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学专著,也是我国诗学史上第一座丰碑。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篇》中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这评价极为恰当。从表层看,《诗品》论述诗歌的基本观点是零乱的,但如果深入地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它含着相当完整的诗论体系。这个体系概而言之就是:以“吟咏情性”为核心,以生活感受为基础。以赋比兴为手段。以“风力”、“丹采”的高度统一为准  相似文献   

6.
一、《诗品》的理论系统关于司空图《诗品》的理论系统,迄今,学术界仍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苏东坡在《书黄子思诗集后》里说:《诗品》是司空图“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依此看来,他认为《诗品》并非是一部有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是,  相似文献   

7.
开拓古典“辨读”的新域———《诗品辨读》简评郑训佐凌惠卿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是差不多同时出现,并对此后的文学理论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两部文论著作。与《文心雕龙》研究的繁华与丰富相比,《诗品》研究则相对显得冷落与单调,表现出浓厚...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诗品》一般认为是晚唐司空图所撰,近年来其真伪问题引起学界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有关《诗品》文献的辨析、《诗品》的版本源流、司空图与《诗品》诗学思想的异同这三个方面,由《诗品》真伪的讨论还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如对古籍版本的重视,对《诗家一指》的研究等。本文综述了这场讨论中正反两方的意见,以见这场讨论的概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自 1 995年以来有人否认《二十四诗品》作者司空图的辨伪争论 ,认为陈尚君、汪涌豪提出《二十四诗品》作者不是司空图 ,而是明人怀悦 ,《诗品》内容出自怀悦的《诗家一指》 ,证据尚欠充足。张健指出《诗品》出自怀悦的“《诗家一指》是错误的” ,言之有据。但他说《二十四诗品》作者可能是元人虞集似乎无充足理由可以肯定 ,而虞侍所编的《虞侍书诗法》只收《二十四诗品》中的十六品。由此可见 ,元明有关《诗法》、《一指》之类的书 ,并非某作者所撰著 ,而是用以指导学诗的编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鸣集》所说的一段话 ,可证《二十四诗品》出自司空图之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言《诗话》源自欧阳修是有道理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诗话》渊源是钟嵘的《诗品》却可商榷。《诗品》按他的说法是“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与《四库提要》说《诗品》的“第作者甲乙而朔厥师承”都不同于宋人《诗话》的本源。诗话记事以资闲谈,比较放纵、漫杂,旷逸。欧阳修自己在《诗话》自序中也说:“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重在漫谈,不拘定格。《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毛诗序》与钟嵘《诗品序》的审美价值和功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从写作背景、诗学指导思想、诗歌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肯定了《诗品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许多含义独特的文学范畴。“滋味”,以其丰富的内涵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当我们融现实视界与历史视界为一体时,就更能看清它的文学合理性。“滋味”第一次正式被突出为文学的标准,实为钟嵘的功绩。“滋味”是他诗歌理论以及实践的最高理想和准则,他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在批评玄言诗时他也说: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值得一提的是,“味”在钟嵘的《诗品》中,触及了文学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作为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诗品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学意蕴,即“滋味”,或称“意味”。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文论的长河中影响很大,后来的“意境”说,就滥觞于此。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文学审美鉴赏的品味、体验意义上来讲的,如“使味之者无极”(《诗品序》),它属于鉴赏论的范畴。钟嵘在《诗品》中重点是谈的前一个方面,所以本文也只是对前者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迎刚 《江淮论坛》2006,(3):156-160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呈现出来的诗歌理论著作。其“诗化”的批评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在形式的诗歌化,更体现在其理论文本内在批评理路的诗歌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家大多从西化的理论模式出发,以西方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二十四诗品》,其实恰好掩盖了其批评模式的“诗化”色彩。而通过彰显《二十四诗品》批评模式的“诗性”特征,则可以揭示出这种批评模式在推动我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积极对话方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元胜 《学术研究》2002,(8):154-154
中国文学史上众多的作家、诗人,其籍贯古今地名考察,有助于古代文学研究知人论世,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钟嵘《诗品》评论汉魏晋至齐梁122位诗人(外加“古诗”),其中不少诗人的籍贯,或在《诗品》注释中,或在古代文学作品选本上,或……  相似文献   

15.
张国庆 《学术探索》2009,(2):116-124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这是有道理的,但相关的具体论证还很不够。笔者以为,《诗品》中的《典雅》《清奇》二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尤密。本文即先对《诗品》中《典雅》、《清奇》两品作具体研究,进而对孟氏诗风与此二品的关系作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对《诗品》与孟浩然诗风的密切关系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16.
《诗品》与《文选》是粱代文坛“折衷派”文学的代表.两部著作对诗人诗作的评价具有诸多共性.首先,在于“文质并重”思想下都对文采有所重视;其次,在褒扬五言诗表象下都对四言诗有所推崇.刘勰、钟嵘和萧统“三人对文学的观点比较接近”,单就诗歌而论,后二者的关系更为密切.《诗品》与《文选》在评价和选录诗人方面的共性如此之多,绝非偶然.这些共性展示了粱代折衷诗学思想正向的传递与延续.两部著作在对作家作品认同、诗歌题材划分方面的差异,又展现出梁代折衷诗学思想自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李梦圆 《理论界》2015,(2):136-140
撇开《二十四诗品》是否为晚唐诗人司空图所作不论,单就《二十四诗品》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著作来做一探讨。《二十四诗品》的诗性朦胧蕴含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二十四诗品》的特点之一,便是其交互性的充分显现:《二十四诗品》的文本本身具有交互性,这既表现在每一品的内部,也表现在各品之间;诗歌作品可以用《二十四诗品》做交互性的阐发,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品可以用来解释同一首诗歌方面;《二十四诗品》是中庸与开放交互性生成的杰构,展现了既定与不定、古典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贯通。  相似文献   

18.
《诗品》的文体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诗品》中丰富的文体概念范畴术语,"文体"范畴的内涵阐释是文体学的基本问题,《诗品》中"文体"一语的集中反复出现尤能见出其文体学价值。二是《诗品》中的辨体理念,包括辨体批评目的、方法和标准等,这与《文心雕龙》有很多相似之处。三是《诗品》的辨体批评思想对后世文论著作尤其是诗学著作诸如《沧浪诗话》和《诗源辨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而展开的重要文学思想,即“自然”论文学观,这一文论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其中,钟嵘及其《诗品》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批判诗歌创作热衷“用事”、讲究“声病”之风,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崇尚“自然”而不废文采。其理论取向与刘勰颇为一致,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情悟”是指审美主体的情感对审美活动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情感的意向性对领悟、体验、审美、判断活动有直接影响。晚唐著名诗论家司空图在他的《诗品》中提出了“清悟”的命题,这可以说是他诗论的核心,也是他的主要审美方式。司空图诗论美学的基础来自禅宗的顿悟哲学。历来关于《诗品》的争议聚讼,其焦点也在一个“悟”字。由于《诗品》乃以诗论诗之作,对“情悟”之说语焉不详,更由于司空图采用了“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方式,致使人们难见其庐山真面目而多将其忽略。因此,对司空图的“隋悟”理论作一些探索,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