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要抓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供给侧创新这条主线,加快做好创新投入来源"加法",创新竞争门槛"减法",创新生态构建"乘法"和创新管制负担"除法",最大程度释放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市场需求牵引、大中小微企业融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国际国内协同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格局,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强军".  相似文献   

2.
李振洋 《现代交际》2023,(3):96-102+124
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呈现数字化转型态势。为了能够使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匹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高校需要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高质量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本文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阐释当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高校运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培育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曲家民  薛贯鲁 《职业》2017,(22):36-3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几年,济宁市技师学院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等部门合作,运用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释放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探索出了政、校、企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改变了技师学院只谈"工学结合",不提应用研究、不搞技术输出的局面.笔者以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为例,对济宁市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做以简要剖析,以探索技师学院科研团队校企合作,提升研发、技术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提高技工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露 《职业时空》2014,(12):14-17
政校企三方联动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集聚要素、整合资源,纵深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正视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实践现状,聚焦创新动因,凝聚发展共识,从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合作层次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梁勇  方舟  徐乃中 《职业》2016,(30):25-26
基于"双质量"提升作为内驱力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激发了校企合作的活力,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利益目标、协同组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完善机制五方面阐述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路径,探讨了此路径的创新点,对"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做了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办学形成特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忠国  周晖  鄢维峰 《职业》2014,(9):76-77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坚持"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建筑行业企业背景优势,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构建以"职业培训联盟"为依托的利益共同体,创新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开展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为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搭建"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服务运行机制,组建"双师型"科研团队,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屠凤娜 《城市》2016,(3):22-25
研究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创新资源与要素的优化整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产业迅猛发展,但其创新主体、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受到三地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转化率不高、协同创新度低等因素的制约.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动力机制、协调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多层面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以产学研用为指导,拓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教学、科研、服务领域的新功能.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姬瑞海 《职业》2018,(32):22-23
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依托,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构建区域技术技能资源集聚中心,是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四维度构建政策保障机制、组织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实施技术技能积累的根本保障。本文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技能积累模式,提出"政校行企"多元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类产业对接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需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协同创新攻关的大格局,建成开放共享的大平台.需要把握对接发展的关键环节.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是产业的创新源头,需要加强临床研究以支持生物医药产品研发.生物医药产品应用是产业的重要支撑,需要推进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以支持生物医药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12.
崔志新  陈耀 《城市》2019,(2):3-13
为了量化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程度,笔者借鉴复合系统理论及协同度模型,通过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测评体系,以京津冀区域为例测算了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根据相关研究,笔者发现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度除了在2015年出现短暂震荡,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科技创新产业链初步形成;从创新投入来看,从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杠杆和撬动作用开始向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转变,更加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点,促使京津冀经济发展平稳向好,质量效益有所提高;作为区域内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的协同创新模式可以归纳为专利和技术服务购买、技术引进、委托研发或研发外包、产学研合作、联盟、创新要素共享和转移、网络组织、创新平台等8种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进而使得创新效率得到提高.提升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能力,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高企业的协同创新能力,强化不同协同主体的支撑程度,构建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动网络.  相似文献   

14.
王坤岩  刘俊利  臧学英 《城市》2022,(11):19-26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持续提高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全面塑造协同发展新引擎已成为深入推进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循环产业协同创新涉及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两大重点领域,是关系京津冀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协同推进的现实问题。通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和区域创新水平是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循环产业协同创新应立足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不断夯实区域循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协同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刘力  廖楚瑶 《城市观察》2021,73(3):75-88
创新链主体协同与过程协同相互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创新链协同,进而促进创新绩效.通过构建创新链横向主体协同与纵向过程协同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算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0—2018年创新链协同度;采用DEA法及CRITIC赋权法,综合考虑创新绩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测算城市综合创新绩效值;在创新要素流动条件下,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创新链协同与综合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且综合创新绩效呈空间相关性,因而提高创新链协同程度有利于促进本地创新绩效提升,创新要素区域间流动是区域间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创新集聚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我国已开展了大量的相关规划建设工作,但对于创新集聚区规划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是指导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领域。理论方法的欠缺不但影响了创新集聚区规划的科学性、适用性,而且会对创新发展的速度、质量产生负面作用。本文在概述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协同互动是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生态机制,认为创新集聚区规划的本质是通过规划设计促进协同创新关系的培育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关键协同创新关系为基础的创新集聚区规划研究方法,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及实现路径。研究内容厘清了创新聚集区的本质内涵、关键机制及其主要的规划研究策略,对于创新聚集区的发展研究、规划设计、组织管理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建华 《职业》2017,(18):47-48
近几年,义乌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特别是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2017年,政府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迈向新的台阶.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地处义乌,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财经商贸类的国际贸易、商务外语等专业紧紧围绕义乌跨境电商发展,整合原有专业资源,融入电子商务专业,构建跨境电商专业群,"政、行、企、校"协同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朱骏  季春 《城市观察》2021,73(3):108-117
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顺德以土地换产值的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根本原因是城市创新空间系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转化、优质服务的创新空间不能匹配顺德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产业创新空间相关基础研究,从内外部创新空间格局视角,重点梳理顺德产业创新空间方面的规划探索.从区域创新合作、多元创新协同、提升空间供给等方面总结既有经验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动态     
《职业》2013,(33):9-9
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长沙成立全国首个“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日前成立,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论坛和校企(校)合作签约仪式同时启动。军队修理装备企业、中航工业企业、民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企业、航空类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等57家单位参加大会。会上,表决通过了《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章程》。  相似文献   

20.
彭劲松 《城市》2020,(4):20-27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成渝地区宜居环境优越、基础设施配套良好、科技平台完善且产业应用场景丰富,有利于吸引创新资源要素汇集,同时面临创新投入力度不足、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有待加强、标志性科技基础设施欠缺和区域创新协同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成渝地区协同创新顶层设计,优化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区域创新平台构建,推动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建设,开创开放化、国际化协同创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