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佟伟达 《现代交际》2013,(12):59-59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领袖,著有许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而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曲折动人,被称为词坛飞将。本应成为名将却做了词派大家的辛弃疾将他一生的抱负寄托于他的英雄词中,成就了他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名,也让我们听到了英雄内心的呐喊。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在研究《水浒传》时,对梁山好汉往往冠以"水浒英雄"的称号.但是,当我们从《水浒》文本出发,不难发现其文本中的"英雄"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英雄"一词的语义并不尽相同.据此,笔者对《水浒》中的"英雄"一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当下,如果学者还对其冠以"英雄"之名,无疑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成敏 《现代交际》2010,(7):40-42
在美国文学中,"上帝"是一个频频出现的重要概念,且其形象内涵一直在发生变化。本文以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知识点的有效传达为立足点,从"上帝"一词的内涵着眼,追踪了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殖民地时期、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至今这几个典型阶段中"上帝"形象的变化发展,并辅之以简笔漫画作为补充说明,从而使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4.
世界杯的热浪让身在其中的人们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足球?这当然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是人类缺少激情,需要这种奔放激烈的运动来填补精神空缺,也有人认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这种情结使人们在远离英雄的温柔乡里虚拟了英雄的场景。  相似文献   

5.
王轶 《现代妇女》2014,(11):400-400
和其他作家相比,美国犹太作家更具有一种强烈地被城市排斥和抛弃的心态,因此,在他们的笔下都或多或少地表露了"城市"情结这一话题。本文选取了部分著名犹太作家的作品,试从该角度来勾勒出这一情结。  相似文献   

6.
英雄及其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英雄必然是在深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文明在不断进化,但对英雄的崇拜却亘古不变,已然成为人类永恒不变的情结。人们总是能够从英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对英雄的解读对于中西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中西方不同文化内涵和韵味使得英雄观念的差异尤为明显,反映出的也是各自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种社会现象值得关注,人们往往以完美的标尺来度量英雄,有时很容易被放大,这是中国社会传统的英雄情结。但社会舆论对英雄人物看法有时还真矛盾,一个人成名后,一时间成了社会的聚焦点,人们往往热衷于拿着放大镜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当"损名"后,一时间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把自己当成了锤子。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著名诗人阿瑟·奥肖内西受到了拉斐尔前派团体的艺术家和作家的影响,其诗歌作品体现出唯美主义诗学特征。奥肖内西的一生较为短暂,为数不多的诗歌却在英国诗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文章选取了其部分诗歌作为语料,主要从"自我价值书写"和"英雄情结书写"两个视角,对奥肖内西的诗歌进行主题解读,发掘其诗学特征及美学价值,探索其自我价值,论述其英雄情结,并对其创作背景、诗学特征及美学价值进行系统解读。  相似文献   

9.
汉唐长安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西安人有着浓厚的"长安情结"和复兴"汉唐盛世"的梦想,尤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安人以饱满的热情与自信准备用10年时间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复兴,重现汉唐长安国际化都市的风采,这既是汉唐后裔的期望,更是历史赋予西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金萍 《职业》2011,(2):120-121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过程中,从学生层面分析,一直存在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现象。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几年教龄的老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  相似文献   

11.
张瑛  巩利彬 《职业》2011,(27):34-35
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然而有研究表明,职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却不断走低。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果没有幸福感,没有积极向上心态,  相似文献   

12.
对于如何推介中国,目前有不少人一直强调要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于是,一些人在国际国内讲坛上纷纷极尽赞美之词来讲"好中国"故事和把中国故事讲好。然而,尽管词美誉高,但西方人并没有因此就接受中国的"好"故事,反而觉得这些美词不过是在为中国辩护。并没有讲清楚中国故事,而纯粹为中国辩护,这恰恰让西方人听后觉得中国缺乏一个大国的自信。究其原因,这种辩护的方式并不是讲述中国故事的合适方式。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方式呢?在这方面还得向中国著名外交家周恩来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电影《让子弹飞》是对小说《盗官记》英雄叙事的后现代改写,塑造了亦正亦邪、介于侠客与土匪之间的张牧之形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勾勒其与小说原著《盗官记》的隐秘对话,并且通过分析张牧之与传统侠客英雄、革命英雄的区别,展现《让子弹飞》中侠义与反侠义之间的互动,进而揭示姜文所构建的荒诞现实背后的英雄叙事,以及这一现象所暴露出的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词作虽然沿云间步履,呈现艳丽之风。其词论著作《花草蒙拾》也是读《花间集》和《草堂诗馀》后掇拾而成。但是王士禛受南宋词家张炎词论影响的痕迹明显。这体现在王士禛词论中"雅正"观念的运用,对"清空"之作的推崇,对句法、字面的锻炼,强调词的创新,以及对咏物词的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所选择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是否可以说是成功的?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这个问题很复杂,很难回答。根据经济学家通常的理解,"模式"是一种理论性构架,描摹现实经济中的一些特定关系。"中国模式"的"模式"一词,更多指的是一系列历史事件所组成的一个真实过程,而这一过程足以成为其他国家模仿的方式或范例。  相似文献   

16.
某男性杂志曾经做过一期题为《兄弟们,抄家伙!》的话题,所谓“家伙”,既不是刀也不是枪,只是些钳子锤子改锥螺丝刀之类的家常修理工具,其中略具男性气概的不过是一把电钻,但该话题洋洋洒洒长达十好几P,足见和平年代良家夫男之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17.
影视剧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艺术追求的结晶。影视剧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贯穿着各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和载体。每个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曾遭受过战争的疾苦,经历过改革的巨变,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存在符号,即英雄。英雄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标志,其存在符合人们的英雄崇拜和期望,正是这种对英雄情结的情有独钟使得英雄主义成为各国影视剧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由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各国影视剧对英雄主义的建构也存在相通与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以中国和欧美国家为例,从多个方面比较了影视剧中中国式英雄主义和欧美式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18.
周舒 《女性天地》2007,(1):44-44
某男性杂志曾经做过期题为《兄弟们,抄家伙!》的话题,所谓“家伙”,既不是刀也不是枪,只是些钳子锤子改锥螺丝刀之类的家常修理工具,其中略具男性气概的不过是一把电钻,但该话题洋洋洒洒长达十好几P,足见和平年代良家夫男之英雄情结。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啥时开始,"食物"和"致癌"两个词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只要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食物"和"致癌"两个关键词,电脑屏幕上就会弹出成千上万个关于食物致癌的页面,可乐、方便面,甚至牛奶、豆浆,这些大家常吃的食物都被冠以"致癌"之名。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总结了最易被大家误解的几种致癌食物,并一一给出解读。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在《芳华》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活雷锋"刘峰这一人物形象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经历遭遇。本文将围绕电影《芳华》中"活雷锋"刘峰一生的经历,分阶段分析刘峰这一"英雄"形象在《芳华》中的起伏变化,并由此探讨刘峰所代表的"英雄"形象以及其背后所隐射的英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