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培  曹薇 《现代交际》2010,(10):52-52,51
伦理学研究中善恶问题历来为各家道德学说所重视,从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的区别出发,分析人性善恶问题的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的各自规定,以恶为人性分析的切入点,深刻揭示和研究关于恶的本质及其方法论意义,将为理论和实践超越“善恶之辨”,构建有现代意义的伦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性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焦点,经常有把人性与人的本质简单地等同起来,这混淆了两者的概念。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而人的本质指人的根本属性即社会属性。对人性善恶学说进行梳理,可以很容易弄清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与人性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一般来说,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也是媒体上负面新闻的"爆发期"。近年来,各级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信息的透明与公开,以彰显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这也给媒体提供了宽松的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4.
常虹 《现代交际》2010,(3):77-77
麦尔维尔以辩证的角度描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把矛盾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特点在其作品《白鲸》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性的善与恶、生与死,生命的已知与未知,时间的有限与无限,事物的具体与抽象,以及自然的人性与非人性等等这些特点以客观、真实地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充分表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辩证法则。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性问题,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性伦理的缺失。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性伦理危机现状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建立合乎人性与理性的大学生性伦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薪 《现代交际》2012,(2):56-57
人性假说作为管理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基于对社会的不断深化了解的过程中提出的。通过对人性的剖析,为管理理论的产生和管理策略的选择确定了基础,对教育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都是一定伦理约束中的社会,任何道德也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道德,简言之,道德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趋向总是和特定的历史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有关道德的理论话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道德至上论和功利主义论,前者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在“道”与“器”的选择困境中要求“道”在自我人格中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要求人性的持续改造以及君子之风的良好培养,并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改造,这是典型的儒家传统教义;后者则把道德放置在理性人的标尺之下,衡量人们道德与否的基础是市场交易中人的伦理行为的正当程度,它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交易平等…  相似文献   

8.
信息伦理教育在提升青少年信息伦理素养,培养青少年获取参与信息社会的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表现出引导性功能、预防性功能、调节功能以及自律功能。信息伦理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是理想公民的培养.其具体目标是教导青少年认识信息伦理,获得正确观念,进而改变行为,从而实现理想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追求校园人与自身和谐的道德经验,强调校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着眼于尊重伦理秩序,促进个体成长与伦理生长的完美结合,达到个体自主的和谐与满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须确立起尊重人、善待校园的伦理精神。注重伦理关怀,是和谐校园建没的人文起点,同时用伦理责任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和谐校园的建设并进行伦理决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0,(19):10-10
人本主义社会工作:人本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最初源于哲学思潮中对于人性的尊重,又同时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其中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贡献最大。该范式下的社会工作强调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主张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实践伦理。人本主义社会工作是对原有专家模式下的社会工作的一种修正,从而使得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更为民主,也为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管理伦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组织和企业界普遍重视的管理活动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管理活动及其发展过程,强调对人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结合可谓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进入21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意识到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从各方面对伦理和管理的结合开展了广泛的整合研究,使之发展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本文就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和建立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必然性、特征和基本途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李淑梅 《职业时空》2009,5(9):83-84
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中华的古代文明再次被世界所认知、认同。与迅猛发展的中国体育相比,人们的体育伦理遇到了新的困境,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文章从老子《道德经》中挖掘适用的理论精华,汲取利于培养体育伦理的营养,提出了当前大学体育伦理教育的新思路与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为两岸青年交流提供了新的公共空间。但市场导向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利用并强化人性偏好进而造成信息诱导,两岸青年也因认知局限产生对新媒体的信息依赖。技术权力与认知局限共同削弱了网络交流在消除两岸偏见上的潜能,形塑着两岸青年在网络世界中的彼此刻板印象。在两岸青年网络交流过程中,两岸政治对立限制了传统政治权力的网络治理能力,而新兴的技术权力催生着技术与人性的"共谋"格局、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以及权力迭代与偏见强化的"循环"局面。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人性化的伦理原则。全面协调体现了经济发展中和谐的伦理原则,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经济发展中的代际公正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伦理失范是网络时代的人性异化、精神迷失和意义危机的折射。因此.青少年网络伦理建设要注重主体的精神建构。儒家伦理精神为青少年网络伦理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其所倡导的人格境界、精神追求、诚信品质和慎独修养等都成为了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建设的重要理念启迪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6.
潘文良 《职业时空》2008,4(3):44-45
进化论作为与人类自身最密切相关的假说被提出来后.未经足够的证实或证伪的检验而成为具有相对真理性的理论.就被许多人当作理论前应用了。当我吃惊地得知它还不是科学真理时,更为之倾倒,并尝试着在它的核心范式中,不是就进化论本身.而是对由它衍生的伦理体系的逻辑自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郭飞 《现代妇女》2014,(4):310-310,309
伦理学研究在今天非常兴盛,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棘手,论著虽然不断问世,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通过对伦理学特性的探讨,打开伦理学的内在理路,将伦理学的研究引向寻根之路,为伦理规范寻求内在根基。最终我们将伦理之基放在了人本身,对伦理特性的探讨也常常不离"人"这个伦理之基、价值之基,并将伦理学的发展视为伦理之基的不断扩充也就是人的自身不断地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伦理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专业和职业的标志之一。社会工作伦理视角多元,伦理原则时有冲突,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予以恰当应对。 伦理视角:焦点是案主而非个人 对于何谓社工伦理,众说纷纭。Levy将社工伦理归人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人们偏好的结果及如何看待对待人的倾向性手段等三类。  相似文献   

19.
吴镕 《炎黄世界》2013,(4):39-39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苟子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扬雄曰:“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总是与对人性的理解纠结在一起。伦理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或许可从对人性结构的理解中找到终极根据。维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物性,寻求生命的意义是人的神性。神是无限的,物是有限的。人处在有限的物与无限的神之间——这就是人性结构的奥妙所在。人的位置因在两端之间游移不定而呈现出人性的强弱变化,表现出人性的张力。人一方面感觉到自己具有内在的超越能力,能超越已有的一切,超越自己的所是、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存在的状况,向未来投射,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达到崇高的境界;另一方面,人也被一些世俗的生活和自然的天性所缠绕,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