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0月11日由湖南卫视首次上映的真人秀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就压倒《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众多大型综艺节目,在CSM全国网中收视率稳居第一,位居综艺风云榜榜首。以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对《爸爸去哪儿》的传播过程做传播学视角下的解析才能更好地探究该节目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蕾 《现代妇女》2014,(9):273-273
《爸爸去哪儿》是一档大型明星亲子旅游节目生存体验真人秀。该节目自播出以来深受电视观众的欢迎,5位明星爸爸林志颖,田亮,郭涛,王岳伦,张亮在这档节目中不仅获得了和孩子相处的宝贵时间,同时也在这其中不断的认识自己,提升自己。5位孩子千姿百态,尽其可萌,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与感动。本文将尝试从符号学能指和所指的角度解读这档深受男女老少喜爱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为例,从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转型以及在现代传媒语境下中国电视节目对当下人文精神的展现三方面入手,探讨中国的电视节目向大银幕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3年,《爸爸去哪儿》风靡中国。2014年,中国电视真人秀不再一枝独秀,电视银屏上即将涌现《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花样年华》等真人秀节目。然而,众多的节目只是在数量上让人眼花缭乱,还是会在质量上赶超《爸爸去哪儿》还值得考量。本文通过应用内容分析法,剖析《爸爸去哪儿》成功的七大元素,映照《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也为即将播出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它所展现的孝悌文化提醒我们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前三季的电视平台的播出到第四季的网络平台的播出,《爸爸去哪儿》热度持续高涨,本文就以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孝悌文化因素进行分析,赋予它以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站在媒介公关的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的原因,以及湖南卫视通过这一维系型公关对自身良好形象的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7.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于2013年10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亲子节目.当前社会的快节奏使父母和孩子很难有时间共享天伦之乐,父母为家庭努力打拼,却忽视和孩子的相处与成长,《爸爸去哪儿》正是对这一现状的反思.该节目虽然在国内获得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至目前为止,网络上却很少有字幕组对该节目进行英译以,鉴于此,本人所在字幕组认为将其译成英文,有助于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文化.因此,本文将以第11期为例,探讨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英译.  相似文献   

8.
正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之后反响巨大,真实、自然和趣味性是节目的最大卖点。拍摄地点从何搜寻?帅爸萌娃的任务是如何完成?爸爸与孩子的温情枕边话又是如何捕捉到的?《爸爸去哪儿》的日益火爆,不仅使湖南卫视笑得合不拢嘴,其赞助商也获益匪浅,虎跃市场营销策划曾服务的客户思念食品就是其中之一。《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看似无心插柳之举,却隐藏了诸多的必然成功要素。笔者就从市场营销策划的角度来分析下《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  相似文献   

9.
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增加票房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表达意义。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为理论依据,以Kress&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法,对春节档热映并取得超高票房的《爸爸去哪儿》电影海报进行分析。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解读,旨在进一步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共同作用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并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孔飞力在《叫魂》中描述了一次叫魂案中乾隆与官僚机器的互动情况。乾隆由于自己作为统治民族与统治阶级的代表,对官僚机器充满矛盾。一方面乾隆需要借用官僚机器来达成他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官僚机器并没有完全执行他的命令。而叫魂案的发生则给予了乾隆处理的机会,但是虽整肃了官僚,可并未解决官僚机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听到管仲这个名字,是在学习《隆中对》的时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当时就非常好奇,管仲是谁?诸葛亮居然对他评价那么高。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管仲是成就齐桓公春秋霸业的一代名相。我在拜读《管子》之时,也深深为其博大精深而折服。  相似文献   

12.
盛卓静 《职业》2011,(35):125-125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篇小说的艺术价值。因此,塑造个性独特又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成了小说家的追求。许多经典小说都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如《阿Q正传》中可怜又可悲,惯于精神自慰的阿Q;《守财奴》中惜金如命的葛朗台;《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孤傲自尊的林黛玉;《三国演义》中多谋善断、忌妒孔明的周瑜;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形象以其不可重复性显示"这一个"的独特,若说到爱慕虚荣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它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当代家庭教育应汲取传统文化精华,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目标。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对此著作中人物形象加以勾勒的同时,也将其个人的人才观念贯穿其中。譬如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就将作者对于人才的渴望及期盼英雄到来的一种人才意识展现出来;二徒弟猪八戒,是将作者对于人才最合理使用,使不同的人才处于其最合适位置的观念反映出来;至于三徒弟沙僧,则是将作者对于平凡人物所默默无闻做出一系列的贡献予以一种肯定的想法所体现出来。将以上三方面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的综合,不难发现吴承恩的人才观就穿透其中。而作者的这种人才观显然是由于受到当时所处时代儒家思想盛行的缘故,颇有些儒家韵味,但仍然是积极及进步的。  相似文献   

16.
王薇 《现代妇女》2013,(11):26-26
《荒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也是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在《荒原》这部伟大的诗作中,女性形象占据了很大篇幅,是“荒原场景”中的代表人物。艾略特从西方传统女性观中继承下来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笔下,女性的堕落是毁灭文明的恶魔,她们虽然是受害者,却是罪人,在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女性形象体现了艾略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随着哈利波特一系列小说的出版,一股哈利热迅速席卷了世界各国,《哈利·波特》迅速荣登畅销书榜首。电影版的《哈利·波特》的拍摄,更是将它的影响推向了顶峰。它的成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用儿童的视角来表现出成人世界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也是西方宗教所力图倡导的。本文着重分析《哈利·波特》影射出的西方宗教价值观,使大家在欣赏《哈利·波特》的同时,对西方的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晏子春秋》中包含有丰富的服饰方面的内容,例如“为教”是目的、制服不能“失生之情”、为政者应当“温而知人之寒”、国君当法圣王服制之义、衣冠受制于礼法等,都对今天的着装及礼仪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兰亭序》,文与书俱佳,堪称双璧。发掘其文化艺术价值,可有力地帮助学习与创作。本文将《兰亭序》书法点画笔墨技法与背后的文化含蕴结合起来,从而揭示《兰亭序》简远潇洒的书法风格中所暗藏的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0.
《晃来晃去的人》是著名的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佳作,全文以日记形式展开,该日记体小说描绘了美国萧条时期犹太人的生存现状,主人公约瑟夫追寻自我和人生的意义,途中经历了很多次心灵的流浪,但是最后却无疾而终。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从存在主义的概述中分析了荒诞世界下的存在和心灵流浪中的自由,发掘这本书中描写的存在与存在主义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