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欧美文学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救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主题。本文主要以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救赎主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探讨作品中救赎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在救赎主题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对于怎样对待自然,人类就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类常常受到大自然的恩惠,而且人类能够生存繁衍,很大程度上来说还是依赖自然的力量。但是不少人基于人类主体的思想对于自然一直采取征服的态度以及方式。自从生态文明的理论开始出现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本文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代表性作品《白鲸》加以研究分析,《白鲸》中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对抗性的,人与自然是矛盾的两个主体,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成长,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限制。《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小说,小说具有很深刻的象征意义,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本文对《白鲸》从生态批评视野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常虹 《现代交际》2010,(3):77-77
麦尔维尔以辩证的角度描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把矛盾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特点在其作品《白鲸》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性的善与恶、生与死,生命的已知与未知,时间的有限与无限,事物的具体与抽象,以及自然的人性与非人性等等这些特点以客观、真实地手法展现在我们面前,也充分表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辩证法则。  相似文献   

4.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提出的翻译诗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即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去探究影响翻译的因素。作为风靡全球的英国奇幻小说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带有魔法色彩的奇异世界。该系列第七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主要由台湾皇冠出版社的译者彭倩文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马爱农、马爱新翻译。两个版本的译作各具特色,广受好评,译者们以其出色的语言能力和超群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了巧妙的操控。从勒菲弗尔翻译诗学视角,以两个译本为例,集中探讨两个版本是如何将翻译诗学中文学手段、语言特点、原型人物的特点体现于翻译中的。  相似文献   

5.
《死亡诗社》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在这部电影作品当中,作者描述一群学生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所经历的挣扎与反抗。也正是因为这种压抑的教育体制,影片才能通过学生在基廷先生的影响下对梦想与自由的追求,表达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由和梦想的无限渴求。本文主要对《死亡诗社》中所表达的自由与梦想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儿子与情人》是一本被看作为劳伦斯自传式的小说,主人公保罗如同少年的劳伦斯一样出生于英国的矿工家庭,有一位粗犷酗酒的父亲和一位占有欲极强的母亲。背景是英国乡村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美景,和与之对立的黑暗、肮脏,象征着财富、文明与现代的工业矿井。小说中没有恢宏的场景与复杂的故事情节,有的是劳伦斯式的心理描写,夹杂着父母的仇怨、少年的情欲与一些蛛丝马脚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哲学家和小说理论家。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元小说特点在其小说《黑王子》中表现十分突出。为了进一步剖析该小说,本文试图解读元小说在《黑王子》中的应用,其主要体现在真实性与虚构性杂糅、戏仿和非线性叙述手法这三个方面。本文旨在揭示默多克作为后现代小说家试图挣脱传统小说创作的束缚,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来表现对艺术的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的本质以及艺术反映生活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福柯认为,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或者说是权力的容器。每个人都拥有可以被用来支持或反对自身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一个人就永远是主宰或奴隶。没有抵抗就没有权力,没有真理话语不面临挑战。话语是研究权力关系的场所。权力与反抗是不可分割的,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有权利的地方就有反抗。在权力这个相互交错的网中,每个人既能成为被权力控制的对象,同时也能成为实施权力的角色,所以权力是没有主体的。本文旨在通过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织工马南》,阐释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和社会的规训权力在小说人物身上如何得以运作和实施,以及在权力长期压抑下的个体如何通过话语进行反抗,寻找自己的空间,寻找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写的《傲慢与偏见》是以家境一般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她另外四个姐妹们的爱情与婚姻为线索,到底哪个在爱情中应该放在第一位。本文就小说中的四段不同婚姻来分析他们各自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0.
《史记·刺客列传》中描绘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五个不同的刺客形象,他们秉持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以生命为代价行使刺杀任务。推动他们"为知己者死"的,一是报"恩",二是行"义"。而当"恩"和"义"发生冲突时,他们选择以"义"为先,"恩"在其后。但随着"报恩"成为"行义"的一部分,"恩"与"义"最终还是能够回到统一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1.
风俗,作为一定地域内人们共同心理素质的长期积淀,是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中均有专门的篇章谈及先秦秦汉时期不同地区的地域风俗。风俗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俗文化与经济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风俗的地域性与多样性体现在地区经济形态上即是地区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曾红 《现代交际》2011,(9):77-79
当代女作家迟子建将笔触深入到死亡这一永恒母题。本文试图运用海德格尔对于死亡的观点,来解读迟子建的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从直面死亡与“向死而生”阐述小说中死亡主题的深刻含义,探究这篇小说蕴含的存在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3.
电影版的《使徒行者》上映了,也获得了极大的肯定。导演设置了两个男主角——阿蓝和少爷,从互不信任到生死之交,二人浓浓的兄弟情也是整个电影的亮点。除了巧妙运用双男主角模式外,《使徒行者》也延续了电视剧版一贯的特色——强大阵容,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等大牌明星贡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让这部作品更加充满看点与爆点。《无间道》是香港经典卧底类型的警匪片,基于《无间道》和《使徒行者》两部影片,剖析《使徒行者》的创新和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在美国文坛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在小说《紫色》中“百衲被”的意象体现了作者一直提倡的“妇女主义”思想。本文欲分析小说中“百衲被”的文化隐喻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营造一种和谐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氛围,打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结合《与师为友》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认识教师的工作特点,把握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行为特征,进而了解与支持教师工作,促进师生形成良好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学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战国时期以人论学的发端期;秦汉时期学派概念的形成期;《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的定型期。在这一构建过程中,先秦诸子学的学术划分意识不断加强,并逐渐形成开放包容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爱,美好的代名词。它既包括家庭给予的亲情,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情,还有令人憧憬向往的美好爱情。在爱的呵护下,人们将收获成长,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18.
莫里森在《恩惠》中一改过去满篇都是对白人社会控诉的主题,而是内化人性弱点,从黑人自身寻找精神被束缚的原因。通过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鞋意象,解析弗洛伦丝儿时对鞋的渴望、穿错鞋时的被束缚和光脚走路后获得的内心自由。这一主线反映出年过七旬的莫里森在其作品中的全新主题:肉体的被束缚是黑人丧失自由的主要原因,主动放弃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被奴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让他成为全国名流的经典诗作《乌鸦》是我们学习理解爱伦坡美学原则的最佳途径。在这篇论文中,通过从象征主义,音律,和哥特风格三个方面的分析鉴赏《乌鸦》,作者希望能够对诗歌之美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亲情,是历代以来被千万人所歌颂的。父亲对于我们的爱和母亲对于我们的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相同的——因为爱。正是如此,问世于九十多年前的《背影》和将近四十年的《秋天的怀念》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现如今分别被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