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绍雄 《云梦学刊》2004,25(2):81-82
归有光的家庭散文风格独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具有浓郁的世俗人情美;二、具有"舍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含蓄美;三、具有清新质朴的语言朴素美.  相似文献   

2.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凝聚了艺术美、音乐美及意象美,具有鲜明的语言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但是,目前为止,专门从理论角度对于《关雎》英译的研究却较为少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翻译理论着意于文学作品的美感再现,对于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于"三美论"视角,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关雎》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研究,旨在证明"三美论"对诗歌美感再现的理论解释力以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新闻朴实美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美。一是真实美;二是简洁美;三是短小美;四是时效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闻活动中的审美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强调新闻是一项创美实践活动,这种美产生于真与善的高度吻合之中,是一种客观的东西;新闻活动的审美具有社会功利性。美对真的从属性、美的流变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益 《兰州学刊》2012,(8):206-208
休闲是人类通达自由王国的必经之途,是诗意生存的先觉条件。休闲作为"此在"的生存超越注定是美的。从目的与前提来看,休闲具有自由之美;从内在动因来看,休闲具有创造之美;从功能效果来看,休闲具有发展之美;从休闲的系统关系来看,休闲具有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书法美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 ,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原理 ,书法美表现为 :一、书法线条本身的力度美 ;二、书法线条组合的和谐美 ;三、书法的意境美 ;四、书法的自然美 ;五、书法的异趣美。  相似文献   

7.
龙建春 《江淮论坛》2003,(4):137-142
《战国纵横家书》的理性美展现在三个方面:情理的忠信美;事理的周至美;辞理的朗畅美。这种特殊的理性美以情理之挚为灵魂,以事理之真为骨架,以辞理之当为血肉。它昭示我们:理性美是一种自发的、没有范式的、自由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纪录片美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作为融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综合体,它具有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都是以审美功能为基础的。纪录片创作时应注入作者的美学思考,使美成为纪录片创作努力达到的艺术境界,以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一般而言,纪录片具有纪录本质的真实美、矛盾冲突构成的悬念美、人物性格刻画的个性美以及客观纪实呈现的朴素美。  相似文献   

10.
郑笠 《江淮论坛》2008,(2):144-148
庄子崇尚虚静恬淡之美,高扬"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境界.庄子"淡"的美学意蕴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朴素、恬静、基于个体生命的美;二是超然于物、超然于世、超然于有限时空的美;三是有无相生、虚实相济、以简驭繁之美.庄子崇"淡"的思想成为后世"平淡自然"审美趣尚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1.
秦牧和丰子恺的同题散文<秋>的写作方法差异很大.秦牧的是以"自然之秋"为主,引伸到对人生的感悟,丰子恺的是以"人生之秋"为主,将"自然之秋"的描写作为陪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有很大的差异,虽然他们作品所产生的社会作用不同,却各有各的美丽,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作家,若想有所成就,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在适合于自己"耕耘"的"一方园地"里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2.
闭思明 《理论界》2014,(7):152-154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典雅质朴、意蕴深远、自然流畅,被认为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风格。本文着重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留德十年》的文本进行抽样分析,试图揭示出季羡林先生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与其对熟语的准确理解与娴熟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音 《河北学刊》2001,21(6):78-84
本文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角度 ,对散文老生代现象、作家散文与学者随笔、女性散文和新生代作品进行全面详尽地梳理和品评 ,寻求各种现象流变、文体革新背后的文化依据 ,力图把握多重语名北京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的现象流变和多元格局 ,使散文理论的建构介入当下创作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瑰宝。梁实秋散文艺术纷呈异彩,美不胜收,较为突出的特色是:优雅,幽默,简洁。  相似文献   

15.
杨绛的散文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运清 《文史哲》2004,(4):127-131
杨绛是当今中国散文高手之一。《我们仨》等散文营造出堪称文学研究界"第一家庭"的温馨世界,可谓中国式的"追忆似水年华"。杨绛散文的主要成就在于以平实淡雅之笔描绘浮生众态。她心系梦萦的是家人、家事、琐事、身边事,表现的却是大智慧、大胸襟、大境界、大时代。胸有丘壑,笔有藏锋,平淡之中见神奇,于无声处见喜悲,这与当下流行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大相径庭。如写其夫钱钟书的大智若愚、童心未泯;其女钱瑗的外秀内慧、勤奋敬业;杨绛"三伯伯"即三姑母杨荫榆曾因在"女师大学潮"中"镇压学生",多年来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她却是在日寇攻陷苏州时因斥骂侵略者而遇害的爱国志士。杨绛的散文不仅淡雅、睿智,而且幽默诙谐,妙趣横生,且不乏老吏断狱般的老辣,其论辩性散文如同检察官读诉状,以事实为据,滴水不漏,一掴一掌血。另外,杨绛还将魔幻小说笔法引入散文,写梦游,写幻觉,虚实相生,平淡之外又现神奇。其"魔幻散文"在当今散文中独树一帜。杨绛是烤着生命之火为文,她既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亦烤着钱钟书的生命之火,还烤着爱女钱瑗的生命之火,用"我们仨"的生命之火烤出的散文极品,自然具有不同寻常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苗祎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57-158
杨绛散文一扫积弊,给沉闷的散文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称著当代文坛。反思历史她从容,冷静,散文抒写清新自然,淡泊中寓着浓郁,平静中饱含深情;进入斯时期,杨绛继承和发展五四时期的幽默文风,以《干校六记》打破了散文抒情的固定模式;在记人状物叙事中,她惯用冷静白描,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王一川 《云梦学刊》2009,30(4):94-97
刘恪五部诗学理论专著来自著者多年先锋写作实践与文学理论思考的集中提炼和提升,建构起颇为严谨厚实的诗学体系。《现代小说技巧讲堂》在我国小说诗学界成功地创构起现代小说基本元素的发生学理论框架。《先锋小说技巧讲堂》首度为先锋小说诗学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体验式与思辨式交融的理论框架。《词语诗学》两部书从词语角度叩探诗学,是国内第一部以论述与诗化交融方式叩探关键词语的系统诗学著作,为我国词语诗学体系的一次处子航。《耳镜》汇集他近年小说和散文以及理论著述于一体,表明刘恪他本是徘徊于形象体验与理论沉思之间的人。这五部诗学论著堪称中国现代词语诗学的开山力作。  相似文献   

18.
杨奂是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其散文作品虽然现存数量不多,但质量颇佳。杨奂散文风格光明俊伟,而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出尚新求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育洪 《晋阳学刊》2005,(1):109-112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散文业已成熟。其自然书写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义有以下三方面:1.自然书写的乡情体现;2.自然书写的生命意识与生存体验;3.自然书写的生态意识与生态美。这既继承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又融会现实时代精神与人生体验,在“生态学时代”的新语境下焕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