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用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之目的。早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日本外相田中义—就在给裕仁天皇的奏摺中宣称:“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支那。支那被我征服,即以支那富源,作征服印度与南洋及中小亚细亚之用,独霸亚洲。”这就是日本帝  相似文献   

2.
<正> 1987年是日军全面侵华50周年,同时也是《田中奏折》秘密出笼60周年。值此两个周年,有必要进一步剖析一下《奏折》形成前后的各个血雨腥风的历史阶段,以利于进一步认清军国主义的扩张本性。所谓《田中奏折》,指日本半个世纪以前的内阁首相田中义一,于1927年7月25日,通过宫内大臣一木喜德,向日皇呈报的一份秘密奏章。其主要纲领是,“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主要步骤是:“以满蒙之权利为司令塔,而攫取全支那之利源。以支那之富源而作征服印度及南洋各岛以及中、小亚细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很快成为东方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逐渐取代欧洲帝国主义而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灭亡中国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方针。(《田中奏折》)这个扩张计划,为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程所证明。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年号,亦称元号,它是历史纪年的一种方法。公元前140年,汉武帝登基的翌年,始定年号为“建元”。自此,不仅中国历朝一直沿用着年号,而且在中华文化圈影响下的东亚诸国,也广泛地使用了年号。但是它的命运随着沧桑流逝,至今在它的发祥地也不复存在了。然而它却在日本绵延下来,迄今唯有日本是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它作为东方文化的一种历史表象,具有其存在价值和历史意义。一、日本年号的起用及其意义日本历史上的纪年,最初是使用干支纪年法。一代天皇一元到底,没有年号。纪为某天皇XX(干支)年。如《日本书纪》所载,日本第一代天…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阶级在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开宗明义地规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寥寥两语,宣布皇统不可动摇性和天皇为现人神。日本军国主义理论家大川周明在《日本和日本人之道》一书中也说:“日本与外国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天皇与国民的关系。日本天皇是家族的父亲,部族的族长,并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而成为国家的君主。从国初以来,国祖的子孙就一直君临国家。我们姑且不谈日本统治阶级宣扬天皇万世一系的用意,但是,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的统治地位的确是始终存在的。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探讨这个问题似乎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民族的和政治的特点。本文拟对天皇神统权威的由来及其万世一系“统治”的实质与原因进行历史的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1996年《月日美两国首脑对贯穿于整个冷战时期的日美安全条约进行了重新定义。重新定义后的日美安全条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允许日本在国界以外发挥军事作用;二是一改过去只允许日本扮演“盾牌”的角色而表示期待日本自卫队发挥“矛”的作用。这种新安全保障体制能否给日本、给亚洲带来真正的安全与和平,很值得人们思量。纵观近现代历史,日本是一个不甘寂寞,心志颇大的国家。争夺东亚时,贬低朝鲜,欲与中国平起平坐;争夺亚洲时,贬低中国,欲与世界平起平坐,得陇望蜀,从不满足于现状,而且,伴随这个扩张过程的总是铁血交织,充满…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并没有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民主改造而得以根除,其原因既有国际局势的变化与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也有日本国内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根本原因,则源自于日本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特征,即尚武、愚忠、丧失仁爱的武士道精神和植根于日本人民心中的“皇国史观”和天皇崇拜的思想观念是日本右...  相似文献   

9.
对于近代日本政治,学界常将之视为民主宪政势力与封建保守势力并存对抗、二者此消彼长的过程,宪政与国体亦被视为相异质的内容。近代日本宪政与国体在产生、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树立天皇权威的同时,基于一君万民伦理道德而确立国体、展开宪政,二者互生共融。大正德谟克拉西有助于政党发展、推动宪政深化,但普选、民本主义与天皇统治相融合,造成了民众的缺失与国体精神的强化,与随后“国体明征”运动、法西斯统治有密切关联。1932年政党政治结束后,为克服宪政危机,美浓部达吉提出“圆桌巨头会议”,而“国体明征运动”则提出一君万民政治,欲充分融合宪政与国体,但在此情况下,任何承担责任的政治主体都会被批判为“幕府”“奸侧”,宪政与国体皆遭遇危机。  相似文献   

10.
1945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临近尾声。德国投降后,日本帝国主义已日暮途穷。同年7月中旬,同盟国举行波茨坦会议,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由于内部分歧,迟迟不明确表态。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形势急转直下,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仍然议而未决。最后只得由天皇“圣断”。本文详细叙述了日本投降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的滇缅抗战与英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 7月 7日全面抗战开始 ,上海、太原相继沦陷后 ,同年南京亦失陷。蒋介石忐忑思降。日本急欲“解决支那事变” ,即灭亡中国。但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下的遍地游击战 ,却使日军胆寒。 1940年 7月东京《中央公论》哀叹 :征服支那 ,谈何容易。”于是 ,日寇调整战略 :打通湘、粤、桂、越陆上通道 ,并经印支半岛攻入云南 ,开辟西战场 ,东西压缩 ,迫使蒋介石投降。此时 ,剩下的国际通道在西南就只有滇缅公路了 (另一条由新疆通苏联 )。自广州、武汉沦陷后 ,缩处西南一隅的重庆政府的出海口便悉数丢失了 ,中外交通只有依赖陆路。滇缅路自昆明经大…  相似文献   

12.
“支那”(Cina)名号起源于中国的丝货,汉语“丝”字是梵文Cina(支那)名号的原音,它的原意是“丝”,转音为“丝之国”。对此,笔者前有专文作过交待(详见《支那名号原音证》载《西北史地》1986年第4期),本文兹就“支那”名号起源时代问题略作探讨,以为续篇。关于古疏勒之“支那”地名问题笔者虽曾在前文顺便提及,终因篇幅所限未能详述,故在此一并阐述之。资料表明“支那”名号起源于梵文,这已经是一个定论,最为古老的梵文经典如《摩河婆罗多》、《摩奴法典》和《罗摩衍那》等都载有“支那”之名。按理说“支那”之名的起源时代问题的答案本应求取于这些著作,然而这些梵文经典虽然都甚为古老,可是它们的定型时代却拖得很晚。有的甚至要推到公元后几个世纪,所以不足为据,而只能舍此而求彼,  相似文献   

13.
东京审判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造成战后日本社会对历史认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裕仁天皇绝非别有用心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位“无权且无辜的立宪君主”,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和积极参与者,是日本军队的统帅和精神领袖。二战后,正是美国的蓄意开脱和裕仁及日本当局的百般抵赖,使得裕仁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一后果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一再翻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导致东亚局势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4.
7世纪,日本推动构建以天皇为权力中心的宗教性国家体制“天皇制”,既是为了解决国内危机,将豪族联合国家改造为统一国家、将大臣大连执政的寡头政治改造为天皇专制的君主政治,确保天皇的统治地位千古不易、万世长存;同时也是为了应对中国和朝鲜从分裂走向统一并日益强大的国外压力,将豪族和一般民众团结在天皇周围,举全国之力对抗隋唐帝国和新罗王朝,“实现钦明在南鲜占有领土的愿望”,最终实现神武天皇“八纮一宇”诏敕宣布的国家目标,即“由天皇统一全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曾两度访日,上次是“蜻蜒点水”,这次是“下马看花”,对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有所见,所有闻,有所感,有所思。现向大家简要汇报,供以参考。不当之处,请予指教。一、高科技领导一切在我看来,日本是真正实现了“科教兴国”的国家之一。我曾访问过美国,美国和日本都是科技大国,但身临其境,科技在生活中的比重,似乎日本还胜美国一筹。美国的高科技在“硅谷”,在军事部门,在研究基地;而日本,则到处是高科技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如地铁和高速火车上的电视、电网、电传新闻广告;如海上与海底的交通网络与科学城;如大街小…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宗教家、哲学家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认为人生与世界具有两重性 :一是“为我们所用的世界” ,一是“我们与之相遇的世界” ,可以用“我—它”公式称谓前者 ,用“我—你”公式称谓后者。布伯的思想蕴涵着很深刻的意义 ,即以万物为认识对象和征服对象的活动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 ,人生的最高意义不在于人己分立、物我隔离的“主客关系”式 ,而在于对民胞物与、万物一体关系的领悟。布伯的见解对于片面地陶醉于主体认识客体和征服客体的我国思想文化界来说 ,应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与二战有关的日本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诸如天皇万岁,为天皇"玉碎",大日本皇军等相关言论和记录,这反映出当时的日本奉行"皇道"(即"天皇以仁德治国之道和向世界宣扬皇道")的事实。可以说,那时的日本人把天皇看成神,无比尊贵,神圣不可侵犯,天皇在日本人心中无处不在!那么,日本近代的天皇制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8.
为裕仁天皇剖腹“殉葬”的表象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裕仁天皇剖腹“殉葬”的表象背后孙立祥1989年2月,一位参加过当年侵略战争的日本老兵(已是72岁高龄的垂暮中的老人)在刚刚去世的裕仁天皇的墓前剖腹自杀了。人们还发现了他追随裕仁天皇陛下而去留下的一封遗书。那么,在那场几乎使日本民族濒临毁灭,并使亚洲...  相似文献   

19.
没有国家比美国更鼓励东亚的崛起了。但自相矛盾的是,美国却是最无准备应对东亚崛起的国家之一。美国新总统2009年1月一旦上任,这方面的证据就可能会不断涌入。总统的日程安排将必定包括“必须参加”的活动,诸如八国峰会和美欧峰会,而在“任选”一栏里将会填上诸如访问东京、北京和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以及与东盟会议这类活动。  相似文献   

20.
对“我在”及其根基的论证是哲学对世界的终极关怀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标志。“我思故我在”、“我欲故我在”、“我在故我在”、“我做故我在”等是西方哲学家对“我在”之根基的不同解答。其中,“我做故我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它科学地说明了“我在”及其根基,为我们进一步求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思维原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