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这一专栏发表三篇文章。《一个独特的创造》认为,茅盾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创造》,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方面在当时都是独步文坛的。在内容上,它深刻地表现了革命到底的问题,为当时一般表现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品所不可比拟;在艺术上,它既吸收了“三一律”的长处,又富有独创性。《在真实的基础上显变化》探讨茅盾中、长篇小说情节的审美特征问题,认为真实而又富有变化正是其中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海外文坛消息”看茅盾的早期文艺思想》则对茅盾编写《小说月报》的“海外文坛消息”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2.
在家庭报社举办的由编者、作者和读者共同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 ,一位年轻女士讲起她和丈夫曾一度濒临婚姻危机的经历。她的故事虽无惊天动地的情节 ,听起来无非也就是人之常情的事 ,却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忠诚和对丈夫既恨又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陕西号称文学大省,长篇小说创作曾出现过极度繁荣的景象。近30多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版量堪称丰富,在读者界、批评界产生较为广泛影响的作品也有一些。遗憾的是,陕西长篇小说走向电影和电视剧的作品却屈指可数。影视剧的商业属性和国家相关政策特殊规定,要求长篇小说从主题、人物和情节必须具备符合改编影视剧的基本要素。陕西长篇小说与影视剧创作难于结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创作者普遍缺乏发现挖掘一个具有影视商业价值同时有深刻主题的能力,在人物创造与整体结构方面也普遍存在松散问题。司南创作的长篇小说《民国银号》以独特罕见的视角为读者完整打开了清末至建国前民间金融家生存发展的这样一个世界,人物命运紧贴复杂动荡的政治时局而变迁沉浮,明显具备改编为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几个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其中译本最多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集,而国外研究论文比较多、意见又比较分歧的则集中在短篇小说方面。不同倾向、不同流派的理论家们各自按照自己对社会现实和文艺现象的理解去解释他的作品,呈现出一幅国际间百家争鸣的局面,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包括其中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思考许多问题。在编辑《茅盾研究在国外》一书的过程中,虽辑入不少国外对茅盾短篇小说的研究论文、外文译本序跋和目录索引,但限于篇幅,未能全部入选。下面,就我们所见到的资料,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茅盾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独特的人物形象。这种独特性,与其中长篇小说中的人物相比是明显的,而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放到整个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去考察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粗略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在茅盾同志的追悼会上指出:长篇小说《虹》是茅盾创作的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这一评价符合实际,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虹》第一至三章连载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六、七号(一九二九年六、七月份)。作品发表前,该刊以记者名义向读者推荐,指出,“这一部《三部曲》(指《幻灭》、《动摇》、《追求》)以后的新的创作,别的都不管,在艺术上也比《三部曲》有了显然的进步。”(《最后一页》,《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五号)《虹》刊出后,即于一九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中长篇小说展现了时代风貌,刻绘了宏大驳杂的社会生活画面,清晰地显示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动和人民解放运动的起落消长,汇成了一部反映现代中国革命的宏伟史诗。这种史诗特征表现为反映社会历史生活的整体性和客观性,以及强烈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使中国小说的现实主义传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对作家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也产生了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8.
张志海 《社科纵横》2005,20(3):193-194
俳句是日本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含蓄,富有韵味,诗形短小,歌咏自然与人,在日本文学史上独放异彩。它既表现了日本人民岛国风情的生活情节,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观念。本文将着重就俳句的产生渊源、俳句的构成要素与特点以及俳句的欣赏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30年代以后的茅盾,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突出强调形象化。他把“形象”看作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联接着作家主观的思想倾向、心理情感和客观的社会生活,也联接着作者与读者。这在当时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篇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之路,在其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创作与接受不断双向交流互动,作者与读者多层交叉转换,阐释与创作两种角色重合,而这又时时受制于雅文化与俗文化同源分流交汇融合的大文化背景。这种独特的创作之路,带来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民族特色,个...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被称作“时代女性”的形象,茅盾的周定慧(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梅女士)是其中的突出者。说来也怪,除梅女士是《虹》的主要人物外,其他三人着笔并不很多。茅盾自己就曾说过,慧女士在《幻灭》中是作为静女士的陪衬人物出现的。孙舞阳在《动摇》中只第九章占居重要地位,其他各章着笔都不多。章秋柳在《追求》中倒是重要人物,但也可说与胡仲昭、张曼青机会均等。但作品一问世,这些人物就被人们刮目相看,今天仍为读者所重视。茅盾自已称这几个人物为“特异的女子”,大概正因为这“特异”才使她们得到如此厚遇,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创造是不宜平凡的。那末这些人物如何“特异”,有何意义,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其开创性的艺术经验是相当丰富的。本文要谈的就是其中之一,即罗贯中开创的情节奇特性与性格逻辑、情理规律三位一体的艺术经验。它是《三国》之所以具有诱人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后代的长篇小说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它那开创性的不朽美学价值,在上与史书、《三国志平话》相对照,下与明清历史小说的比较中,便鲜明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庄钟庆同志研究茅盾的专著《茅盾的创作历程》(以下简称《历程》),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了。《历程》具有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并用丰富翔实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全面、具体地阐述了茅盾思想和创作的历程,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力作,是茅盾研究方面带有突破性的新收获。《历程》收集的材料丰富充实。书中在论述茅盾的创作及生平思想、文艺观时,不仅广泛引用了茅盾自己的有关论述,而且旁征博引了国内外有关茅盾研究的有价值的资料,诸如叶圣陶、宋云彬、黄果夫、沈志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北京市文艺学会就作家魏军的长篇小说《匿名信》在京举行了作品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学者等20余人。讨论会筹备期间得到了学会会长曹子西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陈建功的关怀和支持。与会者围绕小说的人物、情节、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荐书     
正一起阅读·让好书上榜·引领畅销本栏目欢迎各出版社、出版商及作者、读者推介新书、新作。联系电话:0431-88600080E-mail:happylyy1@126.com《人间正道》作者:周梅森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是一部格调高昂、催人奋进的长篇小说,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这部全景式地反映当代改革生活的长篇小说,以我国内地经济欠发达的平川地区为切入口,以一千多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经济大建设为主线,为读者展现了一幕幕气势磅礴、场面壮观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6.
秦龙 《社会》2004,(9):46-48
每一个新的信仰,或产生于学术研究得出的新的结论,或产生于对新生事物的感悟,或产生于外来观念的输入,或产生于一个时代中流行观念的传播。流行的信仰,因时代潮流而发生,也因时代潮流的改变而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变化多端,人类生活在多变的环境中,承受多项来路不同、性质各异的思潮的冲击,自然是五光十色,令人目眩。而在中国,又加上了百余年来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欺凌,频频国  相似文献   

17.
读者的白日梦──论小说的一种欣赏方式陈建新,张玲燕一许多读者可能都有过这种感受,当他们阅读一部精彩的小说时,会恍恍惚惚进入作品情境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随着情节的推进或喜、或悲、或惧、或怒,直到读完小说,才回到现实中来。这种现象,被一些心理学家和文...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长篇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上、中、下三卷,八十三万多字,于一九八八年出齐。此书茅盾生前只写了一半,即写至一九三四年,以后的这一半是由亲属续写的,从严格的“自传”意义上讲,茅盾写的回忆录只有前半部,后半部因非出于他的手笔,故被叶子铭先生称之为“续貂”①。又因是其家属根据他留  相似文献   

19.
试论《红楼梦》中节日民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红楼梦》中节日民俗的价值,认为节日民俗为《红楼梦》刻画人物、渲染情节,铺陈情节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丰富民俗事象、研究满清时期的社会生活,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茅盾从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两个角度,提出寓理于情、理重于情的艺术美感心理论,其中理重于情成为他最有特色的理论主张。茅盾阐明了小说家与诗人美感心理结构的差异及其与艺术体裁选择的内在关系,廓清了小说与诗歌创作心理规律的不同特点,论述了侧重再现客体的现实主义中长篇小说创作心理的特殊规律,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