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血缘宗亲的群体关系中,高度地发挥着人的本性,随着孝养的制度化,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从其原生期、形成期逐渐走入成熟期,发展出以三纲五常为主体的政治性伦理思想和以仁义说为核心的品格性伦理思想.前者借专制集权主义而大行其道,渐趋极端,压制着后者,扭曲着人性.后者顽强地抗争,熔铸着民族的精神,培养着"民族的脊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融合,共同构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循其矛盾规律而发展,从不中断,绝不消亡,在经过漫长的成熟期的五个阶段后,必然迈入自己的高级期.  相似文献   

2.
崇尚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崇尚英雄精神、崇尚诚信是蒙古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它贯穿于草原文化的全部历史,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伦理道德思想是蒙古族的生存智慧、发展动力,同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在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是多元的。统治阶级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把道德教化看成是为政治国的基本手段,并最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系统。道德教化系统呈现出双系统特色,即显性道德教化推行系统和潜性道德教化推行系统。传统伦理道德的这种传播方式使道德思想大行于整个封建社会,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南,也为我们现代德育思想的传播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道德思想、道德实践、反帝爱国斗争三方面分析叙述了东乡族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本文认为,东乡族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是东乡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东乡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同时也表明,东乡族是一个极为注重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武士道作为武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既是幕府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又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涵盖了伦理文化、军事文化和政治文化。要弄清武士道的真实面貌和本质,武士道的伦理道德、战争精神和统治思想缺一不可。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理想化的武士道主要是伦理道德范畴的武士道,特别是从者对主君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非完整的武士道。  相似文献   

6.
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着壮族的一代代人,而当代壮族大学生大部分生于壮族地区、长于壮族地区,对本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耳濡目染,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道德品质无不深深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笔者在展开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了壮族传统伦理道德对当代壮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总结与提取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传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放生护生的思想等;藏族民间文化习俗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族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出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权利的特征,继承和弘扬藏民族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德育,其德育思想深刻而丰富,对于我们加强当代青年道德建设,为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做好青年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和理论基对。  相似文献   

9.
《周易》包含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周易》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和道德修养途径:义利统一的治国伦理准则;内外兼修之君子美德;自我教育为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道德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回回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包含现实性和超越性两个层面。由于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因此其伦理道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伊斯兰教伦理道德的秉承,二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成分的吸纳和接收。肩负两种文化的回族伦理道德,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和变化着,但其所涵盖的主体精神始终保持着原初形态的积极性。回族的道德规范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为回族内部及其周围社会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梭伦和孔子是古代东西方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伦理道德思想都是从以人为本位的角度阐述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新时期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范式 ,并对经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该体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精神是其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 ,“五爱”思想是其重要伦理规范 ,培育“四有”新人是其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有着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宝贵素材。我们搞现代化建设 ,向现代文明推进 ,不应当以丢掉传统文化这个根基为代价 ,应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伦理道德精华 ,使之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接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进程,是儒家伦理道德与传统法律相融合的进程.在这一融合进程中,儒家伦理道德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以律令的形式出现于传统法律中,使传统法律成为维护儒家伦理道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伦理道德的提高是相互依存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传统伦理道德的支撑。应通过传统伦理道德中诚信理念的转化和超越,充分认识传统伦理道德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发挥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之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一定形态的伦理道德都是对一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反应。同时 ,伦理道德又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文力量 ,任何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 ,总是离不开一定的伦理道德基础和主体道德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传统伦理道德中蕴涵着新农村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开掘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是建设与和谐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伦理道德体系和彰显新伦理道德体系“中国特色”的必然要求,开掘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注重正确的路径设计和方法选择,才能有实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今社会伦理道德领域发生局部迷失现象,研究社会伦理道德的内涵、局部迷失的表现,并寻求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创新途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提供积极有效的社会伦理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近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取代了三纲五常,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取代了德性主义。这一历史转型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部的条件,正是这些条件决定了传统伦理道德近代转型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走向现代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伦理道德理论发展伴随着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先后经历了不断发展进步的三个阶段:领域伦理道德的率先发展阶段、应用伦理道德的蓬勃发展阶段和伦理道德理论的全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