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理论,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大厦的理论基石。然而,直到如今,人们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认识,仍然存有重大分歧。尤其发人深思的是,在讨论中,观点截然对立的双方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作为论据,有时甚至援引相同的论述来证明各自的论点。这表明,在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关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理论中,仍然隐含着某种尚未十分明朗的、因而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理解的内容;揭示这一内容,使之明朗化、清晰化,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图说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运用过两种不同的物质概念和两种不同的精神概念,曾经从两个不同的层次来阐述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他们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分为两个层次的思想往往为人们所忽略。而这种忽略恰恰是人们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认识分歧而且长期争论不下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早期现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先验观念主义,其文化特征是追求精神的理想化,它把一切都纳入观念的秩序中,倡导大写的理性精神、超然的创造精神。后期现代哲学不同程度地受到精神主义的影响,其文化特征是强调精神的处境化,它关注精神的具体活动,突出个体的情绪体验,用小写的精神取代了大写的精神。后现代哲学表现出物质主义倾向,其文化特征是强化精神的碎片化,它一方面把时代精神定格为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却为绝对道德主义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都处于精神成人过程之中,人在一生之中到底能体验到多少分量的幸福,关键在于人们所持的人生态度。幸福在于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平衡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老年保障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是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而言的.精神需求是老年人需求的基本方面和重要内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能否得到尊重和满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老年保障应从单纯的物质保障走向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徐治彬 《学术界》2005,(6):112-118
作者认为,"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无论从内涵、具体形态和社会功能都有明显的不同,不能把"毛泽东精神"定位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第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精神变物质是改造世界的重要体现,精神变物质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应该做深层次的分析,从精神形成的实践观念、实践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的实施、实践结果的评估三个结构层面分析这一重要思想,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实质,深刻理解文化体制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分配是生产的一个环节,分配关系决定于生产关系.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由此决定了收入分配的两个层次:一是由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分配方式;二是分配方式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具体操作.学术界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所存在的许多错误观点,就是因为混淆了这两个层次界限的.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制度文化具有阶级性、社会本位性、相对稳定性、权威性和一元性;精神文化具有普世性,个人本位性,易变性,自由性和多元性。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事关社会发展,个人幸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着不同的职能,因而各自发展的规律也不同。社会的良性发展,依赖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按照各自规律又互相影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物质"、"精神"、"实践"是极易引起争议的哲学范畴,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的评价建立在这些基本范畴基础之上的本体论、认识论时,应当慎重。若将这些哲学党性色彩、政治色彩浓厚的范畴回归到哲学的层次,我们对西方哲学家思想的认识就会发生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会因此而深化。  相似文献   

10.
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工作真正有效,必须使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达到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人的思想变化来源于对一定的物质、精神需求,把握精神和物质的平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红旗渠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年过去了,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使其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红旗渠精神不仅具有地域性,更具有民族性。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红旗渠精神不仅具有传承性,更具有开拓性。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精神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渗透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追问科学精神的内涵,本文认为有三个层次、九个方面,即客观性、探索性和无私利性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层次;理性的怀疑、创新的进取和互助的协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层次;检验的认同、善待的激励和超越自我是科学精神的高级层次。科学精神是所有人文精神的“硬核”。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的物质载体,从尺度上来说,有大尺度的山地环境和山村田园,中尺度的革命旧址和历史遗迹,小尺度的民间文物和馆藏文物;从其发生的机制来说,有原生遗址性物质载体和后发弘扬性物质载体;从其性状来说,有可移动性物质载体和不可移动性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是井冈山精神的依托物,在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弘扬其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群众路线和民主观念等教育价值,可以发挥传播知识、激发力量、唤醒良知等教育功能,实现精神遗产的继承和物质遗产保护、旅游产业发展、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关于物质的两种属性—质量与能量关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质量与能量的物理意义和两上实例出发,说明爱因斯埋质能方程E=mc^2揭示了物质的两种属性之间的相应关系。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有等价性。物质与其属性之间无相互转化,其两种属性-质量与能量之间也无相应转化。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北大荒精神之源,北大荒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北大荒精神的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源于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北大荒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并为北大荒精神基本内涵提供精神渊源。北大荒精神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注入更强劲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哲学精神是哲学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是哲学与其他学说在精神层面划定界限的重要标志。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原初、最根本、最精妙的表达,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是其基本内容。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作为人类精神境界的不同方面,哲学精神不仅与科学精神内在相通,而且在关怀人生命无限性追求、自觉人自己的生存态度、反思人自身的高贵品性等方面还是对科学精神的积极超越。  相似文献   

17.
何芳 《学术探索》2003,(7):19-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 ,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解决“人”的问题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支撑 ;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选择——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庭养老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在服务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使很多老人在面对社会养老时望而却步。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需要之后,精神层次的养护是社会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层次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民营社会养老机构吸引老人入住的重要策略。当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社会养老之后,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在养老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要通过多样化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发展成为更具综合性的"银发产业",从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上,劳动产生精神,是劳动萌发人的意识、孕育人的情感、形成人的思维。在劳动精神的发展向度上,劳动树德、增智、育美,不断形塑着人的精神。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劳动精神的生发逻辑,始于劳动获取崇尚劳动的意识,基于劳动增进热爱劳动的情感,立于劳动锻造辛勤劳动的习惯,建于劳动淬炼诚实劳动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荣格认为,"精神现实"概念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观念,这个概念是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基石。精神现实的终极性质至今仍然是未知的。精神现实的主要内容是无意识,其基本因素是信仰与信念、幻想与幻觉等,其基本特性是自主性与自动性。"精神"的根本意义在于重新为现代人寻求精神家园提供了基础与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