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8月23日,陈水扁抛出台湾与大陆是“一边一国”的同时,首次提出“认真思考‘公投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这是一个重要信号,陈水扁有意为举行“公投”进行舆论试探与铺路。只是“一边一国”引起岛内外的强烈反对特别是美国的不满,陈水扁不得不派人到美国“赔礼道歉”,重申“四不 相似文献
3.
4.
马晓娟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4,(2):83-85
“公投”是“台独”势力50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政治议题。其实质是借“公投”行“台独”,人为制造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裂,“公投台独”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台湾陈水扁当局借“公投”搞分裂的政治行为必将给台湾问题的解决种下祸根,给台湾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台湾经济虽受国际原油涨价、大陆宏观调控及国际股市疲弱等利空因素影响,给投资人带来信心不足,加上外资对股市卖超的冲击,台股指数一度连续探底。但在全球经济持续稳健成长,国际贸易一片热络和岛外需求强劲的带动下,台湾商品贸易扩张,市场需求昌旺,出口、生产相关指针均有所提升,岛内经济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经济衰退,失业高涨成为岛内经济的基调。造成台湾经济衰退的诸因素中,有经济的更有非经济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在“台独挂帅”的基本路线下,民进党当局仍然反对两岸“三通”。在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两岸经贸进一步融合的情况下,这一以意识形态挂帅, 相似文献
8.
近来,出于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需要,民进党当局大小官员猛炒“公投”议题。在“台独”势力的配合下,“公投”话题不但成为岛内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海峡两岸和海外也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3年台湾政局主要是围绕2004年“总统”选举这一主轴展开的,泛蓝、泛绿两大阵营为争夺执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煽动民粹,陈水扁在岛内掀起一波波“台独”浊浪,并成功地主导了选战议题。为扭转被动挨打局面,泛蓝阵营策略性调整两岸政策立场,在“公投立法”等议题上由保守 相似文献
11.
12.
曾一鸣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3,(6):85-88
2004年台“总统”大选,国亲结盟的泛蓝阵营能否翻盘,重夺台湾地区执政权倍受岛内外瞩目。本文分析了蓝、绿对决双方的优、劣势和泛蓝能否取胜的几个关键问题,认为目前实力泛蓝阵营高于民进党的泛绿阵营,但泛绿阵营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将展开全方位的攻防,泛蓝将面临全面的挑战,若无意外,泛蓝的胜率应高于泛绿。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1月蒋经国死后,李登辉上台把持台湾地方的党政大权,尤其是1986年以来,随着民进党成立以及1987年“解严”,岛内的“台独”势力日趋活跃起来,在文化事业领域他们打着“文化”的旗号,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缓慢复苏的2002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3.54%,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出现衰退,并出现了增长速度低于4%的情况,这是战后以来从未有过的。就连这个速度,2003年第一季也未达到,比上年全年增长率下滑了0.23个百分点,成长率仅为3.21%。第二季由于非典的重创和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两岸关系因陈水扁当局肆意挑衅一个中国原则更加诡谲、跌宕起伏,但发展趋势依然未变,“台独”与反“台独”斗争成为贯穿两岸关系发展的主线。一、祖国大陆展现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善意,积极推动两岸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17.
到目前为止,台湾当局共进行了5届“立委”选举。1989年底举行的“增额立委”选举一般被视为台湾为第一届“立委”选举。本次选举与县市长、省议员选举同时举行,是台湾“解严”后的首次重要选战。在应选101席“增额立委”中,国民党获72席,成立满三年的民进党获21席,无党籍共获8席。国民党在“立法院”的人数虽大幅领先于在野势力,但民进党当选名额已超过“法定”的提案人数,增强了其与国民党在“立法院”抗衡的能力。随着所有“资深中央民意代表”到1991年12月31日终止行使职权,此次“增额立委”选举后,台“立委”选举完全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18.
台湾人民始终是我们的手足同胞。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信念不会动摇,即使这一点需要时间的考验。民进党的二度“当选”,改变不了其作为台湾民主制度下一个“怪胎”的身份。如果两岸仅仅为了民进党当选就停止了对长期融合的努力,失去追求统一的信心,那只能说我们这个民族太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台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的一个科学构想,这一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