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鲁迅先生曾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但是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说郛》和《唐人说荟》等书所收的《玄怪录》,只是一个残鳞片羽的节本。而《太平广记》里所保存的佚文,却有三十多篇,郑振铎先生曾据以辑录,刊于《世界文库》第十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广记》共引《玄怪录》三十一  相似文献   

2.
《太平广记》一方面是古小说的渊薮、社会史料的宝库,另一方面,更是透视中古文化的极佳视镜,是我们还原前朝社会文化生活原生态的重要中介。《太平广记》收录的范围包括历史人物、神仙鬼怪、社会风俗、山川地理、典章制度、宗教、博物、医药、音乐、书画、动物、植物、器玩等多方面的内容,“古来轶闻琐事,僻笈遗文,咸在焉”①。收集在《太平广记》中的野史、小说、琐闻、谈柄,可以说是保留了晋唐时期社会文化的各种“化石”,从中可以寻绎、探索正史所不载,或者载而语焉不详的种种社会心态、世相、风习。如《太平广记》中大量的神仙鬼怪小说…  相似文献   

3.
<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一局面的出现,是与唐统治者注重整肃吏治密不可分的。而运用刑罚手段对权钱交易或以权谋利的贿赂行为予以有力地打击,则是唐代吏治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因此,探析唐律中的贿赂罪不是没有意义的。一贿赂罪,是刑法理论对因进行权钱交易或以权谋利而构成的犯罪的统称。自夏朝始,历代法律都有惩治贿赂罪的规定。《夏书》日:“昏、墨(指贪污受贿)、贱,杀。皋陶之刑也。”李悝《法经》规定:“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受金时,则诛。”秦简《法律答问》曰:“啬夫不以官为事,以奸为事,何论也?当迁。”汉文帝则规定,官吏坐赃者,三代不得为吏。及至唐朝,统治者为整肃吏治,严明法纪,特别注重对贿赂罪的惩罚,从法律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一生著述丰厚,集中体现其治学宗旨的是其历史哲学著作:《黄书》《噩梦》《宋论》《读通鉴论》《搔首问》。在这些著作当中,前四部学界研究较多,《搔首问》则较少被关注。从“朝政”“吏治”“学术”“士大夫”四个方面对《搔首问》进行解读,可得出以下要点:其一,《搔首问》是王船山整个历史哲学的“一斑”,不能反映全貌,且理论系统性不强;其二,“一斑”内容之间只具有现实关联性,理论系统性、逻辑关联性不强;其三,所问为“人问”而非“天问”;其四,所论为“治道”而非“政道”;其五,所论“治道”非常详细、深刻。  相似文献   

5.
在《太平广记》中有不少唐与吐蕃交往的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故事的原型或背景.本文对其中涉及唐蕃交聘的小说进行考论,揭示其本事,考察唐代文人的史学意识和唐小说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汝涛先生主编的《太平广记选》为我们阅读和研究汉代至宋初的文言短篇小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研究的线索,笔者研读后,深受其益.由于此书选注的篇目几乎涉及了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绝大多数又是“罕经前人注释者”,所以,要对其中的每一条目作出准确完满的注释,实非易事.编者在注释中于其不知,大多存疑而不强为解,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给中古文言短篇小说的渊薮——《太平广记》的深入研究再提供一点线索,笔者试对此书注释中若干存疑的条目发表自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每条的篇名后据齐鲁书社一九八七年出版的修订本《太平广记选》标出页码,以便查对.  相似文献   

7.
《太平广记》是宋初“四大书”之一,李防等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编纂完成,使得该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从重复收录、改动原文、体例不精、出处未明等方面入手,举例分析了《太平广记》在编纂方面存在的疏误.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一个富有开创性的时代 ,作为社会生活重要方面的婚姻亦不例外。由于正史中有关民间民族间自由通婚的记述乏善可称 ,而唐律的规定又过于法律化 ,与现实生活并不完全对等 ,现存汇辑野史传记小说诸家的最大一部类书《太平广记》中的丰富文献史料可补正史之不足。唐代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带来了大范围的通婚 ,从国家政策看 ,政府并不鼓励这种通婚 ,通过《太平广记》狐篇可知中土人士对胡汉通婚是持反对态度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标点本《全唐诗》卷八七二《嘲骆驼》诗云:“骆驼。项曲绿蹄。被他负物多。”(25册,9887页)此诗音韵不和谐,意义难理解。仔细辨析,原来问题出在断句上。断句失误的原因,则是对“曲绿”和“被他”两个联绵词的词义未能正确理解。“曲绿”又写作“曲录”,如《太平广记》卷二一四“贯休”引《野人闲话》:“倚松根,傍岩缝,曲录腰身长欲动。”蒋礼鸿先生《义府续貂》“曲录”条下引此例并云:“曲录为曲,讠连语也。”(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3页)又《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契纟戾秃”引《启颜录》:“僧曰:‘云中郡是天州,翻为偷毡,是毛贼,毛…  相似文献   

10.
“治国必先治吏”,吏治的严明对国家的稳定、政治秩序的安宁,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唐代的“贞观”、“开元”之治,素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者所注目。其所以能在社会动乱之后,出现一种社会承平、生产发展的“治世”局面,与当时统治者重视立法与吏治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王汝涛先生主编的《太平广记选》为我们了解汉代至宋初的文言短篇小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该书校语和注释都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进一步探讨.笔者曾专门就此撰写过两篇文章,今再对其中的若干处疑问加以辨析,供研究者参考.[春生之鱼]《东方朔》(P10,出《洞冥记》):“东北地有芝草;西南有春生之鱼.”注:“春生之鱼:后文没有交代,不知何所指.后文只言‘草’,似乎与芝草一样,春生之鱼也是一种使人不老的仙草.”  相似文献   

12.
黄丽婧 《江淮论坛》2012,(4):177-183
《唐会要》是我们全面了解唐代典章制度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学界一般都认识到通行本(即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或出自殿本的排印本、点校本)《唐会要》卷七至卷十,是后人所补,非其原本。然而采用史源学、版本学、校勘学以及避讳学的方法,考察《唐会要》阙卷文字来源,亦可证明卷九二之“内外官职田”类及卷九三所采文字与明本《册府元龟》一致,而与宋本《册府元龟》有异,当是抄撮明本《册府元龟》,卷九四则全抄录《通鉴纲目》。由于其补作方式与卷七至卷十迥然不同,而与原本他卷没有任何差异,后人多受其欺,故视之为伪撰。今人利用《唐会要》须谨慎区别。  相似文献   

13.
王汝涛主编的《太平广记选》从《太平广记》中编选了汉魏至宋初的文言短篇小说540篇,较全面地反映了《太平广记》的全貌.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然而书中有关语言方面的注释有很多可商之处,郭在贻、刘凯鸣、董志翘等先生曾撰文指出.①1987年,作者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只对少数注释作了改动,词语注释存在的问题仍较多.今举十七条于后,就教于读者,并供作者再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齐鲁书社出版的《太平广记选》(上册),共选注了《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文言短篇小说88篇。书前冠以内容详赡、颇有功力的前言,对《太平广记》的成书经过及其内容作了介绍,并阐述了唐代小说的社会背景、思想倾向、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所选作品,均在第一条注解中概述其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评价;此外对书中所涉及的三十余种唐人小说专集及其作者,也分别予以介绍和评论。这些都写得精练要约,并时有新知独见。总起来看,《太平广记选》不失为一部好书。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注解方面还有不少可议之处,兹特胪举若干条比较典型的例子,跟该书编选者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交关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这个尊严国号是何意思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太平”二字,在中国的史书中屡见不鲜,如《后汉书》的“政降太平”,《尔雅》的“东至日出为太平”,《史记》的“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庄子·天道》的“知谋不用必归天,此谓太平,治之至也。”此外,北魏武帝称“太平真君”,唐高宗之女称“太平公主”,宋朝有“太平兴国”,还有李昉的著作《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等。  相似文献   

16.
每个历史时期,都要求文字统一和规范。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迅速发展的极为辉煌的时期,字样学即发轫于其间,并有了充分的发展。本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石室的唐民间俗字样书《时要字样》,说明唐代文字规范化工作遍及到了西陲民间。我们今天整理和研究《时要字样》,主要目的是总结唐代字样书所体现唐代文字学研究面向社会实际的宗旨及其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彝族古代诗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如果我们以翻译整理者的考证为据,加上对彝族古代诗学论著的整体考察,那么彝族古代诗学殆发轫于魏晋,而盛于唐宋以后,发展于明清之际,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三个彝族诗歌理论繁荣时期.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和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大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数百年间;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布阿洪的《彝诗例话》则出现于唐宋时期;佚名的《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和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和则成书于明清两代.这三个时期的诗学论著所呈现的发展序列表明,彝族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前后贯通的.诗学先贤举奢哲和阿买妮所开创的诗论方向、诗学主张在后出的诗论著作中都得以承继和发展,并逐步趋于系统化的阐述和综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彝族古代经籍诗歌研究的专门学及其学术史.为了陈述上的方便,我们不妨结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发展源流和历史承续来观照其学术演进的主要特征和学术流变的主要脉络.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珍宝。它记载了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时代的历史,内容宏富,气魄雄伟,所记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峭拔隽永,不仅是杰出的史学名著,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名著,自成书以来垂两千年,一直拥有广大读者。由于古代语言与后代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书中有大量难懂的古代制度、典故、地名、人名等,所以历代学者一向重视为《史记》作注,以使人读懂。最著名的有南朝刘宋时裴骃撰《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撰《史记索引》和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合称为“史记三家注”;近代则有日本学者泷川资言汇集“三家注”及宋代以  相似文献   

19.
王充在《论衡》中经常讲到“气”。“气”是王充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我们要探讨王充的哲学,就必须全面系统地研究一下王充气论思想。一、气在宇宙间的地位从战国到两汉,很多哲学家使用过“气”这个概念,但他们所赋予它的含义却不尽相同。《管子·内业篇》讲的“精气”和《荀子·王制篇》讲的“水火之气”是物质性的,而《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浩然之气”则属精神性的。在王充的思想中,“气”究竟是什么呢?它在宇宙间处于什么地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王充经常把“气”和有形体的物相对为言,例如他说: “非物则气”(《纪妖》); “不为物,则为气矣”(《论死》);  相似文献   

20.
祭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作为这种文化现象的表现的古代祭祀诗歌则是我们今天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民族性格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同时还可以从内容、风格不同的祭祀诗歌中,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北南方文化的显著差异及对后世的不同影响。《诗经》和《楚辞》可以看作中国北南方诗歌的先河,其中的家把诗歌严格地讲不完全属于同一类,例如《诗经》中的祭祀诗(这些诗歌主要包含在“颂”诗里面,“大雅”、“小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