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评《<徐霞客游记>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徐霞客游记>通论》靳生禾(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教授)冯岁平同志编著的《(徐霞客游记)通论》(以下简称《通论》),1994年由他的母校西北大学出版社刊行后,被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推荐为徐学重要著作,诚为历史地理学界可喜可贺一盛事。我怀着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2.
逸对《离骚》首六句之注,颇多讹误。“皇考”非言父,亦非言曾祖,乃言受氏之祖;“伯庸”即是,此伯庸乃楚武王之长子句王庸。“降”非言屈原出生,乃屈原自言降神;所以选“庚寅”,是因重黎此日被帝高辛所诛而成神。“度”非言时节,亦非言器度,乃回、次之意;“肇”乃“兆”之假借  相似文献   

3.
何中孚编《〈民谣集〉序》,是郭沫若五四时期的一篇重要佚文。本书为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郭沫若与该书局关系密切,说明此文应非假托与伪造。郭沫若在《卷耳集》中完成《诗经·国风》的语体今译,激起的"最古的优美的平民文学"的心理冲击波,使他赞美古代"文艺史上一朵永不凋谢的白莲",呼唤未来的"新国风"。他1920年致宗白华的信,提出采集民风俗谣,编一部《新国风》的理想,是这篇《民谣集》序的思想资源,也为序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民谣集》序从民间歌谣的产生看它的性质,艺术价值,以及对于"新的国风"产生的期待,是一篇具有超越性的美文,五四以来俗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在歌谣搜集运动影响下最早"裒集成书"的《民谣集》,搜集了民国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的浙西民谣,包含了多方面的社会与民俗的内容,反映了底层农民,特别是农村劳动妇女的心理与呼声,具有了民谣史、民俗史和俗文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李涛北京大学哲学系曹玉文教授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以下简称《导读》)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它以《反杜林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为...  相似文献   

5.
开拓了《世说》研究新领域──评介萧艾《<世说>探幽》胡光波,齐晓芳《世说新语》既是一部少有的魏晋风流宝鉴,又是一座文化价值丰厚的矿藏,清人刘熙载《艺概》甚至把它视为中国文章蹊径好尚变化的三大助缘之一,故此书向来为人珍重。近十年,《世说》研究风炽:或考...  相似文献   

6.
王辉斌《<西游记>祖本新探》关于百回本《西游记》祖本的结论,值得怀疑。《证道书》不过是明代百回本(主要是李评本)和朱本卷四的改编本;所谓大略堂古本的存在不能确定,则大略堂古本是《西游记》祖本说不着边际。  相似文献   

7.
(一)《离骚》之骚为地名说前人解释《离骚》题意,颇多异说,如: 一、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传》) 二、离犹遭也。骚,忧也。(班固:(《离骚·赞序》) 三、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辞章句》) 四、离别也,骚动也。父子离别骚动不宁,天之经也。(王(?)运:《楚辞释》) 五、离骚即《大招》所说的“劳商”,是楚国当时的一种曲名。劳商与牢骚意同,牢愁、牢骚、离骚为双叠韵,可以互相通转。(《楚辞论文集》)  相似文献   

8.
《浮士德》研究商兑王国明《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上刊登的《艺术地把握精神世界的辉煌范例》一文,对《浮士德》的艺术成就提出了独到见解。文章指出:“以往人们对《浮士德》艺术成就的认识,都有意或无意地脱离了作品内容对艺术方法的规定性,从而形成了人们...  相似文献   

9.
与 1 98 1年婚姻法相比 ,今年修改后的婚姻法体系更加科学 ,内容更加充实。本文试就其中的若干主要问题作一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清代以来出现了不少注本,解决了不少疑难字词,为人们研读此书提供了方便。但其中难免有误解者,本文对此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11.
《山雨》研究商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王统照逝世不久,便有同志提出:《山雨》是“五四”以来描写旧中国农村崩溃的难得的作品,过去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评价是与它的内容不相称的。自此以后,许多同志撰文响应这一看法,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山雨》的成就及其地位。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由于研究者的观点方法不同,所处的具体社会背景不同,对这部小说的认识和评价还存在着许多分歧,有些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研讨。这里,想就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语译注》商兑于扶仁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建国以来《论语》整理、研究的一项代表性成果,不仅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而且在海外也受到了重视。(如日本的两所著名大学以此书作为学习《论语》的教材)但是,本书的译注也仍有可商榷的地方,现将关系较大者检出若干,...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以文学形象反映政治理想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发展史上最早的一位才华卓绝的伟大抒情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雄奇壮美、富于独创和个性的抒情诗章.它长篇钜制,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七十余字.(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本上375句.2490字.洪庆指出有二句为衍文对于《离骚》的创作时间.古今学者(?)法不一.主要有作于怀王朝和作于顷襄王朝二种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吴郡《辞源》的释义是:“地名。东汉顺帝时分会稽郡置,约有今江苏长江以南全部,及长江以北迤东之南通、海门诸县地。治吴。”这一释义不全面,不准确。“吴郡”一词最初见于《史记·灌婴列传》,灌婴“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汉书》中亦有,《高祖纪》:“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博阳节侯周聚。以卒从丰,以队率入汉,击项籍成皋有功,为将军,布  相似文献   

15.
《离骚》研究,历经千年,前辈先贤,功绩煌煌。近在执鞭之余,研读《离骚》,似有所得,亦有所疑。因此泛览各家著述,参酌诸说异同,随手写成札记,积得数条。刘勰曾说:“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文心雕龙·序志》)因名之为《<离骚>斟酌书》。今不揣譾陋,列条录出,疏谬之处,以俟来哲。一《离骚》关于《离骚》篇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各执一是。游国恩先生在《楚辞概论》中独创新说:“按《大招》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力依游国恩先生的说法,《离骚》可能本来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屈原的《离骚》是中华文坛一颗灿烂的巨星,也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名著。两千二百多年来,它一直闪现着斑斓陆离、沉雄博大、气象万千的艺术形象,放射着凛冽正气和爱国主义的熠熠光芒。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瑰宝,陶冶性灵,润育文苑,深远而悠长! 两干多年来,研究《离骚》者甚多,名著不少。然而,运用唯物辩证法、现代逻辑科学深入探索者则不多见。因而,对屈原生平及《离骚》内容误解颇多,对《离骚》思路剖析分  相似文献   

17.
猖披“何桀纣之(犭吕)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王逸注:“(犭吕)披,衣不带貌。言桀纣愚惑,违背天道,施行惶遽,衣不及带,欲涉邪径,急疾为治,故身触陷井,至于灭亡,以法戒君也。”洪兴祖  相似文献   

18.
屈原《离骚》中的“行进者”形象和其行进中的“速度感”既是屈原生命观的体现,也是其审美意识的体现。诗人用现实形态和神话形态表现出的“行进”过程,再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在行进速度上,有着“两快一慢”的特征。“快“与“慢”的区别,真实体现出主人公思想深处情感的变化,这种节奏上的跌宕变化,极大地增添了全诗的艺术效果和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屈原的伟大诗篇《离骚》的题义,历来众说纷纭。最早的解释是司马迁说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距屈原较近,他的解释应该是接近原意的。 但司马迁的“离”字又该怎么解释呢?他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有“属书离辞,指事类情”这句话,从词组的结构看,“离辞”可释为陈述自己的意见。所以  相似文献   

20.
《离骚》与意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